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晕倒在课堂学生冒雨送医 老人苦寻救命恩人半世纪想说声谢谢

2018-10-17 06:31 齐鲁网阅读 (99903) 扫描到手机

  都说知恩图报,一段恩情能被记多少年呢?五年?十年?济宁鱼台的张治中老人铭记了将近60年。今年81岁的张治中老人,想要寻找一位1960年帮助过他的恩人。



  鱼台县陈庄村张治中老人告诉记者:“那会她也就是十五六岁,我二十一二岁。她在那上学,我教她语文,担任她的班主任。”

  张治中和学生郑纯菊的故事发生在1960年,地点是老泗水一中师范部速成一班。当年的张治中是一位风华正茂的年轻教师,而郑纯菊是一位尽职尽责的生活委员。张治中说郑纯菊勤劳肯干,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张治中的老家在鱼台,毕业后被分配到泗水,人生地不熟,也没有独自生活的经验。在当时,生活委员郑纯菊主动帮老师打理起了生活。

  张治中老人称:“当时上着课我就晕倒了,郑纯菊离家近,回去找了一个地排车,把我拉到医院里。因为还下着雨,都淋得像落汤鸡一样了。拉到医院进行抢救,医院诊断说,要是再晚来几分钟,命就没了。”

  当时,张治中住了一个星期的院,郑纯菊一直陪同照顾,直到老师平安出院。通过这次的相处,两人之间的师生情,慢慢向亲情升温发展。他甚至想认郑纯菊为干妹妹。然而,这句话最终也没有机会说出口。1961年,泗水一中师范部撤销,学生们都提前结束了学业。

  张治中老人称:“后来学校撤了,郑纯菊就回家劳动去了,我就调到别的学校去了,之后就没有了联系。”后来,张治中在不同学校的讲台上站了38年,晚年,才退休回到家中。多年来,张治中心中一直念念不忘的,是学生郑纯菊的救命之恩,“这个恩情不能忘了,现在我81岁了,趁着有生之年,和她联系联系,最好能见见面,道谢道谢。”



  一别半个多世纪,张治中也曾多次试图寻找郑纯菊,但苦于时间太久远,线索太少了。张治中只知道郑纯菊的娘家是在泗水城关五街老文化馆后边住,这个地址是否还存在,他并不确定。为了完成老人的心愿,记者来到了泗水县。

  根据老人提供的地址,记者在手机地图上搜索了一下,由于时间过去太久,根本找不到老人口中的“泗水县城关五街”。但是老人曾说,郑纯菊当年的家庭住址离泗水一中很近,记者决定先去泗水一中询问一下,当年学校的旧址在哪。



  据泗水一中教师介绍,当时师范部在恒兴家园那个位置,农机厂在孙家庄。后来农机厂和师范部调换了,师范部搬到现在的孙家庄,农机厂在现在恒兴家园那个位置,后来开发,把那个地方变成恒兴家园了。

  泗水一中的老师告诉记者,在泗水一中的校史上,曾存在多个校区,而且历经多次搬迁,准确找到当年校址的可能性不大。不过当记者提起郑纯菊老人的姓名和住址时,他的回答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丝希望。泗水一中的这位老师称:“学校有五街上的老师,给他联系一下,看看是否认识郑纯菊。”

  经过泗水一中多位教师的热心帮助,终于辗转打听到了郑纯菊老人的消息。原来老人结婚后就搬去了曲阜,现在已经没有家人在泗水。好在,有一位赵老师的奶奶认识郑纯菊,从她那我们找到了郑纯菊儿子的电话。通过沟通了解到,老人现在生活在曲阜北雪村。特派员再次出发,赶往曲阜。

  她到底是不是张治中要找的恩人呢?来到济宁曲阜市北雪村,记者敲开了郑纯菊老人的家门。



  通过跟郑纯菊老人的聊天,记者得知,郑纯菊年轻时曾致力于当一名人民教师。但学校突然撤销,郑纯菊老人不得不放弃梦想回到家中。虽然过了大半辈子,郑纯菊老人依然念念不忘学校的时光,不忘那位兄长一般的老师。一别后再没有相见,郑纯菊也非常遗憾。



  两位老人的身体都不是很好,短期内无法当面相认。为了达成老人的心愿,记者用网络视频让两人见了面。

  张治中在视频中对郑纯菊老人表达了感谢:“以前你对我照顾很好,我得谢谢。”

  转自山东24小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目击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半岛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