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丨街道干部下沉社区当书记

2018-10-19 06:30 大众日报阅读 (133287) 扫描到手机

  ■编者按 庆祝改革开放40年,最好的方式就是旗帜鲜明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改革是一场革命,必须动真碰硬真刀真枪,敢于自我开刀,才能攻克难点、消除痛点、疏通堵点,见到实效。当前,我省正在推进“一次办好”改革、机构改革等。今天,我们一起来看:青岛市南区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给街道干部带来哪些工作角色变化;高密市人社服务怎样通过“零+1”改革,方便群众办事,服务地方发展。

青岛市南区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盘活基层治理

街道干部下沉社区当书记

  □记者 肖芳 宋弢 报道

  本报青岛讯 “以前是联系社区的分管领导,是‘传话筒+参谋官’,以动嘴指挥为主;现在是社区一把手,是‘指挥员+战斗员’,既要动嘴也要动手。”日前,谈起从街道到社区截然不同的工作角色,段希文这样说。

  段希文是青岛市市南区八大湖街道副处级干部。去年10月起,他下沉到街道所辖高邮湖路社区,担任社区党委书记。“感觉肩上的责任压实了,整个人更接地气了!”

  去年,市南区共有188名干部从街道下沉到社区,占街道工作人员总数三分之一,其中包括50名像段希文一样的街道副处级干部。他们搬离街道办公室,全职入驻50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担任社区党委书记、社区工作站站长,对社区大事小情负总责。

  这一改变,源于市南区去年9月启动的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市南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吕丽艳介绍,近年来,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基层管理体制性问题逐渐暴露:街道领导干部多、工作人员少,比如八大湖街道原有行政编制30多个,其中约有一半是处级干部,很多虽是分管领导,但基本脱离一线;社区党委书记由居委会主任兼任,忙于上级下派的行政任务,居民自治不善为、不会为,而承担具体服务职能的社区工作站人手不足,且站长由新招聘大学生担任,难以撑起大局。

  形势逼人,调整街道职能、重心下沉社区已成必然。市南区“刀刃向内”,启动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

  首先,社区党委书记换人。街道实行“大部制”改革,原先10余个内设机构整合为5个办公室,一部分副处留在街道担任5个办公室主任,从分管领导变为业务主管,另一部分副处下沉社区担任党委书记,由原来的联系工作变为主持工作。

  其次,工作重心下沉社区。取消街道政务服务大厅,43项为民服务事项下沉到社区工作站。以前只能到街道办理的独生子女证、计划生育服务手册、低保、残疾人认证等业务,如今在社区就能一站式办理。

  第三,做实社区工作站。站长由社区党委书记兼任,人财物进一步向社区倾斜。除街道下沉干部外,还面向社会招聘200名大学生,使各站工作人员数量翻倍,平均达到13名。社区服务群众经费,从20万元提高到110万元。

  改革举措落地,牵一发而动全身,倒逼区直部门内部改革之势已见端倪:区统计局主动适应街道部门精简趋势,将对街道的经济发展环境考核,简化为日常工作任务完成和新增纳统项目、新增纳统企业两个方面,减轻基层负担;区卫计局根据调整后的社区职能,梳理新工作流程,将独生子女证等17项服务事项下沉社区工作站。

  行政事务大大减少的社区居委会,也恢复“自由之身”,腾出精力进网格、访民情、解民忧,回归居民自治。高邮湖路社区居委会主任叶银霞说,改革后自己的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天天在办公室忙,现在每天都可以入户走访,帮居民解决了一批实际难题,真正做回了居民“代言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目击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半岛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