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人民警察"和"十佳警嫂"候选人事迹(之二)

2018-12-14 07:22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225392) 扫描到手机

文/图 半岛记者 刘玉凡 李皎

他们不惧危险勇斗歹徒,他们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用行动诠释铮铮誓言,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人民警察”;她们自立自强勇挑重担,当好贤内助撑起家庭“半边天”,她们有个相同的称号叫“警嫂”。首届青岛市新时代“十佳人民警察”和“十佳警嫂”评选活动日前正式启动,候选人都有怎样的风采?请看我们为大家带来的系列报道。

民警蒋玉好 

冲进火海,背着群众跑下14楼

蒋玉好

  一名行凶杀人的歹徒,拿着刀在车里负隅顽抗,他冲上前去,贴身搏斗将其制服;楼道里发生火灾,群众被困14楼,他冲进火海,将群众背到楼下;7人受困海上礁石,海水已没过胸部,他奋不顾身跳入海中……从警以来,他先后两次荣立个人二等功。他就是市公安局崂山分局埠东治安派出所民警蒋玉好。

歹徒挥刀乱砍 他不顾一切英勇拿下

  记者在派出所里见到蒋玉好时,他正在值班。此前,他刚刚去出完一个现场。不善言谈的他总是说,“遇上了,就绝不能退缩,多大的危险也要冲上去!

  2016年9月30日晚,蒋玉好接到一紧急警情:一名女子在辽阳东路南侧小埠东车站被一男子持刀抢劫。接警后,蒋玉好迅速赶至现场,歹徒已经逃逸。因为过于紧张害怕,女子已描述不清歹徒的样貌。

  事不宜迟!必须第一时间展开搜捕。蒋玉好立即带领两名协警驾驶110警车在周边反复巡控,突然,一辆停在路边的出租车引起了他的注意。蒋玉好上前对车内人员盘查时,发现乘车男子神情紧张,遂引起了他的警惕。他先让驾驶员出来,然后对车内男子进行检查,果然发现了血迹。这时,该男子突然拿出一把30厘米的长刀疯狂乱捅,并说反正我已经杀人了,谁挡我我杀了谁。

  幸好蒋玉好早有准备,用警棍将歹徒的长刀打落。随后,两名辅警堵住后门,他从前门往车里喷辣椒水,经过一番激烈搏斗,蒋玉好与辅警合力将歹徒制服。经审查,该男子对持刀伤人抢劫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当天晚上,蒋玉好回家后才发现自己的脚肿得很高,鞋子都穿不上了。

楼道起火 他背着群众冲出火海

  2016年7月份,崂山一小区高层居民楼突然起火。接到线索后,蒋玉好跟同事立即帮忙疏散群众。他们一层一层,挨家挨户地检查,看看是否有群众被困。当检查到14楼的时候,发现一对母女被困在家里。

  “当时大门已经被烧得很烫,再加上烟雾很大,这对母女困在里边出不来。”蒋玉好回忆说,消防人员赶到后,立即用水枪给大门降温。过了五六分钟,大门的温度下降了,蒋玉好第一个冲进房内,将母女俩救出。他背着其中一名伤者,咬牙坚持从14楼一直将其背到楼下,直到确认群众平安。

七人被困礁石 他奋不顾身跳入大海

  2011年7月15日下午1时许,青岛极地海洋世界南侧离海岸100米处的四块礁石上困住了7名游客,海水已经没过了胸部。

  蒋玉好一看情况紧急,已经不能再耽搁,他拿来救生衣,脱下外套,带着一根绳子跳进大海,让现场的游客为之动容。只见蒋玉好快速游到第一块礁石旁,把自己的救生衣给了女孩,然后让岸上的队员拖动绳子,将第一个女孩送到岸上。

  随后,他在岸上市民的帮助下,独自一人将7名游客逐一救出。当蒋玉好游到岸上后,岸上围观的市民自发地齐声鼓掌,而蒋玉好马上穿好衣服,又匆匆赶往下一个出警现场。

  2016年以来,蒋玉好同志先后救助落难群众30余人,帮助群众解决困难40余人,收到群众送来的锦旗13面、表扬信8封。

民警陈婷婷

爱上户籍岗 扎实为民“办小事”

陈婷婷

  户籍工作是公安机关的窗口,与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坚守基层的户籍民警陈婷婷一干就是13年,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小事”,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一样的风采,她秉承一颗为民服务的真心和一份真情为民的热情,架起了警民沟通的桥梁。

