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期盼好政策“看得见”更要“摸得着”

2018-11-23 06:27 大众日报阅读 (66981) 扫描到手机

  从去年的“非公10条”,到近期密集推出的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45条、扩内需补短板促发展42条、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5条,对我省民营企业而言,政策红利的接连释放,大大增强了发展信心。但现阶段,对于部分身处困境的企业而言,他们更关注的是,好政策从“看得见”到“摸得着”之间的路径能短些,再短些。

  “对一家高科技民营企业来说,最大的短板在于资金缺乏、融资能力弱。土地厂房都是租的,可抵押的重资产很少,向银行申请贷款难度很大。再遇到大客户拖欠货款,简直是灭顶之灾。”山东和同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耿哲感受颇深。

  2011年2月和同信息创立之初,只有七八个老同事,大家都没有钱,耿哲把家里所有资产拿出来凑了200万元,租了几间破旧的厂房就算开张了。2015年,租用的厂房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被拆除了,他们又到处租厂房,最后落脚在济南高新区孙村片区。公司的定位是物联网能源管理方案提供商、公用事业能源计量智能化专家,主打产品则是智能化仪表。由于产品适销对路,有着广阔的成长前景,2017年8月挂牌新三板。

  但资金匮乏问题一直困扰着耿哲。创业之初,没有厂房等重资产难以贷出款来,好在银行给予一定倾斜,允许其用股权作抵押贷款,公司克服了最初的困难。今年上半年,更严峻的问题袭来:几个大企业客户拖欠了两三千万的货款一直不还,而在收紧的金融环境下,银行又压缩了授信额度,抽贷近一半,最紧张时公司账面流动资金竟然不到2万元,几近陷入绝境。现在,企业正在四处奔忙,努力破解资金困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对地方政府加以引导,对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有前景的民营企业进行必要财务救助。要高度重视三角债问题,纠正一些政府部门、大企业利用优势地位以大欺小、拖欠民营企业款项的行为。

  我省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5条明确,银行机构对不同所有制企业要一视同仁,对生产经营正常、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稳贷、续贷,不盲目抽贷、压贷。着力化解大企业利用优势地位长期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的行为,对拒不履行还款义务的,纳入信用黑名单。

  “只要突破资金瓶颈,我们将扩大生产规模,逐步布局全国,三年内营业收入突破两个亿。”耿哲满怀期待地说。

  中小企业喊缺钱,民营大企业一样对资金十分“敏感”。

  “民营企业普遍遇到的融资难、负担重等难题,可以说圣泉集团都经历过,现在也在经历着。”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圣泉集团董事长唐一林说,融资难融资贵是民营企业的最大短板。今年1-10月份,集团已实现产值97亿元,利税7.3亿元,负债率降至40%以下,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但依然无法摆脱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比如圣泉贷款30亿元,首先要将5亿元存在银行指定账户上。“这对企业流动资金是个很大占用。5个亿的资金趴在账上不能动,多大的浪费啊!”

  “资金短缺还表现在生物质产业发展资金投入太少,缺乏有效的融资机制。而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精心呵护,更需要各种配套政策的大力支持。”唐一林说,比如在“十三五”时期,他们计划完成生物质精炼项目的全国布局,并陆续考察了江苏、黑龙江、新疆等地,计划建设3-5个年消化30万吨秸秆的工厂,但由于资金原因,项目落地和产品市场化进程大大推迟。

  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5条明确,要发挥好再贷款、再贴现等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鼓励金融机构使用支小再贷款再贴现资金,重点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金融机构要落实好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管理政策,加强台账管理,灵活运用“先贷后借”或“先借后贷”模式,重点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同时,开展银行机构市场乱象整治专项行动,督促银行机构进一步落实好服务价格相关政策规定,重点清理以贷转存、存贷挂钩、以贷收费、浮利分费、借贷搭售、一浮到顶、转嫁成本等不规范行为和各类违规融资通道业务。

  对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我省的目标是“能感知、有温度、见效果”。无论是融资问题,还是税费负担、土地供应、人才瓶颈,落在具体企业头上都是不能承受之重。让政策春风真正化雨润企,最关键的是操作要细,执行要实,落地要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目击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半岛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