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水质监测人员:踏雪凿冰取水样 步步惊心

2018-12-14 07:36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190366) 扫描到手机

刘世朋(中)和魏西会(右)、崔良采集水样。

文/图 半岛记者 韩小伟

12月12日,岛城迎来一场大雪后,桃源河王林庄桥周边气温跌破零摄氏度,寒风让人几乎伸不出手。当天上午,青岛市环境保护局城阳分局环境监测站站长刘世朋和同事穿过长长的冰雪泥土路面,“赤手空拳”从河里取水。半岛记者跟随监测站工作人员探访发现,不仅仅是踏雪凿冰,监测站人员还要下水沟、钻护栏,“步步惊心”的活儿干起来都是身轻如燕。

桃源河畔<<<

桥上取水,先“冻”半小时

桃源河王林庄桥监测断面,位于城阳区上马街道王林庄社区西,来水为即墨胶州,下游为高新区,是桃源河流域水质生态环境保护考核一个重要的跨区域监测断面。12日上午10时左右,刘世朋和监测站高级工程师魏西会、工程师崔良驾车赶到王林庄桥旁,将半岛记者乘坐的汽车远远甩在后面。要来到这处监测断面,要经过一段数公里长的泥土道路,路上覆盖着白雪,高低不平的路面让汽车颠簸不堪。

“这种路我们走得多,都习惯了,要是慢慢开,很多时候赶路都来不及。”刘世朋边说边干,三人一起来到桥上。崔良取出一个金属桶,用绳拉着,扔进河里打上一桶水;旁边魏西会取出纸笔,开始记录这次监测相关数据;刘世朋操作仪器,很快测出水温2.5℃,魏西会赶紧记录。

作为三人中唯一的女性,魏西会干起活儿来一点不落后,“天气太冷了,要是慢悠悠干活,还不冻坏了!”她开朗大笑,取来多个瓶子,贴上标签,放在一边待用。据介绍,除了在现场进行的一些简单监测,还有诸如氨氮、硫酸盐等多种监测项目要在实验室进行,因此要将水样装进瓶里。

不过,打上来的水不能直接采用,根据相关要求,要先静置半小时。在这半小时里,三人都闲不住,进行简单监测、记录、准备取样器具等等。“因为水样需要静置半小时,所以要先‘冻’半小时。整个过程下来,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完成。”魏西会说。

刘世朋介绍,此处监测断面每周要监测一次,辖区内包括桃源河共有4条大河,其中河流断面7个,另外还有水库断面5个,这些监测断面中有3个每周监测3次,其余监测频次少的每月至少一次,“我们还要做大气、降水、降尘以及工业污染源的监测,一周里,有三天时间在外面采集水样。”

林家社区<<<

钻护栏踏冰雪,身轻如燕

完成了桃源河王林庄桥监测断面采集水样工作,刘世朋一行又赶到了上马街道林家社区。有居民对连接小水沟的一处池塘水质有疑问,“因为有些生活污水从这里排出,村里有人就想知道水质情况如何。”当地居民林先生介绍,该池塘以前是鱼塘,目前闲置。

刘世朋了解情况后,立即带着工具准备进入小水沟。这处小水沟比路面低1米左右,土坡上还有积雪,刘世朋三两步走到沟底,取水后先闻了闻气味,然后装进瓶子里。随后他又来到池塘边,地面有积雪和碎冰,池塘里也已结冰,好在池塘边还有些地方没有完全封住。刘世朋先跨过护栏,用脚试探着地面,大步来到水边,快速取了水样,然后赶紧返回。等在一边的林先生看着刘世朋取水样的经过,对及时处理这一方式非常满意。

“不管结果是达标还是受到污染,我们都会向你们反馈,这一点你们放心。假如水质有问题,我们也会同时报给相关管理和处置部门,对现状进行管理,对水质进行改善。”刘世朋说。

惊险遭遇<<<

山路崎岖湿滑,硬着头皮上

上午的工作告一段落。这一上午,冰雪路面、积雪池塘实际上都给刘世朋三人带来了不小阻力,也存在着一定安全隐患。不过,说到“危险”,刘世朋说他们还会经历更为危险的事情。