  陈婷婷毕业于山东警察学院,12月12日记者前来采访的时候,她正在窗口忙活,不时向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耐心解释。“我大学的时候学的是刑事侦查专业,结果刚毕业那会,赶上更换二代身份证女民警太少,就被安排进了户籍科,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3年!”陈婷婷笑着说。

  陈婷婷是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长江路派出所户籍民警,长江路辖区是黄岛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辖区内单位、学校、企业较多,常住人口十几万人,户籍工作面广、量大,任务繁重,情况复杂。尤其是实行落户新政后,大量符合落户条件的群众到所咨询、办理落户,导致业务量剧增。

  “几乎每天都得受理80多份户籍材料!”陈婷婷说,为了提高效率,她每天都会提前到岗,为群众逐一审核材料,如遇材料不全或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她都会提前告知群众需要补充的材料,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同时避免了群众长时间等待。对符合规定、手续完备的受理事项,能一次性办妥的,她绝不让群众跑第二趟,让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即便如此,也难免会让一些群众误解。“前不久一名群众过来办理业务,材料不齐,但愣是说民警故意刁难,说话也特别难听!”陈婷婷说,虽然自己当时也很委屈,但换位思考一下,谁都想一次性解决问题,而于是她不厌其烦地讲政策、做解释,详细介绍最快办理的方法,最终,这名群众也有些不好意思了,给她道了歉才离开。

  付出总有回报,陈婷婷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赢得群众的赞赏,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嘉奖各1次,被评为青岛市“三八红旗手”,所负责的户籍室被评为省、市两级“文明户籍窗口”。

  陈婷婷告诉记者,从警这么多年,她最亏欠的就是孩子和父母。“孩子上幼儿园有很多活动,需要由父母一起参与,但是我基本都没有参加过!”陈婷婷说,因为缺席的次数太多,老师每次都会在群里专门@她,但她还是没有时间参加。“孩子每次看着别的爸爸妈妈都能陪着她们参加活动,就特别羡慕,有时也会找老师诉苦,有一次老师干脆发下‘狠话’,说家长不能参加的话,就提前把孩子接走!”陈婷婷说,她知道老师是不愿意让孩子继续失望才这样做,但是看着孩子无辜的小眼神,她的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我的两个孩子,基本都是父母帮忙看大的!”陈婷婷说,父亲是一名退休的老警察,所以特别能体谅她的不易,平日里常说的就是,谁让咱是警察呢?警察不就是为人民服务吗?去年父亲突发心梗,在病床上见到女儿的第一句话就是:“哪怕再给我5年时间,帮婷婷把孩子再看大点!”

  “我当时听了真的泪如雨下,父母为我付出了这么多,现在他们年龄大了,我们却没有时间陪伴他们!”陈婷婷说。

  如今,陈婷婷在户籍岗位上已经兢兢业业工作了13年,把这个别人眼中枯燥无味的工作干得津津有味,融入生命的一部分。“如果说一开始我还有侦探情结,那么这么多年下来,我已经深深爱上了户籍工作,尤其是当群众的困难得到解决,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我心里就觉得特别满足!”陈婷婷说。

民警王秀广

用心守护万人社区 1300天零发案

王秀广

  “我就是一盏灯,点亮自己,照亮一方。”这是市公安局城阳分局小寨子社区民警王秀广的座右铭。扎根社区多年来,他用脚步丈量着社区的每寸土地,访遍数千家住户,用耐心和细心温暖着每位居民,换来了万人大社区环境面貌的彻底改观。在这位“社区大管家”的努力下,小寨子社区连续实现1300余天零发案。

守护社区1300天零发案

  社区井然有序,地面整洁如新,孩子们的欢笑声在廊道上回响……城阳区小寨子社区这幅安静祥和的景象,正是社区民警王秀广奋斗了多年的成果。

  每天早晨,王秀广总会提前半小时来到小寨子警务室,为居民解决困难。近日,记者来到警务室时,他正伏案办公。52岁的他,脸上永远挂着微笑,虽然头发花白,但眼神明亮有神,说起话来也干练、爽快。

  王秀广告诉记者,2012年他受命调到小寨子社区时,这里问题不少。“我既然调到这里,就要做点实事。”面对种种棘手问题,王秀广没有丝毫犹豫。很快,他摸清了社区的基本情况,辖区共有一万余人,但常住人口只有一半,数量庞大的流动人口给社区治安带来了严峻考验。

