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人民警察""十佳警嫂"候选人事迹(之七)

2018-12-20 07:24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阅读 (246978) 扫描到手机

文/图 半岛记者 王洪智 潘立超 刘文

他们不惧危险勇斗歹徒,他们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用行动诠释铮铮誓言,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人民警察”;她们自立自强勇挑重担,当好贤内助撑起家庭“半边天”,她们有个相同的称号叫“警嫂”。首届青岛市新时代“十佳人民警察”和“十佳警嫂”评选活动日前正式启动,候选人都有怎样的风采?请看我们为大家带来的系列报道。

民警彭小伟

加班加点不言苦 保驾护航乐奉献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青岛市大型活动越来越多,海内外游客云集岛城,这对专业化安保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今年50岁的彭小伟用多年的拼搏奉献,践行着一名人民警察的庄严承诺。正是因为他和同事们的辛勤付出,每一项大型活动安保任务得以顺利完成,每一次突发事件均得到妥善处置。因工作突出,彭小伟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2012年被省公安厅评为先进个人,2014年被世界园艺博览会组委会评为先进个人,2018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先进个人。

累计加班万余小时,曾执勤60余小时只睡4小时

“很多大型活动是在节假日或者晚上,人流车流很大,我们的工作不容疏忽,必须做到万无一失。”作为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彭小伟对团队的工作要求极高。今年4月20日至10月20日,由青岛承办的山东省第二十四届省运会预赛、测试赛、决赛等相关比赛和开闭幕式等相关活动在各相关区市陆续开展。彭小伟全程跟进,先后几十次实地勘察场地,细致深入评估风险,圆满完成15个预赛及测试赛项目和28个决赛项目安全保卫工作,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当了这么多年警察,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一次任务中,执勤60多个小时只睡了4小时,没脱过鞋,没刷过牙,没洗过脸,在现场还得绷紧神经。”50岁的彭小伟说。多年来,彭小伟主动放弃节假日、双休日,累计加班万余小时,圆满完成我市一系列重要会议和重大国际体育赛事的安保任务。

对工作精益求精,创青岛特色安保机制

“做完前期分析,下一步就是现场执勤。有时候一个周末要做几个方案,一个民警兼顾两、三个活动现场。只有我们多付出,活动现场出现意外的几率才能降到最低。”彭小伟担任副大队长后,牢固树立“安全是基础、安全是保障”的底线思维和责任意识,积极探索创新安保运行机制,创新了安保工作方法,形成了一套具有青岛特色安保工作新机制,全面提高了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监管工作的严密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此外,彭小伟还坚持把业务体系建设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研究制定各类方案十余项,为应对突发事件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作忙无暇治病,耽误父亲抢救留遗憾

“对我们团队来说,加班加点是常态、是惯性,根本不需要领导盯着,大家自觉性都很高。”彭小伟说。记者采访得知,有一次彭小伟刚拔完牙缝了三针,就接到指令第二天去外地执行任务。按照医嘱,伤口第三天需要拆线,但是彭小伟执行任务的地方医疗条件有限。因耽误了镶牙,现在留下了后遗症。就在这次任务期间,彭小伟的孩子打球时崴脚,那一年孩子高考,因为自己身在外地,也无法照顾孩子上下学。

“我之前抽烟,但是因为一件事,把烟彻底戒了。”彭小伟说,之前老人劝我戒烟一直没听。2014年12月的一天,他在开会研究工作方案,没有及时接听母亲打来的电话,半小时后,开完会的彭小伟给母亲回电话,而此时电话里的母亲已泣不成声。原来,彭小伟的父亲因心梗不省人事。他立即赶紧回家,把老人送往医院。

老父亲虽然抢救过来了,但是因为前前后后耽误了近一个小时,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老人心脏功能丧失百分之三十。这成为他永远的遗憾。“多少年来,我已经养成习惯,总想着先把工作安排好。在医院陪床时我非常愧疚,为了让老人放心,我把烟戒了。”彭小伟说。

民警王珊

甘为高墙洒青春 巾帼之花别样红

高墙之内,她每天要面对的被监管对象是各种刑事犯罪嫌疑人,包括犯有重罪的嫌疑人。不仅要跟她们“斗智斗勇”,还要陪床、看病、端水、送药。工作时,她便跟家人“失联”,有一次母亲生病住院,连打18次电话都无法接通……她就是青岛市第二看守所民警王珊。十年如一日坚守自己的岗位,看押管教的人员没发生过一起安全问题。

