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点评九成是抄的?马峰窝被“捅”后喊冤:有黑手!

2018-10-23 19:03 半岛网-半岛+阅读 (149040) 扫描到手机

知名旅游站点马蜂窝遇上了麻烦事儿,被自媒体公众号曝光了数据造假问题引发轩然大波。一时间,“马蜂窝”真的被捅了马蜂窝。

一篇针对马蜂窝点评造假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网络,微信阅读量目前已经突破100万。文章直指马蜂窝2100万条“真实点评”中,竟有1800万条都是通过机器人从竞品网站抄袭过来的,占到马蜂窝官网声称总点评数的85%。昨天,发表该文章的微信公众号再次发文,指出不仅是用户点评,马蜂窝网站的游记和问答内容都存在造假现象。

这篇文章于10月20号晚间发布于个人微信账号“小声比比”,文章称数据团队抓取了马蜂窝上116万家餐厅,并抽取了其中三分之一作为样本,同时又抓取了大众点评、艺龙、携程、Yelp等其竞品网站的内容进行对比。

作者梓泉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说:“在点评方面,马蜂窝的抄袭非常的严重。而且我们说的抄袭是百分之百搬运,比如Yelp上一个英文点评我直接机翻过来,或者是我大众点评上一个点评,我直接全文复制下来,这才算抄袭。”

而在这一标准下,作者在马蜂窝网站发现7454个抄袭账号,平均每个账号从国内外网站上抄袭搬运了数千条点评,合计抄袭572万条餐饮点评,1221万条酒店点评,另外还有点评内容与点评商家脱节,点评账号自我身份矛盾、时间错位的现象。

今晨7点50分左右马蜂窝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声明进行回应

声明称,马蜂窝对全站游记、问答、点评等数据进行了核查,并对涉嫌虚假的信息展开查处。在声明中,马蜂窝指出,网传文章所说的点评内容在马蜂窝整体数据量中仅占比2.91%,涉嫌虚假点评的账号数量在整体用户中的占比更是微乎其微,马蜂窝已对这部分账号进行清理。网传文章所述的马蜂窝用户数量,与事实和第三方机构数据都严重不符。针对该文中歪曲事实的言论,和已被查证的有组织攻击行为,马蜂窝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今年8月,马蜂窝在众多知名机构的投资后被曝再获3亿美元融资,估值或达25亿美元,也就是将近175亿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针对马蜂窝造假的公号文章,发布于马蜂窝的重大融资前夕。

据了解,马蜂窝近年来开展了电商直销业务,在APP上线了酒店、旅行商城频道,直接提供机票购买、旅游线路、酒店预订等消费路径。在当前的消费场景下,消费者习惯在下单前阅读真实点评作为消费参考。因此,马蜂窝的这种抄袭很有可能是为了吸引消费者下单。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表示,马蜂窝的抄袭行为如果属实,就涉嫌不正当竞争。如果旅游平台未经其他旅游平台的允许,擅自抓取其平台上用户所发布的信息,这种行为实际上属于是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它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近年来,购物网站、旅游网站刷单、制造虚假评论,视频网站、直播网站数据造假等现象多次被曝光,这些行为在业内看来却是司空见惯的“潜规则”。互联网行业专家王越表示,“类似马蜂窝去抓取其他网络预订同行的内容数据这种情况,应该也相对来讲在业内是司空见惯的,大家都也是知道的,只不过就是抓取或者是抄袭的程度、方法手段各有不同。”

7月28日,小红书APP官微发布消息称,大量用户向其反映大众点评疑冒用小红书用户名称账号,批量建立虚假账号,抄袭及搬运用户在小红书发布的原创笔记。要求大众点评立即采取删除所有侵权链接、关闭侵权账号等相应措施。一天后,大众点评回应称接到投诉后立即采取相关技术措施,在7月27日完成所有内容排查与全部清理下线,并通过技术手段确保该类问题不再出现。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陈礼腾认为,抄袭行为不应提倡,特别是对于已经成长起来的平台来说,若再采用这种方式就存在欺骗消费者的嫌疑。“不论是引导消费者还是为了数据的美观,都不应该采用抄袭的方式来实现。”陈礼腾说,抄袭用户评论如果属实,消费者对于平台的信任度将受到极大影响,造成用户的流失。

今年8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获得通过,其中第十七条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根据新出台的电商法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若曝光信息属实,马蜂窝的做法已构成违法。

陈礼腾认为,与携程、去哪儿等老牌OTA相比,马蜂窝在用户流量与转化率上并不占优势,但以用户生产内容(UGC)起家的马蜂窝拥有更高的用户黏性。对于这些群体的流量转化,需要平台完善自身体系,从而实现内容交互到交易的流畅性、一体化。在此过程中,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是企业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目击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半岛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