“前几天我们刚刚对青岛市重要饮用水源地崂山水库进行例行监测,隔一个月我们还要上山监测,一般山上下了雪,一直到来年3月份才能融化,上山过程非常惊险。”刘世朋说,道路崎岖不平,积雪部分融化结冰,使得行车异常艰难。但路途较远,众人只能驾车“硬着头皮”往上走。

随着气温降低,不少监测断面将被冰层封锁,这时候,刘世朋他们就要凿冰取样,用冰钎一点点向下凿。“冰层厚的时候,20多分钟才能凿开,还要小心冰面断裂,我们掉进水中就危险了。”刘世朋说,将水样装进采样筒里,完成140个需要监测分析项目的样品采样;有些指标现场必须取水后马上加试剂,冰天雪地里完成后全身都会冻麻。

多年坚守一线,刘世朋介绍,通过监测结果来看,这些年里企业污染投诉越来越少,说明企业排污受到严格规范;而市民对环境质量的投诉较往年升高,说明群众对于环保的重视。

“最近几年的监测情况来看,环境质量逐年提高,地表水达标率、空气质量达标率等都说明,环境情况一年上一个台阶。”刘世朋说,这一结果对于一线工作人员来说,是最好的回报。

人物 100个休息日4000公里“义务”调研

半岛记者采访发现,青岛市环境保护局城阳分局环境监测站的每个人身上都有故事。今年44岁的刘世朋入行已经21年,作为一名环境监测工程师,他做了不少让同事、市民敬佩不已的事。

2015年到2016年,是城阳区墨水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攻坚阶段。墨水河监测断面是2014年省环保厅新增的考核点,刘世朋在监测中发现,由于墨水河为入海河流,监测断面受潮汐影响明显,因涨落潮带动的淤泥和海水影响导致河流断面的部分监测数据不能科学有效地反映水质状况,河流断面设置不合理,甚至部分监测数据对墨水河水质综合治理和生态改善考核工作产生误导。

发现了这一情况,刘世朋和同事开始对墨水河进行调查研究,坚持每日取样监测。工作日还好说,众人一起干活,效率很高。而到了周末,考虑到同事平时就已十分辛苦,他不忍再让同事增加工作量,于是自己一人承担:在墨水河入海口附近的6个断面上,每个周末都能看见他的身影,为了同时陪伴家人,他还会经常带着家人到河边取样。

就这样,监测采集水质指标、记录河流水位、流速等情况、研究各断面受潮汐影响程度、在高潮和低潮前后进行调查监测等,一年多的深入调查研究,刘世朋用上了100多个休息日,累计往返4000多公里,通过大量的监测记录和严谨的数据分析,他编写了《墨水河入海口各断面水质受潮汐影响调查分析报告》,报经省环保厅同意,将墨水河考核断面重新调整到科学合理的位置,避免了潮汐和海水对河流断面监测数据产生影响,为墨水河水质综合治理和生态改善考核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为青岛市和城阳区完成省环保厅对墨水河达标考核合格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世朋还做了一件事,让同事佩服不已。

因辖区监测子站在软硬件方面配备依然不足,缺乏足够的数据库支撑,自2013年起,刘世朋坚持每天通过登录青岛市气象专业网站、市环保局官方网站等途径,自己收集整理辖区内风向、风速变化趋势,结合气象条件和污染物因素和变化趋势进行空气质量变化分析。通过大量的数据积累和分析,尤其是在大量的风向风速转折点、雾霾天、逆温天、晴朗天等空气质量急剧变化的实例分析中,总结出气象条件变化与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之间的客观规律,逐渐掌握了辖区内空气各污染物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和相应的逻辑关系,提前分析预测空气质量异常变化和污染预警。

刘世朋就这样及时提出预警措施,通知相关部门第一时间消除和遏制大气污染隐患,为城阳区在2013~2017年连续取得青岛市大气考核工作前列的好成绩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