一入高墙便“失联”,母亲得病联系不上

高高的墙壁,厚重的铁门,里边便是她们工作的地点。这里,羁押着全市的女性刑事犯罪嫌疑人,她们中有的涉嫌故意杀人,有的涉嫌抢劫、贩毒、盗窃、贪污等,年龄结构复杂,性格更是千人千面。

民警一次上班就是24小时,手机不允许带入。这段时间他们都是“失联”的。有一次,王珊的母亲连续几天发高烧,就是查不出原因,父亲特别着急接连给她打了18个电话,一直无人接听。下班的时候,看见父亲的未接来电,王珊当时就掉泪了。她赶紧给父亲打了过去,幸好母亲已经到了医院,病情也逐渐稳定下来。

工作的时候“失联”,家人找不着;下班后24小时待命,随叫随到。这是他们的工作常态。

被监管人大闹,她大年初一从老家赶回

2016年大年初一,王珊负责管教的一名被监管人员突然闹了起来。这名女子之前自残过,进看守所的时候,她就抱了必死的念头。不仅如此,她还患有宫颈癌晚期,身体极度虚弱,随时都可能引发脏器官病变或者衰竭,发生生命危险,情绪极不稳定。

王珊放弃了节假日,每天为其端水送药,随时关注情绪变化。俩人慢慢熟悉了起来,对方心态也平稳了。过春节的时候,她忽然觉着很难受,就在监区里大闹,把东西全都往地上摔,谁劝也不听。

接到电话,王珊毫不犹豫地开车从老家临沂赶回了青岛。“她看到我大年初一为她赶回来,立即就不闹了,也肯跟我坐下来聊了。”王珊说,一开始她的父母也不理解她,但慢慢也就习惯了。

被监管人患病,熬夜陪护生怕有纰漏

看守所里不仅有很多重刑人员,也有很多身患传染病的人员,还有一些年老体弱、身患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病症的人。

对于患有传染病的人员,执勤民警同样要去管教,跟她们谈心。“一开始心里也有想法。”王珊说,但做了这项工作就要去做好。一旦发现被监管人得病,她们要立即联系医生进行救治。

“被监管人员如果生病较严重,就必须去医院。”王珊说,她们经常需要去陪床,一点儿瞌睡也不敢打,生怕病情不好或者被监管人发生脱逃。不仅如此,很多在家里都不愿干的活,她在看守所里都要去干。患病的人身体不好,她们要帮着擦拭身体。有些人甚至会将屎尿弄在床上,这个时候她们都要帮忙换掉,然后清洗干净。

看管近十年,没发生一起安全问题   

除了与被监管人员谈话,经常需要去做护工,她们还要定时巡视。“巡视不是走一圈,而是要用心思,动脑筋去看。”王珊说,很多被监管人员会想尽各种办法做一些危险的行为,这些风险需要及时排除,一次执勤最少要走4万多步。

“就是把最不安全的人,放到最安全的地方来。”王珊这样评价自己的工作。每次执勤上岗,她都是认真负责去完成。工作近十年来,她负责的看押、管教、交付执行或者投送监狱等任务,无一发生安全问题。

看守所远离主城区,每次上班要坐两个多小时的车,家里什么忙也帮不上。而在监所里,不但要跟各种被监管人员斗智斗勇,还要照顾患病人员。“但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王珊说,她希望通过自己的教育,被监管人员出去后能够真正回归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民警李朝晨

火眼金睛辨嫌犯 精准全面活地图

在李朝晨那里,不会说话的侦查设备成了无处不在的“照妖镜”,他通过技术手段进行观察、分析、推演,从“分秒”中追踪线索,让“影子”说出真相,使犯罪嫌疑人无所遁形。李朝晨凭着超乎寻常的耐心、敏锐和果敢,练就了不管犯罪分子如何伪装都能从人群中一眼辨认的绝活。近年来,他先后参与大案要案50多起,破案率100%。

从门外汉到专业人才

今年38岁的他从小就崇拜警察这个职业,2004年从中国刑警学院警犬技术系毕业后,在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技术处从事警犬工作12年。后因工作需要,李朝晨被抽调到专业侦查大队工作。“当时自己还是门外汉,所以很怕拖队里的后腿,只能虚心勤学。”李朝晨下决心用1个月的时间熟悉这项工作,3个月内将自己提升到专业水平。