  王秀广决定先从统计每户人家的房屋及人口信息开始,两年间他爬楼梯挨家挨户走访,数千户人家一户都没落下。社区楼房没有电梯,常年的上下楼也给他的腿部造成了难以恢复的伤痛,“爬楼爬的,现在爬不动了,右腿弯不动,已经没法上楼了,真的很困难。”

  王秀广的执着与坚持没有白费,至2018年10月份,小寨子社区可防范性案件零发案已经持续了1300多天。

创新大数据+社区警务

  作为万人社区的“大管家”,王秀广对社区情况了然于胸。记者在小寨子社区警务室采访时发现,满墙的房屋统计信息非常醒目,上面用不同颜色标出房屋的用途以及房主的信息,对每一座楼、每一户的情况他都了然于胸。在电子系统当中,还有详细的住户信息,王秀广细心地将房屋及住户情况标注出来。这是他用近两年的时间,拿着一支笔、一本本子,爬着楼梯,挨家挨户采集到的,为有效维护一方居民平安打下了坚实基础。

  王秀广综合统计信息和多年工作经验,逐步摸索出来一套切合社区实际、高效管用的警务管理模式。该模式涵盖了民警、辅警及社区力量的广泛参与,对于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有效维护社区平安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他还着力打造了4类网格,将分散的七个居民区划分为三个片区,设立了楼长、单元长,形成了片区、楼座、单元结合的物业自治居民区切块管理格局。

  2018年8月份,山东省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孙立成同志来到小寨子社区警务室,仔细听取社区民警王秀广介绍日常社区警务工作,并就依托大数据推行的新型社区警务模式与王秀广进行交流。当得知自 2015年以来社区保持可防性案件零发案时,孙立成同志给予充分肯定。

警嫂李蕾

白衣天使 甘当贤内助

  李蕾

  “最怕的是过节,因为一年365天不关门的,只有医院跟公安。”结婚17年来,李蕾将一份特别的爱献给了特别的警察丈夫——市公安局崂山分局治安大队大队长李巍。身为医院一线护士,她扎根工作岗位,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爱心精心照顾每一位病患;身为妻子、母亲,她肩挑家庭重担,关爱体贴丈夫,辅导教育女儿,舍小家顾大家……

一声“警嫂”,背后是奉献和牺牲

  12日上午9时许,记者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东院区见到李蕾的时候,她正在忙着查房。从接班那一刻起,她就一直没有闲着。“警嫂”这名字听起来很平常,但一旦与警察的职业特点联系在一起,其涵义就不同寻常了。

  李蕾常说:爱他不仅是他的人,更要爱他的事业,就应该学会理解,勇于承担。做警察的妻子就意味着与警察一样要作出奉献和牺牲,作一名警察的妻子,李蕾习惯了一个人买菜、做饭、接孩子;习惯了自己一个人深更半夜带着生病的孩子上医院;习惯了自己照顾病重的老父亲,既当娘又当爹,默默承担,等来的有时只是丈夫一个匆匆的报平安电话。这种时候,除了隐隐的酸楚,还有深深的无奈。每当夜深人静时,在家中那温馨的灯光下,无论多么疲惫、多么孤独,只要能接到丈夫一个短短的电话,心里就会觉得踏实。

  多年以来,她不知为丈夫守望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她不会忘记多少次丈夫在她熟睡时悄悄离去。久别的浪漫和温存自己感受的太少太少,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多少次令她泪流满面,但作为妻子,她给予丈夫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是关心和体贴。

甘为“贤内助” 让丈夫无后顾之忧

  由于丈夫职业的特殊性,李蕾用娇弱的肩膀挑起相夫教子、赡养老人的家庭重担,甘为“贤内助”,消除丈夫的后顾之忧。

  就像歌中唱的那样“军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这些年丈夫的成长进步和荣誉的取得,离不开李蕾的默默支持。作为一名优秀的护士,李蕾在去年刚刚调入关节科病房之前一直在ICU病房工作了十几年。

