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再现德占胶州湾,《龙旗与鹰徽》有望搬上大银幕

2018-10-09 11:34 半岛网-半岛+阅读 (117131)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黄靖斐

1897年11月13日,三艘德国军舰出现于青岛南面的海上,打破了“中国北方唯一天然良港”胶州湾往日的平静……由青岛作家刘萍、高明见创作的文学剧本《龙旗与鹰徽》,再现了“德国侵占胶州湾”历史事件。日前,该剧本座谈会在市档案馆举行,著名军旅导演、人称“战争鬼才”的宁海强,原著作者刘萍、高明见以及岛城众多文史学者与会,并对剧本的内容和未来的拍摄计划提出了很多构想。

文化担当丨

让年轻人了解青岛历史

文学剧本《龙旗与鹰徽》得到了著名导演宁海强的青睐。他认为,这注定是青岛人必看的一段历史,“作为一座知名城市,很多人知道青岛的建筑和风景有着殖民文化的元素,但一代代传承下来,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这座城市是怎么来的,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德国人才建造了这些建筑?我们需要说清楚这段历史,给后人一个交代,也让年轻人了解,这些建筑背后有着一段侵略和战争的历史。

宁海强拍过一部古装电视剧《施琅大将军》,也有不少战争的画面。《龙旗与鹰徽》剧本里描写了两场义勇军对侵略者的大战,让他特别有感触。为此,宁海强特意找来了很多德国在青岛的纪录片,“我的内心一直存有这份情怀。如果现在我们不去拍摄这段历史,以后的年轻人只能通过其他国家的影像资料来了解,对于我们来说,则会有更多的遗憾。”

宁海强以《弹道无痕》《百团大战》《勇士》等票房、口碑均不俗的影视作品为观众所熟知,也斩获了不少大奖,他不愿意做短平快的作品,“我希望做一些能够值得反复重播的作品,像是之前拍的《百团大战》、《勇士》,直到现在还会在央视频道里不断重播。为什么?就是要让下一代记住这段历史。”

家乡情深丨

“胶州”两字已融入血脉

宁海强和青岛有着很深的渊源,“有一个私人的原因,我是被‘胶州’两个字吸引住的,因为我的老家就在胶州。”他从小就在胶州长大,现在还记得很多小时候的事,后来父母要在海岛部队守防,才离开胶州。“每次回胶州,就有亲戚说,你拍了这么多电影,能不能给家乡拍一部?我就在网上搜索和胶州有关的历史事件。”宁海强很动情地说,“胶州”这两个字已经融在他的血脉里,“我的根就在这里,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是胶州人。因此当这个剧本放在我面前的时候,我一下被抓住了。这种对家乡的情感是不能割舍掉的,反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深厚。”

看到《龙旗与鹰徽》的全剧本后,宁海强和原著作者刘萍进行了多次沟通,“当下的年轻人对网络和影视的接受度更加直接,因此对于历史的传承,影视化的表达受众群更广泛,我愿意尽最大努力为家乡的影视发展做自己能做的事。回到家乡参加这部电影剧本研讨,是我的责任,借此机会也可以更近距离地了解、触摸这段历史,也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知道属于这座城市的一段特殊记忆。通过拍摄电影的方式把它展现在银幕上,对于我和青岛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青岛黄海电影董事长贺志宝认为,宁海强导演出手,意味着这部作品的质量有了保证。这部《龙旗与鹰徽》有望成为岛城影视领域又一部标志性的作品。

创作感慨丨

为故土尽力去找寻根脉

原著作者刘萍和高明见在会上谈到从创作到现在剧本论证的历程,一路走来非常感慨,“经历了非常艰难的过程,但我会坚持下去。希望《龙旗与鹰徽》早一天能够登上大银幕,为自己一直生活着的城市留下一段历史记录,也圆自己一个小小的梦想。”

刘萍在1999年曾创作了《飘与纵——中国近代海战场青岛篇》,后来她想要把德国强占胶澳这段历史搬上银幕,用这个故事回答几个问题:“青岛是如何发现的,德国人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式,占领青岛、强行租借胶澳的?德国人在青岛做了什么?建设了什么?毁灭了什么?青岛各界又是怎样在屈辱中抗争,在抗争中周旋?”她与青岛道教协会副会长高明见合作,创作了电影剧本《龙旗与鹰徽》。

刘萍特别谈道:“一个城市是需要有根脉的。对于青岛,作为城市形成的根脉—总兵衙门已经只剩下几片残瓦断墙,有形的根脉已经不在了。作为一个青岛人,为自己的故土尽力去找寻根脉,为后代子孙留下无形的根脉‘财产’,从任何角度讲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也是作为青岛人的我和宁海强导演形成合作的最重要的一块基石。”

拍摄建议丨

要放在全世界的宏大背景下

在《龙旗与鹰徽》座谈会上,青岛市档案局副局长杨来青、山东省作协副主席铁流、青岛作家刘宜庆等岛城众多文史学者,对剧本涉及的史实内容进行了探讨。杨来青认为,对于德占历史的呈现,应该把握尊重基本史实、塑造典型人物、留下文化地标三个原则。“德国侵占胶州湾,产生的国际国内影响都非常大,拍摄这个故事不能背离基本史实。近年来,青岛也拍了很多影视作品,但真正立得住、产生很大影响力的并不多,描写这段历史,不仅要创造故事,还要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杨来青还认为,德国占领胶州湾成为近代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中的一章,推动了西方各国在华强占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多米诺骨牌。“因此要把胶州湾的这场战争放在全世界的宏大背景下。”

文史学者、作家刘宜庆认为,影视作品需要挖掘人物的内心,比如章高元,他本身是晚清的名将,在面对德军入侵时“想打不能打”的心理状态,值得用镜头深入呈现。山东省作协副主席铁流则提出细节的重要性,“宁导之前的影片《百团大战》,在恢弘的战争场面中有不少小细节,特别打动人心,“希望《龙旗与鹰徽》能更加注重细节,以细节见历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目击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半岛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