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邱华栋来青分享新作,探寻文字里的时空、风景与生命

2023-05-01 01:23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30008)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秀丽

4月29日下午,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著名作家邱华栋做客良友书坊·塔楼1901,举办小说集《哈瓦那波浪》(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与诗集《编织蓝色星球的大海》(百花文艺出版社)、《光谱》(长江文艺出版社)签售分享会,解析其文学版图里的诗歌与小说,带领岛城读者探寻文字里的时空、风景与生命。青岛市作家协会主席高建刚,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岛现当代作家研究中心主任徐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赵坤作为嘉宾参与了对谈。岛城众多作家、文学爱好者参与了活动。

邱华栋表示,今天是跟文学、跟诗歌有关的朋友的聚会。今天要分享的一本小说集、两本诗集,都是他近几年出的作品。邱华栋介绍说,小说集《哈瓦纳波浪》是他的一个尝试,收纳九个短篇小说,年过 40 以后他发现周围有些朋友生活中有很多缺失,“比如说遭遇了一些重大的家庭变故,比如说突如其来的横祸,比如我有个朋友,他的儿子游泳被淹死了,然后夫妻俩吵架,离婚,妻子怀着二胎还流产了。一个人遇到这样的打击,他还有没有生活的勇气?我觉得我作为一个作家,要思考这些问题,这是我们所面临的很重大的考验。”于是他就写了这样一个系列小说。“在这9篇小说里,每一篇小说的主人公都找到了疗救自我的方式,就是向外部世界去寻找,通过对大自然的探寻,做那些极限运动让个体生命获得一种力量。当然这是一种走向内心的方式。”

在邱华栋看来,文学不仅从生活中来,还要到生活里去,对我们的生活发生作用。小说创作之外,邱华栋一直坚持写诗,他认为,诗是语言的黄金,是一种最高的语言艺术。“诗经常抵达不了你最终想要表达的那个瞬间的情绪和感觉,所以诗是最难写的。我是通过写诗保持自己的对语言的敏感性,保持一些对自我情绪的抓捕能力。每天每个人会有各种各样的状态、情绪,通过瞬间的抓捕让它瞬间生成,所以对我来讲,更多的是自我生活的一种映照,是我的一个训练。”

此次分享的两本诗集,一为《编织蓝色星球的大海》,有意识地挑选了邱华栋从十七八岁进入青春期,到20多岁时写的诗,“那种赤子之心,那种捕捉瞬间的情绪。所以这个诗集基本上是我青年时期内心的声音,以爱情诗为主,有的是虚写,有的是实写。我觉得那种状态和情绪永远回不去了。”另一本《光谱》是邱华栋近30年来的诗歌选集,“能看出诗歌在一个人的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就是保留赤子之心的状态和对汉语、对文学母语的敏感性。所以这两本诗集和小说集可以说都是呈现了我内心深处最关心的,体察最幽微、最真切的一些东西,直接和我的心灵有关系。”

高建刚表示,看完《哈瓦纳波浪》以后,古巴的地域形象、雪茄的味道、古巴的整个气息以及听觉、味觉都会弥漫在阅读的过程中。他对邱华栋诗歌的感受特别强烈,“我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邱华栋同志可能在漫长时间过去之后,他的诗会慢慢浮起,浮出历史的高度上。随着时间人们会发现它的价值。”高建刚惊叹于邱华栋小说和诗歌的创造力,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及深入的洞察力,以及他过目不忘的记忆力,从文本细读的角度,通过对两篇小说及几首诗歌的点评,高建刚认为他在文学上的天赋令人自惭形秽望尘莫及。

徐妍表示,小说《哈瓦纳波浪》和《望云而行》让她思考:中国现当代小说,乃至世界的现当代短篇小说该如何写?她由此感受到了一个在20世纪中国文学框架之外的写作,即作为世界人的中国当代作家的世界文学。“小说里我读到的是,他首先是个世界人,是个世界性的概念,我们走了这100年的历程,我们的文学包括我们中国人处理的问题,那个巨大的焦虑就是处理自我和世界,就是外国的世界。”在徐妍看来,作家会更为深切地处理自我和外部世界,“所以今天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写作、中国式叙事,我认为首先是走过了那100年的历程。华栋老师小说的品质,世界人在走过了100年历程之后,他是一个主动选择性的,或者说在世界之途的写作。”徐妍认为读得最过瘾的地方,是世界性的结构,“我说的世界人,不光是题材从中国走向世界,更有细节的细致,和结构上的挑战。”