  ICU病房工作强度大、标准要求高,李蕾既要坚守工作岗位,又要照顾身患糖尿病、尿毒症、肿瘤,每周需要做三次全身血液透析的父亲,还要陪伴年幼的女儿学习功课。2013年,父亲做了一次手术,丈夫正好在忙案子顾不上。为了照顾老人,她白天上班,晚上下了班在医院陪床。五天五夜,她都是在医院里过的,每天晚上也就能间断地睡四五个小时。第二天,她还要接着爬起来工作。

  2014年,李蕾被查出左腿长了肿瘤,但是此时世界园艺博览会正在青岛召开,丈夫整天忙碌在一线安保岗位上,为了不耽误丈夫工作,她向丈夫隐瞒了病情,自己悄悄做了手术。

舍小家顾大家,夫妻俩互相体谅

  “一年365天,不关门歇业的只有医院跟公安。”结婚17年来,他们最不愿意的就是过节。每到节日本来是休息游玩的时候,她和丈夫却各自都需要加班。结婚以来,很少能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个团圆饭。

  但是,她深深地知道,丈夫不是普通老百姓,他是人民的卫士、他是平安的守护神,国家需要他、人民需要他、平安需要他。

  她也了解,像丈夫一样的人民警察,哪一个不是舍了小家为大家,舍下亲人为他人。每当丈夫带着一身疲惫出现在面前时,她又像个天使一样去关心他、爱护他、包容他,没有半点怨言。因为她深知,当初不正是丈夫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赢得了她的芳心吗?因为她坚信:爱丈夫一辈子,值!爱丈夫献身的公安事业,更值!

警嫂魏清华

柔弱肩膀 撑起一片天

魏清华

  每名优秀警察背后都有一位坚强的“警嫂”,这点用在民警王东珍身上一点也不为过,他的妻子魏清华为了支持他,用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的一切重担,用爱和奉献面对工作和生活中挑战,绽放了别样的风采。

  记者近日来到魏清华的家中,只见屋内整洁,家里一尘不染。眼前的警嫂非常清瘦,还有些腼腆,见到记者连连摆手:“可别宣传我,我们当警察的妻子都一个样儿,都不容易!”

  “越是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就越不在!”魏清华笑着说,2014年她在工作中被绿化用的喷头打碎了下巴,嘴里七颗牙齿被打掉,她当场昏倒在地上,幸亏被同事及时送进了医院。“凑巧了,那天俺那口子正好有紧急的任务,直到手术做完,他才赶到医院。因为伤得很厉害,除了骨折外,还要再做4次牙齿修复,结果他一次也没有陪我,都是我自己或亲戚朋友陪着我去!”魏清华说。

  魏清华的丈夫王东珍是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薛家岛派出所民警,因为王东珍平时工作繁忙,全部的生活重担几乎都落在他妻子一人肩上。今年5月份,魏清华的母亲查出胃癌晚期,住进了医院。为了不影响在外执勤的丈夫,在老人重病住院期间,她既要操持家务,教育子女,还要到医院照顾重病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一天半夜她突发了肠胃炎,为了不影响丈夫工作,她忍着剧痛一个人来到医院,挂号、拿药,直到身体好转了才敢对丈夫说出实情,让他放心。“当时真觉得自己累的不行了,但他的工作很重要,咱不能因为自己家里的小事影响了他的工作!”魏清华说。

  因为基层派出所工作繁忙,王东珍几乎每个周末、节假日都要加班工作,更别说全家一起出去旅个游,玩一玩。“丈夫从警12年,唯一一次‘浪漫’还是前年女儿安排我们去看了一场电影!”魏清华说,虽然电影名字早已不记得,但看电影这事却因少之又少,变成了自己调侃丈夫的谈资。

  “天底下父母都是一样的,他们都深爱自己的儿女,也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健康成长,做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魏清华说,由于丈夫职业的特殊性,在教育子女方面更多的是靠她自己。为了能教育好孩子,她身体力行给女儿当好妈妈和老师,日常生活中时刻教育女儿要以爸爸为榜样,学习、工作和做人、做事要多为别人着想,多帮助别人。

  “可以这么讲,他一次没有参加女儿学校的家长会,没有一次陪我们娘俩出去旅游,但是我们娘俩特别理解他。”魏清华告诉记者,现在女儿已经长大成人,娘俩一直为家庭中有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感到自豪。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魏清华都一如既往的支持自己的丈夫,做他的坚强后盾,使他安心工作。

