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亲江南暂告一段落:任多少繁华不如有你,盼世间更多认亲传奇

2018-10-15 07:30 半岛网-半岛+阅读 (113734) 扫描到手机

文/图 半岛记者 马正拓(署名除外)

在青岛寻亲交流会上成功认亲的刘桂玲一家,仍沉浸在巨大的惊喜之中。双方顾不得交流更多,14日一大早,在刘桂玲亲生父母的一再要求下,全家集体赶到青岛市殡仪馆,向刘桂玲养父母的灵位献花鞠躬,表达对已故老人的深深感激之情。距离认亲只过去了一天,但浓浓的亲情已经弥漫在了两个家庭之间,更多的亲友参与分享这意外的惊喜。青岛举行的寻亲活动虽然已结束,但刘桂玲一家快速认亲的传奇,正鼓励着更多的寻亲者坚持下去。青岛公交驾校被确定为江南寻亲联络站,继续为寻亲者提供服务,力争让更多的离散家庭团聚。

感受

被惊喜冲击得脑子“短路”

从13日上午成功认亲的那一刻起,刘桂玲就觉得自己有点晕乎乎的:“跟喝醉了似的”。刘桂玲现在不自觉地会盯着手机呵呵笑出声来,手机的微信提示音不断响起,天南海北的寻亲者陆续送上祝福,一些久未联系的朋友、同事等,也通过各种形式向她祝贺。看着刘桂玲长大的一位邻居阿姨,从半岛都市报上得知了这一消息,大清早哭得稀里哗啦,一定要请江南的亲人吃饭。一个家庭的团聚,得到如此多的关注,是刘桂玲夫妇所始料未及的。

刘桂玲激动的情绪久久难以平复,就难免会丢三落四,出门忘了带钥匙、下车忘锁车门、拿着手机到处找手机等糗事几乎接踵而至。以致于她不得不在微信里跟女儿说:妈妈的脑子已经“短路”了。“要不是亲人就在眼前,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刘桂玲说,认亲之后她才知道,自己以往过的生日全是错的,生母清清楚楚地告诉了她真正的出生日期。

寻亲会上,刘桂玲得知台上就是自己的亲生父母,情绪激动。半岛记者 吴璟

刘桂玲的丈夫王勇也是如此,认亲的那一刻,他看着妻子和亲人抱头痛哭,自己也感动得泪流满面。他这两天除了处理工作上的事,就一门心思把江南来的亲人照顾好,稍微有点差池就自责不已。“以前以为妻子是独生女,妻子的养母去世后,她们那边已经没有亲人了。”王勇说,没想到妻子的亲生岳父母不仅健在,还有三个大姨子和一个小舅子,一下子多了一大帮亲戚,“顿时幸福感爆棚”。

这次来青认亲,江南的家人原本计划全部过来,但临行前二女儿突然扭伤了脚,遗憾地错过了这次相聚。好在认亲之后,马上就建了全家的微信群,不断将家人相聚的场景发在群里,让江南的其他亲友也分享这份惊喜。亲情在亲友之间不断弥漫并扩散,甚至远在海外的亲友们,都在欢迎这个刚刚找到的亲人“回家”。

双方都在努力适应着亲情的突然重续。刘桂玲的弟弟试着更改称谓,以往叫惯了的“小姐姐”,因刘桂玲的回归变成了“三姐”。姐弟们在一起聊天时,还要赶紧把“我爸妈”改称为“咱爸妈”。刘桂玲的女儿平时第一次知道,自己原来是有舅舅的,并且还是亲舅舅。以致于刘桂玲的弟弟感慨地说,没想到过了不惑之年后,自己还能再一次当舅舅。

现场

一大家人集体祭拜养父母

14日一大早,江南的家人就去置办了鲜花和祭品,全家要集体去祭拜刘桂玲的养父母,这是刘桂玲的生母葛玉仙提出来的。

葛玉仙老人今年已经73岁了,但身体很健硕,能用稍微带点口音的普通话跟女儿交流。从认亲开始,老人曾多次流泪,也可能最为开心,因为“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实现了”。相处的这两天,老人多次抱着刘桂玲自责说,“当年我真的不是不想要你,是实在没有能力养你”。老人还透露,自己也并不是重男轻女,将刘桂玲送出去后,就已经做了结扎手术,谁料想三年后又意外怀孕,这才生下了小儿子。

前一天的中午,两家人平生第一次坐下吃饭,刘桂玲大致讲了养父母的情况。养父在她3岁多点的时候就去世了,她靠养母拉扯大。养父临走时,单位发了一笔抚恤金,支撑她们母女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养母2006年去世时,留下的遗愿是要跟养父合葬在一起。刘桂玲夫妇就到山上去寻找养父的骨灰,久寻无果,就在即将放弃时,她居然凭借着儿时依稀的记忆,一下子找到了准确的位置。“早年的生活也很困难,但养母没有让我受一丁点的委屈。”刘桂玲说。

