著名作家张炜做客青岛,举办作品分享会

2018-09-17 09:52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140748) 扫描到手机

9月16日,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张炜携新书《艾约堡秘史》做客青岛方所,举办“财富与人性——张炜新书分享会”,这也是他的第21部长篇小说。接受采访时,张炜分享了他的创作理念和对齐鲁文化的认识。

齐鲁文化有很多对立

张炜祖籍山东,19岁开始发表诗作,曾任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2011年,凭借《你在高原》荣获茅盾文学奖。谈到齐鲁文坛现在的力量,张炜认为,山东作家在数量上是最大的,“每一年中国作家协会批准新的会员,好几拨山东人数都是第一,这不是偶然,人数基数也大,再就是它毕竟是孔孟之乡”。张炜认为,“齐”和“鲁”的文化,很多地方是对立的,当然也有互补,两种文化在一个省里面,就形成了张力,“外省很少有这种文化现象,两种文化都是很强有力的”。

张炜坦言,自己是受齐鲁文化哺育的人,“齐鲁文化在我的作品里是饱满的,也是一种常态。两种文化的两端,形成很大的文化空间,就成为作品的结构”。目前山东省作家协会建立了以张炜命名的工作室,他认为,“以我命名不重要,主要是培养,现在我年纪也大了,应该对青年作家有所考虑,不是居高临下的考虑,其实年轻人对事件的看法也可能对我们上一代人有所帮助,我们是平等的。”

创作动力来自个人爱好

当天来参加分享会的读者有不少学生,对于青少年的阅读,张炜也有自己的看法,“我有一部分作品是做少儿的内容,但像《艾约堡秘史》就不太适合孩子,是给很专业、有一定阅历的人读的。我也出版了一百多万字的少儿文学,孩子们去读一下那些作品”。对于《艾约堡秘史》聚焦“巨富”群体所引发的争议,张炜很诧异,“这不需要争论,我写的这个人也并非群体的典型和代表,世界上什么样的人都有,不能因为他巨富,很多巨富就跟他差不多,文学中的典型人物在生活当中是永远不会重合的。如果大家觉得这种人见过很多,那就是概念化的。”

张炜创作的作品,无论是文字量还是获奖数在省内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张炜不认为自己创作量很多,“单位时间里比较起来,我算是少的,有些工作上的事情,比如讲课、座谈,就构成了整个作品的大纲,工作上形成的文字差不多有一半。剩下的八九百万字,我写了四十五六年,这个量是很少的”。他最大的创作动力来自个人爱好,“我喜欢写作,做这件事比较充实,觉得有意思,当然也觉得有意义。让自己满意的事情,才能持续下去。在让自己满意的过程当中,还要注入社会道德层面的东西”。

不以发行量为指标

张炜1986年出版的小说《古船》,到现在为止是发行量反响最大,也是版本最多的作品,“但不能说是我最好的作品,艺术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发行量、读者反响、得奖可以参考,但都不是绝对的指标。真正的衡量标准是放在时间下,过了三十几年,就能肯定这是部杰作吗?我并不这样认为,一百年、二百年,都不够”。在张炜看来,艺术的评价不是搞投票,多少人赞同,多少人说好,“有时候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见解,可以跟成千上万的人比较高低,文学和艺术没有奖章”。一个作家如果不能坚持创作的初心,则会很容易被印刷量、读者反映、评奖等所影响,“会把自己对艺术的感受撕裂,不能沉醉在创作的文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