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潇湉新书获青铜葵花奖 小说以青岛为背景

2018-11-15 10:44 半岛网-半岛+阅读 (100293) 扫描到手机

文/图 半岛记者 黄靖斐

青岛市文联签约作家、山东省作协会员于潇湉近日做客书城,为新书《鲸鱼是楼下的海》做了一场分享会。小说以青岛为背景,描写了百年前的德国建筑师和百年后的中国女中学生在这座城市的经历。由于选材独特、充满想象力,这部小说荣获第二届“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之“铜葵花奖”。11月14日,半岛记者独家专访了小说作者于潇湉。

童年老楼给予灵感

记者:谈谈写这部作品的创作初衷?您童年生活的老楼给了您哪些灵感和触动?

于潇湉:很少有书以青岛为背景写作,而她是我的生身故乡和精神故乡,我想写一本书送给故乡。或者存着一个私心,希望更多的人通过我的文字,感受青岛的美。我是在鱼山路5号的一栋楼里长大的,那栋老楼对我影响非常大,因为它气质高贵但又略阴郁。这座楼是德国入侵青岛时建造的军营——俾斯麦军营,后来这栋楼成为中国海洋大学水产馆。楼上的海洋生物标本,进进出出的研究人员,让我觉得好奇。而建筑本身结构复杂的拱顶、立柱、雕花,给了我最早的审美体验。这两方面结合之下,使我的童年显得很特殊。在那座楼中,我完成了从孩子到少女的转变,整个成长期就像暗渡大海。所有这一切复杂的情绪、经历,都是创作的起源。

记者:《鲸鱼是楼下的海》有着奇特的想象力,介绍下这个充满幻想的故事吧?

于潇湉:这本书有两条时间线,一条是德占时期,少女墨海的故事,一条是当代一个女中学生吹雪的故事。两个看似不相关的女孩在同一建筑内,上演着百年前和百年后各自的故事。

百年前的墨海,父亲是驻守青岛山的官兵,因被德军杀死,她决定复仇。百年后的吹雪,遭遇校园霸凌,苦苦找不到办法走出成长的阴霾。两个女孩都与百年老楼的德国建筑师斯代尔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而楼上的一头鲸鱼骨架,则是用来开启时间的通道。而最后两条线索归一,发现两个女孩其实是同一个灵魂,因为对老楼的留恋,而一次次选择在这里生活。哪怕她们看似是不同的人,在大时代背景下,有着完全不同的际遇,但生命的磨难,内心的挣扎却是一样的。无论如何,她们都需要经历自己的蜕变和成长。

提及建筑就是提及美

记者:书中提到了青岛历史和文化,搭建了百年前和百年后两个时空,两个时空和现实中的青岛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于潇湉:百年前的青岛留下了一批精美的建筑。建筑就是艺术,能历经时间洗礼而屹立。现实中的青岛承载着这份有荣有辱的历史,走到了今天,成为了国际知名的都市。提及建筑,在我看来就是提及美,两者都是一回事。另外,无论是历史还是建筑,是战争还是和平,对于时间和地球来说都是一瞬间的事,人类就更渺小了。这本书所设定的世界观,认为历史不过是早就被时间选择好,放置在那里的,只等待被选中的人去开启或者发现真相。书中的主角——吹雪,就是这个人。

记者:青岛的历史建筑在书中有哪些体现?

于潇湉:书的每一个章节都是一个青岛的地标性建筑,比如鱼山路5号(今中国海洋大学鱼山路校区)、青岛山炮台、总督府、福音教堂、栈桥等。每一个章节都同时书写了同一个地点里,百年前和百年后的故事。古今穿插、互为参照。

创作蛟龙号儿童文学

记者:获得青铜葵花奖,对您来说,有哪些特别的意义?你怎么看待这个奖项?

于潇湉:青铜葵花奖是由曹文轩先生的著作《青铜葵花》命名的,对我来说是非常有分量的一个奖项。不但因为规格高,参赛人数多,且在于其第一届得奖作品质量都很高,也都获得过很多国家级奖项。我能得到这个奖项觉得非常光荣。它鼓励我在纯美、文学性、有深度的儿童文学领域中继续开垦。

记者:您创作儿童文学,有哪些特别的标准或者特别的偏好吗?

于潇湉:我喜欢写作长篇,尤其塑造一些精神上有苦难的主角。当下的时代,孩子已经很难饱受身体的苦难了,但并没有孩子因此而更轻松、幸福。一切苦恼来自于心,关注心灵成长的作品是我阅读和创作的喜好。成长就是一场翻阅雪山的经历,好的作品,给予力量,成为精神支柱。

记者:谈一下你的创作计划以及对未来创作的期许?

于潇湉:下一本书是关于蛟龙号的,应该是国内第一本以蛟龙号为背景创作的儿童文学。为此我做了大量功课,也希望这本书能给我自己和大家翻开海底之下的一页秘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目击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半岛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