葛玉仙在一旁静静听着女儿讲述过往的生活,一边听一边抹泪。既为女儿经历的坎坷感到难过,又为女儿受到养父母的善待而庆幸。“我们要去祭拜这里的二老,他们是我们全家的恩人。”葛玉仙说,她生了女儿却未能尽到抚养义务,已经自责了四十多年,而青岛父母对女儿的恩情比天大、比地厚,无法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感激。

刘桂玲养父母的骨灰盒暂时存放在青岛市殡仪馆,为了便于平时祭奠,尚未安置到已经选好的墓地里。尽管前一晚上提前找出了相关的手续,但到了殡仪馆还是出了岔子:存放架的钥匙忘带了。夫妇俩一个劲儿自责说,这种迷迷糊糊的状态,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等一切布置就绪,一家人排成两排,向养父母的灵位深深鞠了三个躬。

“两位恩人,我们来看望你们二老了,感谢你们把女儿照顾得这么好。”葛玉仙老人再一次掉泪,她对着灵位承诺,“现在我们找到她了,你们就放心吧,我们全家会像你们一样,把女儿一家照顾好,告慰你们的在天之灵。”生母的一席话,让刘桂玲也再度掉泪。“二老的养育之恩我没齿难忘。”刘桂玲说,养母走后她觉得自己孤零零的,除了丈夫和女儿外,再也没有亲人,而这次认亲之后,一下子觉得多了很多陪伴,“养父母都很疼我,他们肯定会替我感到高兴”。

讲述

是牵挂支撑生父战胜疾病

祭拜完毕,一家人来到海边,刘桂玲想让亲人们看看青岛前海一线的风景。这种相聚毕竟是短暂的,陆续会有亲人踏上归途,双方都想尽可能多地呆在一起,将40多年的亲情空白尽量添补上。虽然生母步履稳健、精神矍铄,但走路的时候,刘桂玲还是喜欢上前挽着老人,不断将经历过的趣事讲给老人听。

在青岛前海一线,刘桂玲一家人拍下了第一张“全家福”。

刘桂玲的生父今年已经82岁高龄,话语不多,整个认亲的过程,几乎看不出来老人有情绪上的波动,但刘桂玲说的每一句话,老人都听在耳朵里。坐下来时,老人会反复打量这个小女儿。“老人心里明朗着呢,他习惯了把心事藏起来。”大姐贾祥娟介绍,2006年老人得了贲门癌,由于手术的风险也比较大,全家人几经斟酌,才决定做手术。

没想到的是,术后老人的身体恢复得非常快,同时期相同病症的老人,很多早已都不在了,只有老人至今仍很康健。当志愿者电话告知小女儿的DNA信息成功匹配时,家人一度认为是诈骗电话,但老人要求尽快核实。确认之后,老人彻夜失眠,要靠安眠药才能睡下。

“一直未找到妹妹,他心里始终放不下。”贾祥娟说,可能也就是这份牵挂,让老人支撑了下来,在来青认亲时,大家担心老人身体吃不消,但老人坚持要来:“这次成功认亲,相当于给老人服了一剂最好的良药,连走路都比平时快了许多”。

一大家人有不少是平生第一次看到大海,但团聚的兴奋,似乎超过了大家对风景的关注。贾祥娟前些年曾来青岛旅游,到前海一线游玩过,她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苦苦寻找的妹妹就在青岛。一家人凭栏远眺海面,姐弟们之间开始相互比对,看哪两个的相貌更相近一些,还罗列各自的性格特点和身体特征,来找出与家族血脉吻合的共同之处。期间,还不时筹划刘桂玲一家到江南认家的事宜。

“虽然小姐姐现在过得很好,但无论如何,当年把她送养出去,绝不是正确的方式。”刘桂玲的弟弟说,即使认亲成功了,也打消不掉这种愧疚,希望能用亲情来慢慢地去一点点化解。

刘桂玲一家在青岛成功团聚的消息,也早已在无锡老家传开。动身来青岛认亲时,那个盛产水蜜桃的江南村落,几乎全村出来送行,大家都在期待着,流落到青岛的江南孩子,能早一天前往故里。

后续

青岛将设江南寻亲联络站

2018青岛寻亲交流会的热列氛围,超出了江阴寻亲志愿者协会会长李勇国的预期。从2009年开始,他就致力于为寻亲者提供志愿服务,并于2015年成立了寻亲志愿者协会。