  “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不就是心里要装着人民吗?顾不上我就顾不上吧,只要百姓念着他的好,就足够了!”魏清华说。正是有了魏清华的无私支持,丈夫才能在工作上取得突出的成绩,这几年王东珍多次获得市局、分局嘉奖,被评为市局先进个人、优秀社区民警、年度优秀公务员和省厅学雷锋标兵。在这些荣誉中,凝聚了警嫂魏清华的辛勤付出,她以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体现了公安民警家属的担当。

警嫂牛可军

笑对磨难 绽放坚强之花

牛可军

  她身躯或许单薄,却承担着照顾老人孩子的责任;她的力量或许柔弱,却撑起了家庭的“一片天”,她的名字叫“警嫂”。牛可军就是这样一位警嫂,身为市公安局城阳分局经侦大队民警林青山的妻子,20多年来,她用双肩挑起家庭重担,用真情奉献默默支持丈夫的工作,又用强大的内心帮助丈夫走出低谷,诠释着一名当代警嫂的优秀品格。

生活中的“女强人”

  “选择了他,我不后悔!”记者见到她时,牛可军坚定地说道。她和林青山是同班同学,起初她并不愿接受对方的追求,但林青山的执着感动了她,两人最终结为夫妻。“当时通讯条件不太发达,只能靠书信传情,现在这些书信我还保留着。”牛可军说道。

  婚后的生活,由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林青山很少能照顾到家庭。牛可军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除了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自愿担起了全部家务,以柔弱的双肩承担起了侍奉老人和抚养儿子成长的重担。由于丈夫工作忙,不能经常回去探望老人,牛可军便经常打电话给公婆,了解老人的身体情况,陪老人聊天。每逢节日都给老人送钱送物,去尽儿媳的一份孝心。公婆和自己的父母年纪都大了,身体又不好,而照顾两家老人也都得靠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去奔波忙碌。特别是公婆年入古稀,每次住院她都守护在病床前,几天几夜不合眼。

  孩子初中三年,早晚自习都是她一个人接送,披星戴月,顶风冒雨,寒来暑往,但她从无怨言。有时丈夫过意不去要替替她,她总是说自己不累,她只是想让常年出差在外、睡眠严重不足的丈夫能多休息一会儿。正是有了她的辛勤付出和大力支持,丈夫的工作才一步步取得了今天的成绩。由于工作突出,林青山同志先后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还荣膺“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称号。

陪伴丈夫走出伤病困扰

  2011年年底的“清网行动”中,面对慌不择路的犯罪嫌疑人,林青山毫不犹豫地从5米高的楼上一跃而下,成功抓捕诈骗40多万元、在逃6年的犯罪嫌疑人。林青山的这一跳使得困扰了6年多的经济大案尘埃落定,而对他本人来说,他这一次的奋不顾身却造成了小腿和膝盖的粉碎性骨折,差点儿永远离开他挚爱的工作岗位。

  “那个阶段是我们家最困难的一段时间。”回想起当时的情景,牛可军声音有些哽咽。那些日子里,丈夫的病痛和打击深深折磨着她的心,但她把悲伤的泪水化作坚强的微笑,因为她知道,丈夫受伤后情绪有些消沉,此时自己才是这个家最大的依靠。她必须挺住!为了不让双方父母担心,她瞒着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儿子,一面照顾受伤的丈夫,一面承担起照顾双方父母和孩子的责任。医院、家里两头跑,即便体力不支、过度劳累,依然咬牙坚持,无怨无悔。

  经历了两次手术,丈夫进入漫长而艰难的康复期。每当丈夫情绪低落时,牛可军就鼓励丈夫,一次次拉着他到户外做康复训练。正是有了她的耐心陪伴,林青山顺利重返他挚爱的工作岗位。       

平淡生活的别样精彩

  “有时候看着朋友圈,大家在庆祝生日,我回想了一下,已经好久没和丈夫一起过生日了。”牛可军告诉记者,现在的生活虽然平淡,但也有别样的精彩,“平时丈夫工作很忙,但他最喜欢在手机上查一些菜谱,每当他出差回来,就想方设法给我们做菜,他最拿手的菜是西红柿牛腩和红烧鱼。”牛可军笑着说。 

  “当一名警嫂,就要全力支持公安工作,这不仅是责任,更是义务。”从嫁给一名警察开始,牛可军就准备好为丈夫的工作付出艰辛,为丈夫的事业撑起家的天空。

  微信扫描二维码参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