“小伙子爱钻研,特别善于在办案中总结,在困难前面他也锲而不舍。”大队领导告诉记者。虽然年龄不大,但李朝晨业务特别熟练,这和其勤奋努力的付出分不开。到新的岗位后,为尽快熟悉和掌握业务,他四处虚心向老民警请教……侦查的每个环节他都反复揣摩,烂熟于心。在疑难杂案面前他从不退缩,必定搞个水落石出才罢休。此外,他善于思考整合自己的思路,在一个个的案件中练就自己的分析推理能力,从细微处发现端倪,然后抽丝剥茧,直至破案。

因工作业绩突出,近年来他先后被授予个人二等功、个人三等功等多项荣誉。2017年李朝晨凭借过硬的业务能力入选首批“全市公安机关专业人才库”。

冲锋在前屡破大案要案

凭借专业技能,李朝晨在各类重特大刑事案件的侦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如此,为了抓住作战时机,他还经常在一线实施抓捕行动。

2017年10月青岛市发生一起重大案件,三名嫌疑人作案后潜逃,连续多次变换藏身地点躲避抓捕。为尽快破案,李朝晨历时20多天先后辗转青岛所辖数个区市,逐一查找三名嫌疑人的潜逃踪迹。通过分析研判,最终成功锁定三名嫌疑人的藏身位置。在之后的抓捕过程中,李朝晨第一个冲入嫌疑人藏匿的房间,面对持械负隅顽抗的犯罪分子,他不顾危险冲上前,冒死与歹徒展开搏斗。最终将三名嫌疑人成功抓获。

“只要是在我手里的案子,犯罪嫌疑人只要被我盯上,我就绝不会让他失去踪迹,再远再难我也要找到他。”记者了解到,李朝晨经常为了一个案子连续10几天20几天持续奋战。“平常没有大案要案的时候,我也不会闲着,会从侵财类案件入手,不断探究嫌疑人的作案手法,提高自己的办案水平。”近年来,李朝晨带领团队先后破获侵财类案件数百起,挽回经济损失600多万元。

工作深入扎实让嫌疑人无处遁形

不断破获各类案件,更激发了李朝晨的工作干劲,他也更加强烈地意识到技术手段在侦破案件中的重要性。工作中,李朝晨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带上纸笔徒步在辖区查看,全面掌握每个小区、每个街道、每条道路、每处交叉口,甚至一些无名的胡同和偏僻的院落他也牢记于心。李朝晨告诉记者,他还将在这个岗位上继续拼搏,并将自己的侦查本领与更多的民警交流学习,让违法犯罪分子无处遁形。

民警马隆基

守护高速十三载 救人危难热心肠

自进入公安交警队伍以来,马隆基扎根执勤一线,在远离市区的高速公路上,13个寒来暑往,他始终牢记使命,冲锋在前、时刻守护。高速公路上车速快,危险也多,这13年的执勤生涯中,他数次经历惊魂时刻,有数名驾驶员的生命是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

终身难忘的10秒钟

“平时做标杆,战时当尖兵”是工作中的马隆基的生动写照。正是由于他的责任心和规范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得他的工作业绩总是居于全大队的前列。“我这样要求自己是出于对这份工作的热爱,更是对每一位驾驶员负责。因为,从在高速公路执勤的第一天起,我就意识到高速公路上驾驶的危险性。”马隆基告诉记者,2017年冬天,他经历了令他终身难忘的10秒钟。

“当时是大雾天,晚上10点钟左右,我们接到大队指挥中心指令,在我们中队辖区有一起追尾事故。我们第一时间通知双方驾驶员将车辆移到应急车道上,随后抓紧时间赶到现场,将警车停在距事故车辆后方200多米的位置,并亮起警灯。”可是,正当马隆基对双方驾驶人了解情况的时候,他突然强烈地感觉到一束强光照向他们所在的位置。来不及多想,多年的职业敏锐性促使马隆基一把拽住双方驾驶人的胳膊,迅速翻到护栏外。此时就听见“砰”的一声,一辆轿车不小心越过后方警车后撞在了事故车辆上,发生了二次事故。

“当时也就是短短不到10秒钟,双方驾驶人都吓傻了。他们紧握着我的手,感谢我救了他们一命。”马隆基说。

平日里是个热心肠

在中队长韩德峰眼里,马隆基不仅业务过硬,更是一个热心肠。“同事有困难他总是热心地伸出援手,主动给同事替班,曾经有一次在下班路上还挽救了一名驾驶员的生命。”记者了解到,那是2013年的一天,马隆基结束工作开车回家,当走到环湾路上的时候,他看到了一起交通事故。

