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8年中国影市十大现象(下)丨优胜劣汰,格局多元

2019-01-03 22:17 半岛网-半岛+阅读 (152907) 扫描到手机

半岛记者 王悦

复盘一年的市场气象值得回味,旧的规则打破,新的希望孕育。而票房增速放缓之下,产业链的如何升级,是2019年乃至更长时间需要面临的问题。

泡沫消散金主退潮

生存规则正在改变

2018年也能感受到资本热钱撤离、IP泡沫消散后的冷清,电影市场上在悄然变化着生存规则,往年“大导光环”“小镇青年”“档期效应”等不绝于口的热词,今年都悄然沉寂。电影不再唯娱乐化,市场不再是商业片占主导,这都是正向发展。所以即便增速放缓,也是正常规律的范畴。退潮后留在岸上的投资人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好好反思,电影人也需要好好修炼内功,共同推动中国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

多元化格局缤纷呈现

文艺片纪录片迎春天

从类型上看,也更为多元化,除了喜剧、爱情、战争、悬疑等传统商业类型保持市场吸引力外,文艺片、纪录片也获得了市场的更多关注与认可。国产文艺片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馈,《无问西东》收获7.5亿票房,《江湖儿女》《你好,之华》票房虽未过亿但收获了良好的口碑。

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同样给观众带来了震撼,影片通过镜头将中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展现。大规模的航拍镜头记录下了祖国的壮美河山。此外,该片还用细腻温情的视角讲述了“大国”与“小家”间密不可分的深切情意,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道路上的不懈奋斗。

头部效应继续增强

结构性隐忧愈发明显

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催生了《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这样体量超过30亿票房的大爆款,但是留给中等体量票房电影的生存空间在变小,头部效应继续增强。根据艺恩数据,在2017年的时候,前十影片的市场集中度仅为36.4%,而2018年前十的电影票房高达42.4%,占了截至目前总票房的近一半。一个成熟健康的市场,一定不是胜者全拿的状况,在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的结构性隐忧愈发明显。

或临阵脱逃或浑水摸鱼

优胜劣汰抑制行业乱象

今年暑期共有超过20部影片改档或撤档,堪称是史上最混乱的一届暑期档。先是《爵迹2》因“制作原因”宣布撤档,随后是号称7.5亿投资的《阿修罗》公映三天后撤档,票房仅有5000万,成最大话题。

IP、炒情怀、回忆杀……这些都是高票房低口碑作品的惯用宣传套路,在今年也输得很惨。《爱情公寓》的次日票房跌幅达50%、《欧洲攻略》跌幅超70%,前者是挂着羊头卖狗肉,后者则是粉丝电影不再吃香,市场的优胜劣汰正在加速。

互联网加速试水电影业

2019年春节档势头较猛

腾讯、猫眼、淘票票等互联网平台,深度介入电影出品的上游环节,每个档期都有重度投资出品或主导发行的影片上映;尤其是电影导演、新制作公司与互联网平台合作积极性明显,推助电影新势力崛起。

此外,互联网影业公司在2019年春节档势头较猛。爱奇艺影业和“成龙专业户”耀莱影视(文投控股子公司)共同出品《神探蒲松龄》。阿里影业主投《小猪佩奇过大年》,分羹《熊出没》系列,主导春节档低幼市场。

相关链接:盘点2018年中国影市十大现象(上)丨国影崛起,现实当道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目击号系信息发布平台,半岛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