9年以来,他曾到多地举办过寻亲活动,已经帮助过216个离散家庭成功圆梦,见惯了太多亲人相聚的场面。但这次,还是被青岛志愿者的热情所感动,对青岛社会各界对寻亲活动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一开始,我对这次活动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李勇国介绍,近些年他们的主要足迹在南方,虽然在北方也设立了不少寻亲服务站,但志愿者大多都是寻亲者,举行的寻亲交流活动规模比较小,影响范围也有限。所以,当任迎春、王培清、于仁青等志愿者找到他时,他建议首先要解决场地的问题。

青岛公交驾校江南寻亲联络站挂牌,将南北互动延续下去。

接下来的过程,志愿者们不断把筹备情况告知他,联络点有了,场地解决了,媒体参与报道了,到后来甚至公交车体上都有寻亲的宣传,他才真切感受到青岛这座城市的热情。尤其是上海、天津、河南、河北等地的寻亲者及志愿者,相继都参与进来,这种影响力是他没想到的。“所以我们这次参与现场活动的,也都是志愿者团队的核心成员。”李勇国说,这才能保证了在一天之内,就采集完寻亲者的血样。

“活动现场先后登记了近200人的寻亲资料,这两天还不断有寻亲者在上传资料。”李勇国说,青岛寻亲活动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刘桂玲一家的成功相聚,而是通过认亲的实例,鼓励更多希望寻亲的人坚定信心。在当年送养出去的孩子中,流落在山东的数量较多,青岛及周边地市又占了相当大一部分。通过举办现场寻亲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寻亲的渠道和方式,这才有希望让更多的家人团聚。

“看到有人找到了家人,我们才感觉这两个月的努力没有白费。”对于众多积极筹划此次寻亲活动的志愿者们来说,这两天也在享受着一种收获的喜悦。任迎春介绍,当年自己回江南认亲时,还不曾体会到志愿者们欢呼雀跃的心情。而这次刘桂玲认亲的那一刻,她自己也忍不住掉泪,“简直比自己找到家人还开心,悲伤着他们的悲伤,幸福着他们的幸福,也许这就是寻亲志愿服务的魅力。”任迎春说。

“我找了20年,至今未果,没想到她们两个月就找到了。”志愿者于仁青说,刘桂玲的寻亲经历充分诠释了“好人会有好报”的朴素道理。寻亲过程中,她已经直接或间接地帮两个家庭团聚,她坚信江南的家人就等在那里,“只要我还能动弹,就会继续寻找下去”。

志愿者们表示,此次寻亲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期间建立的南北互动联络机制,将延续下去。经过协商,青岛公交驾校被设为江南寻亲联络站,在今后的日子里,青岛志愿者也会继续为寻亲者提供服务。

记者手记>>唯爱永恒

随着寻亲活动的结束,寻亲江南系列报道也暂时告一段落。从9月初到现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半岛记者先后采写了多个寻亲事例,有的寻亲成功,有的至今未果。几乎每一个寻亲者都有讲不完的故事,每一个离散家庭都有道不尽的辛酸。我们倾听寻亲者的心声,记录他们的悲苦,同情他们的际遇,喟叹他们的经历,和读者分享他们家庭团聚的惊喜,也不讳言更多的人其实寻亲不遇。

从上世纪亲人离散至今,有的已经过去了超过半个世纪,由于当年的登记资料不全,很多寻亲者面临着重重困难。再加上无论是寻亲家庭,还是流落在外的儿女,在现实生活的面前,都或多或少存在种种顾虑,使得成功寻亲的案例,仅仅占了众多离散家庭的很小一部分。

寻亲资料的收集也很艰难。部分寻亲者已年过六旬,既不会在网上登记寻亲资料,也没有精力到江南实地寻亲。他们的父母应该也进入耄耋之年,有些甚至已不在人世。有些江南家庭可能还理不清寻亲的头绪,只能靠志愿者走村串巷,挨个村落去查找登记。

不过,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江南有更多的家庭出来寻找当年送出去的孩子;另一方面,民间寻亲志愿机构越来越多,登记的寻亲资料也越来越丰富。更重要的是,国内不少司法鉴定机构已经建立了DNA寻亲数据库,收集到的寻亲者DNA信息越来越多。仅江阴寻亲志愿者协会,就登记了寻亲人员万余名。其中一半以上留存了血样,把DNA信息录入了苏州大学司法鉴定中心的寻亲数据库,一旦后面有亲人的DNA信息录入,基因库会自动匹配。刘桂玲一家能够快速认亲,就得益于此。

此次刘桂玲一家所收获的惊喜,仅仅是成千上万寻亲者中,比较幸运的一例。与此同时,尚有更多的寻亲者奔波在路上,仍在探寻自己的身世之谜。我们不能奢望随时随地都发生奇迹,唯愿有寻亲意向的你,参考成功的案例,追到底、不放弃,相信终有一天,能够实现更多家庭的团圆。因为,爱是永恒。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目击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半岛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