“当时一辆奔驰轿车撞上了护栏,眼看着车辆冒起了浓烟,当时我顾不上多想就停下车,迅速将困在车里的驾驶员拖出来,随即车辆起火烧得只剩下个空壳子。”马隆基又立即将救出的驾驶员送往海慈医院及时救治。驾驶员出院后还专门到马隆基所在的胶州湾高速公路大队当面感谢。

在马隆基13年的高速交警生涯中,像这种救人于危难的事不计其数。2017年7月,他巡逻途中将一名神志不清的老人安全送到家中;2018年8月,他执勤时将一名烫伤的幼童送往医院,并垫付医药费……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都是群众对马隆基的肯定与感谢,他以实际行动做到了“用汗水书写担当,用脚步丈量责任”。

马隆基将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管理事业,而谈起自己的老婆孩子,他的心中充满愧疚,“我的妻子在今年5月份生产,当时我正在执行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我只能趁任务间隙休息时赶过去匆匆露了一面就回到岗位上,还好妻子善解人意,理解我工作的特殊性。”

民警陆琛

贴身搏斗擒毒贩 血染警服铸警魂

“毒品一日不清,禁毒一日不止”。2009年1月,从小就希望能当一名刑警的陆琛,成为了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的一名民警。面对凶残狡猾的毒品犯罪分子,他始终不顾个人安危,多次直面毒贩与其斗智斗勇。曾经,在破窗制服毒品犯罪嫌疑人时,右手被割伤20余处。曾经,在与毒贩贴身搏斗时,全身多处受伤,鲜血淋漓……

砸破车窗制服毒贩  一只手被割伤20余处

2016年夏,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在抓捕两名毒贩过程中,嫌疑人车辆到达收费口后,陆琛迅速组织人员按照预案成功将嫌疑人车辆逼停。

此时,犯罪嫌疑人负隅顽抗,开车冲撞拦截民警。紧急关头,陆琛不顾个人安危率先将车堵住,用铁棍将嫌疑人驾驶座车窗击碎,与同事一起将两名嫌疑人揪出制服。抓获嫌疑人后,陆琛才感觉右手隐隐作疼,低头一看,手背血痕累累。事后在医院包扎治疗时发现,右手手背上划出20余处血口子。

此案将数名涉案人员全部抓获,缴获冰毒及巨额涉案资金、运毒车辆一宗,一举打掉了一个跨省运输、贩毒团伙。

与毒贩贴身搏斗  捣毁制毒工厂

2017年,由陆琛负责协办的特大制贩毒案,经过五个多月的案件经营决定收网。经过近六个小时的守候,陆琛带领民警利用两名毒贩准备外出交易的机会突击进入加工厂,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其他的几个现场,同步展开抓捕。

但是,一名毒贩提前有所警觉,逃逸到了20公里外的一处藏匿地点。陆琛又连夜带队赶赴现场。在抓捕嫌疑人时,由于对方高大力壮且有所准备,暴力拒捕。在搏斗的时候,陆琛面部、双手、双腿多处擦伤,衣服和鞋子都磨破了,鲜血淋漓。

陆琛从事禁毒工作以来,常年加班加点,出差办案成了家常便饭,有时一上案子就是二十几天,先后破获各类涉毒违法案件二百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数百人,缴获各类毒品、枪支若干,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荣获嘉奖6次,5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并获得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

从小向往当刑警  “毒品不清禁毒不止”

“毒贩心知肚明,涉毒的后果必将是法律的严惩。”陆琛说,但毒品犯罪的暴利驱使犯罪分子铤而走险,很多毒贩随身携带砍刀、枪支等武器。这些犯罪分子很清楚,他们一旦落网,可能会被判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因此,他们在被抓捕的时候往往暴力拒捕、殊死抵抗。禁毒民警每一次任务、每一次抓捕,经常面临生命的危险。

“但是这项工作很值,挽救了很多人、很多家庭免受毒品的戕害。”陆琛说,自己从小就立志当刑警,抓坏蛋。等到长大了有机会选择的时候,他毅然选择了最危险的缉毒民警。毒品的危害很大,一旦染上轻则倾家荡产,重则家破人亡。“毒品一日不止,禁毒一日不停。”他说,自己希望老了的时候回顾往昔、告诉儿孙,自己当年做过这么有意义的事情,这辈子也就活得有价值、有意义。

