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书》口碑爆棚 嘉宾赵立新揭秘创作幕后

2018-10-20 12:12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185779)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刘礼智

开播两期,豆瓣评分就高达9.3分,这个由《见字如面》原班幕后团队制作的读书节目《一本好书》,以360度沉浸式舞台化场景,集合影视剧、话剧、说书人、评论者为一体,让观众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接近书籍。其中,负责讲述和表演艺术家的表现,无疑最为吸睛。比如前两期节目诠释《月亮和六便士》《三体》的赵立新,就被观众大赞台词一气呵成,情感充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赵立新透露了此次影视化表演幕后的故事。

演绎中投入真诚与情感

记者:从准备到现场演绎经历了多长时间,具体是怎么准备的?

赵立新:我们确实没有多少时间排练,因为在忙别的工作。但是同时又给了特别大的一种新鲜感,就是你不知道对手会具体怎么演绎,他的即兴感很强也很真实。像《三体》其实是在我和关正文导演的探讨中逐渐产生的。我在演绎过程中发现了越来越奇妙的一种感觉,是我在表演的过程中才体会到的。

记者:表演的过程中是否担心自己的演绎无法让原著读者认同?

赵立新:对于演出书中的人物,就像话剧也好,别的文学作品也好,我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因为本来大家就远近观山各不同,你就把你心底的认知和全部的真诚与情感投入进去就可以了。因为他是我的理解和演绎,正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一样。

《一本好书》像个大泳池

记者:参加《一本好书》最大的挑战在哪里?想要通过节目传递给观众一些怎样的信息?

赵立新:我没觉得《一本好书》对我有什么挑战,只是觉得它是那么的新鲜,让我好奇。对于创作者来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新鲜感很难去传递给观众或者读者同样的感受。只有一个目的,大家通过《一本好书》对阅读重新产生兴趣,这就功德圆满了。对于这档节目,实际上与我对《见字如面》的感受是一样的,就是它需要一些时间,像涓涓细流一样,慢慢流过每个人的心,是需要时间的。但是它会得到大众的承认的。

记者:演一本书和平常舞台表演会有不同吗?

赵立新:演绎一本书和通常的舞台表演有相同又有区别,这个形式是关正文导演的独创,和我一拍即合,但是基本上没有跟对手演员的排练时间,所以更多是即兴的,是对演员的极大挑战。在《一本好书》的舞台上,我认为就像一个大的游泳池。我一个人在里边儿,随便儿游,各种泳姿都可以展示。但是影视的话是一个小水坑,或者是一个小池子,我只能在那儿,很有限地摆一摆pose。

表演需要阅读来给养

记者:您希望观众更关注您的表演,还是更关注您所演绎的名著?

赵立新:希望他既关注我的表演也关注名著,因为我们都付出了。想推荐和演绎出来的书太多了,但是也有特别适合在这样的一种形式当中去表达的作品。比方说,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包括博尔赫斯短篇小说《无礼的掌礼官上野介》。还有特别多,像米兰·昆德拉的小说,都很有在这种形式下展现和表达的余地。

记者:阅读是怎么影响您对表演的思考的?

赵立新:关于表演,我们少说两句吧。就说,表演,它不是演“事”,它实际上是演“人”,演人的命运。你说一个人去演另外一个人的命运,这事儿本来有点儿扯。就是你生活经历再丰富,你还是有很大的缺失。那么,剩下的空间就是要你去思考来填补,这种思考是需要营养源头的。这样营养源头,光凭自己的人生经历,可能不足够。要大量地去阅读,去跟这些高人交朋友,去听他们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感受,从他们那儿获取营养来丰富自己要去补充的东西,这点很重要。所以演到最后大家就要拼很多感知性的东西,这是需要书籍来补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