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构建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每个社区都有法律顾问

2018-12-10 12:28 青岛新闻网阅读 (112215) 扫描到手机

青岛新闻网12月9日讯(记者 陈志伟)今年以来,市司法局聚焦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以一社区(村)一法律顾问为切入点,出实招、办实事,不断提高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平台建设更加规范。市、区(市)两级均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其中省级示范化中心建成率达50%。在141个镇街、1300余社区(村)分别建成统一规范、统一标识的公共法律服务站和司法行政工作室,其中市级规范化公共法律服务站50个、规范化司法行政工作室200个,全市1/3以上公共法律服务站达到规范化标准。目前,我市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已实现市、区(市)、镇街、社区(村)四级全覆盖,城区半小时、农村一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基本形成。

服务标准更加健全。制定《青岛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服务管理手册》,实现服务大厅规范运行。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站、司法行政工作室制度上墙、档案管理和服务流程等规范建设,实现法律服务、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等工作阵地前移、服务重心下移,年内,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受理援助案件8535件,同比增长13.6%;基层站、室接待群众46.5万人次、办理法律服务事项10.1万件。完善“12348”专线服务规范,保障专线24小时接听服务,全年累计接听55682人次,同比增长5.8%。

服务手段更加完备。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开通公证、司法鉴定远程视频服务,通过视频连线为群众提供公证和司法鉴定业务咨询服务。引进公共法律服务智能自助机器人,拓展智能化便民渠道。依托山东政务服务网•青岛站,开通法律援助网上申请预审,让群众最多跑一次。集合山东法网、青岛司法行政网、青岛普法和青岛法律援助微信公众号、青岛法律援助新浪微博打造网上公共法律服务大厅,为群众提供在线法律咨询、资料查询等服务,年内发送手机报2万余条,群众线上法律咨询及时答复率100%,群众“动动手指”就能解决一些法律难题。

法律顾问更接地气。大力实施“一社区(村)一法律顾问”工程,建立法律顾问工作信息、值班时间公开公示制度,普遍建立微信工作群,落实法律顾问“AB”角保障制度,构建起实地坐班、电话咨询、网络咨询多元供给模式,并推动各区市建立集个人信息、定时值班、工作台账、服务项目、监管考核等于一体的“信息化考核管理平台”。全市1400个社区均配备了法律顾问,覆盖6400个村居,为社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事项5万余件次,参与调处纠纷6500余起,为社区(村)治理提供法律意见2700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