在徐妍看来,邱华栋的结构,看着是旅行是现实世界,但还有个隐秘的心理世界,“人心里最隐秘的那部分,它能够欲言又止,又以中国式的白描和现代主义的整体的心理流动来完成它的一次旅行,我认为它是世界人的一个深层的东西。”徐妍认为,小说家无论写什么,都是本事的创造,“本事会随着它的叙述越来越远,但是它的艺术世界却由于他的创造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会因为那个艺术世界而对那个本事试图还原,实际上我们读的依然是虚构。”徐妍表示邱华栋的小说写出了在世界大背景下如何超越后现代主义带给我们的困境,在绝境里如何逢生,“因此我说它逸出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框架”。徐妍总结道,中国当代作家的世界文学不在于题材,只要是中国作家具有世界性的目光,尤其具有世界性的笔法,那就是一个经典性的成绩。

赵坤认为,《哈瓦纳波浪》提供了一个非常丰富的意义空间,关于主题的、关于文体的,关于修辞,关于语言等等方面,都能给当代小说提供某些很新的神秘体验,她认同徐妍关于“逸出某种框架之外”的观点,并重点探讨了三个方面:其一,她认为邱华栋在当代小说的意义上,把小说古老的叙事功能转换到一个属于现代的城市写作上;“我们知道传统小说里一定会有关于道德的、关于训诫的、关于伦理的,甚至是关于某种志怪的、异人的、传奇的部分,你怎么处理?作者很典型地以他的一个所谓现代化的经验,然后加上对个人的情感结构的部分,成功地把它变成所谓当代意义上的一个写作,而且在写作的过程中很巧妙地把我们曾经认为只可能出现在古典小说里的东西给它移植到一个当代写作里边,真正实现了古老小说在当代的城市写作里的转化,这个是比较难的。与乡土文学完全割裂的城市写作的新传统是很难建立的。”

其二,赵坤印象很深的是一种从现象学到存在主义的写法,“这几篇小说里边有很多个主人公,这些主人公可以总体性地看出作者对于当代中国人的命运考察,它实际上是拼出一块带有众多生命体验意义的某种拼图。这个拼图是两种轨迹一,一个是个人的人生轨迹,另一个就是行走世界的版图,它是拼合在一起的。拼合在一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每个人其实可能都带有他自己的某种隐秘的伤痛,当然他也会有幸福感充盈的时刻,等待疗伤或等待被治愈的过程。而这里它实际上处理的就是人与世界的关系。你会发现所有的人到最后几乎都完成了自我身心的调适的过程,这个调适的过程其实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作者的态度,他绝对不是面向知识分子的写作。”

其三,某种传统的到外性的转化,“知识性的东西在小说里面一定是承担功能的,在《哈瓦那波浪》里知识性的东西在承担巨大的功能。在我读的这几篇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可能是某种自觉性的一个设计,巴西、古巴、帕瓦纳、巴黎、普罗旺斯这些地方,它是一个后冷战时代相关的区域,这就是我们曾经说‘到世界去’,就是你是世界人。”

著名作家杨志军表示,邱华栋此次来青岛不止为分享小说和诗歌创作,而是来寻找知音的,他认为读书是为了寻求灵魂对灵魂的解读和复制,读邱华栋两首诗已然感觉诗意盎然;经由物理学、几何学、哲学、历史学等角度的分析解读,以及对邱华栋作品的文本阅读,杨志军完成了对邱华栋的身份认证,他认为邱华栋首先是诗人、小说家,其次是学者、思想者、引领者、大师灵魂的复制者,再次是理想国的实践者。杨志军用几何学中最稳固的三角形及恢弘沧桑的地平线比对邱华栋,指出著作等身的文学大师,也是美德至上辽阔丰腴的思想者和理想国的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