警嫂田宏宁

桃李芬芳十八春 默默奉献爱无言

“我每天的心愿,就是丈夫能平平安安回家。”鞍山二路小学教师田宏宁这样说道。作为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秘书科科长王公旭的妻子,田宏宁默默支持丈夫全心投入心爱的公安事业,一个人撑起家庭,成为公婆眼中孝顺明礼的好媳妇儿。在担任一线教师的18年间,田宏宁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受到学校和学生家长的好评。正是由于妻子的支持和付出,身为公安民警的王公旭也因工作成绩优异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优秀人民警察、青岛市公安局优秀共产党员,荣记个人三等功。

生活让她成为“女汉子”

12月17日,记者来到鞍山二路小学,田宏宁正在给孩子上数学课,讲台下的孩子个个坐得端正,每当田宏宁提问时,孩子们纷纷举手,踊跃发言。此时,田宏宁总是带着亲切的笑容,与孩子亲密互动,让本来枯燥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

“每天面对我们班的39个学生,感觉他们都是我的孩子。”田宏宁笑着告诉记者,自己是一名教师,同时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而“警嫂”这个角色,让她肩上承担了沉甸甸的责任。“我和爱人是高中同学,从相识、相知到相恋,直到步入婚姻,我一直觉得既然我们走在一起,就要携手相爱共担甘苦到白头。”田宏宁说,虽然她在婚前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当真正开始共同生活时,她才发觉“警嫂”这个角色并不容易。

“我第一次当母亲的时候,是最需要他的时候。我记得孩子过百岁时,家里宴请宾客,丈夫因为有紧急任务,中午赶回家呆了几十分钟,就急匆匆出发了。”田宏宁说道,在最无助的时候,孩子一直哭闹,而她也抱着孩子一起哭,但哭过以后,她又擦干眼泪,把委屈埋在心底,继续勇敢地面对生活。“本来我感觉自己需要被人照顾,但后来我发现自己变成了‘女汉子’。”田宏宁不无感慨地说,不仅家务都由她承担,甚至换水龙头这种粗活,她也慢慢学会了自己处理。

撑起家庭,她毫无怨言

2016年,田宏宁和丈夫的次子呱呱坠地,喜悦之后,随之而来的是艰辛而漫长的哺育过程。“孩子经常半夜啼哭,为了让丈夫晚上休息好,我经常抱着啼哭的孩子一哄就是大半夜。”田宏宁说,有一次孩子因感冒引发肺炎,丈夫有任务,她只能每天一个人带着孩子上医院,排队挂号、缴费拿药、雾化打针。有时孩子不配合,几次打鼓了针,孩子哭她也心疼地掉泪,那些日子她心力交瘁,儿子痊愈,她却病倒了。

记者了解到,2014年初,田宏宁的公公因糖尿病引起肾衰竭,入院治疗。由于丈夫刚调到新成立的食药环侦支队,工作异常繁忙,丈夫面临家庭和工作双重压力。她再次扮演家庭“顶梁柱”的角色,在安排好孩子的同时,向学校领导请假每天早下班一个小时,到市场上购买老人喜欢吃的蔬菜,急忙赶回家,做好饭送到医院,风雨无阻。不久,公公病情加重,继而引发心肺多器官衰竭,送入ICU重症病房抢救。每天下午三点探视时,她都为老人打好温水,洗干净毛巾擦洗身体,推拿按摩,所以即使老人长期昏迷不能活动,也从没得过褥疮。

“我爸去世的早,公公就是亲爸,只要还有一口气,就是卖房子我们也要全力救治。”田宏宁常常这样对丈夫说。住院的数月时间里,大夫和护士都以为她是老人的亲女儿。

甘为烛火,照亮学生前程

田宏宁告诉记者,自从做了母亲,让她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田宏宁常常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她心中,教师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在教育这条路上,她始终坚信能收获教育之果实,享受教育之甘甜。

采访中记者发现,田宏宁身上有着学生喜欢的亲和力, 她的学生不仅不怕她,而且格外亲近她,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跟她说。鞍山二路小学校长高青松这样评价田宏宁:“18年的教育工作中,她成为学校的骨干,她身上体现着‘平和、善良和低调’的品质,作为一名警嫂,她将生活和工作融为一体,每一天都传递着正能量,她是鞍山二路小学教师队伍的骄傲。”

记者了解到,田宏宁在工作中勤奋执着,凭着一颗求真务实之心,在教育的沃土上辛勤耕耘,先后荣获师德先进个人、特色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在《中国基础教育》上发表《观察——小学生学习的金钥匙》,多篇论文获得山东省一、二等奖。

微信扫描二维码参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