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青年”唐明跃:青春汗水化为李村河清清之水

2023-05-04 09:39 大众报业·半岛网阅读 (67562) 扫描到手机

半岛网5月4日讯  (记者 孙贴静 通讯员 李姣 摄影 孙璇)   这是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韧劲、有创新的小伙子。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的唐明跃,生长于湖南怀化,与地杰人灵的湘西文化一脉相承,唐明跃聪明机灵,自小就是学校的学霸,一路顺利地从北京化工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就读下来,身怀专业技能的他,择良木而栖,来到了喜山乐水的青岛,并且满怀自信地开启了事业的发动键。

从2016年步入工作岗位到如今,7年锤炼,唐明跃已经成为青岛水务集团首创瑞海水务的中坚力量。他是工艺工程师,承担着厂区技术骨干的责任,包括全厂的工艺数据、处理水量、污泥产量、用药量、耗电量都在他掌控之内,可以说,33岁的唐明跃已然是公司不折不扣的实力担当。首创瑞海水务前身是青岛李村河污水处理厂,位于李村河下游胶州湾口,服务城市人口百万余人,是青岛水务集团环境公司属12座污水处理厂中处理规模最大的一家,承担着李沧、崂山、市北的部分区域污水排放工作,日处理污水量达30万吨,出水水质达到类地表Ⅳ类水标准,也是青岛市城市污水管理系统中最重要、最主体的单位。在首创瑞海搞技术、挑大梁,考验的是能力和专业,考验的也是责任和担当。

谈到什么是他学习与工作的动力,唐明跃说,求学时,希望被老师和同学看到,看到自己的智慧和学习能力;工作后,希望被领导同事看到,看到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努力。让周遭看见,让世界看见,说来一个简单直接的想法,要想证明自己,却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好在,拼搏,就有无限可能。

在选择中,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唐明跃本科和研究生的学业方向都是环境工程,与大批留在北京打拼的同学不同,唐明跃来到了“一眼就喜欢上”的青岛。更加独辟蹊径的是,唐明跃直奔一线水厂,他认为,历练、实践、从基层做起,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将立身之本扎根在污水处理的一线,才是自己的初衷。从主动请缨到扑下身子,唐明跃用一身汗、一身泥、一股耐心用心的劲儿,诠释着“我心安处是故乡”的扎实与投入。

唐明跃每天的工作是从阅读专业文献开始的,这是研究生期间养成的习惯,“书中自有黄金屋”,在唐明跃这里成为理论提升的最美解释。因为专业研究减碳降排的工艺技术,每天用理论打磨和指导实践,唐明跃感到踏实。他一直有一个观念,所谓垃圾和废品,就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如何变废为宝,将废水废物二次利用,是他要在技术改良中找寻的方向。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青岛拥有青岛啤酒的独特废液,如果能够把啤酒废液再利用,与污水处理协同处置,那不是两相其美的奇妙效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个看上去很美的资源利用设想,倾注了唐明跃和同事们大量的心血。这要先从污水处理的专业说起。

污水处理厂普遍面临进水碳氮比偏低的问题,需要购置工业碳源,而啤酒废液作为啤酒生产企业的废弃物,有机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强,COD含量高,可以调节污水处理生物系统的碳氮比,具备作为替代性碳源的基础条件。

开展替代性碳源工作,一直是唐明跃的研究方向。要想将“啤酒废液”有效利用,就需要从碳源基础理化性质入手,研究作为替代性碳源的反硝化性能、生物威胁程度、出水保障率等。找准科研方向后,唐明跃就一头扎进了青岛啤酒厂的生产车间,对5类啤酒废液逐项进行分析,大量取样,上百次的试验对比,初步确定啤酒废液热凝固具有成为替代性碳源的潜质。

如果说,前期科研需要的是知识、理论、研究和创新,那么后期,从实验室到生产性试验,更需要的是操作、实践、吃苦和再吃苦的作风、失败与克服失败的勇气,以及脑力与体力的双重不服输的韧劲。

大规模生产性测试时是7月份,而啤酒废液温度高达80℃,并且有较大的刺激性气味,每天需要顶着烈日取上百个样品,唐明跃的工作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这个当年从学校走出来的“白面书生”和精神小伙子,历经啤酒废液几个月的熏蒸历练,变成了黑黝黝的“实干工人”。

在最终确定啤酒废液可以作为污水处理的替代性碳源,成功将啤酒废液在国内第一次大规模应用于市政污水处理行业时,唐明跃已经从肤色到浑身的气味,再到熬红的双眼和疲倦的身体,有了脱胎换骨的外观改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艰苦和辛苦之后,唐明跃是充实和欣慰的,他用一系列创新式的成果,实现了“被同行看见”的美好愿望。这个项目获得青岛市2021年度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三等奖、青岛市2022年科技进步二等奖。以第一发明人获得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唐明跃以第一作者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的专业论文,引发了污水处理行业的关注。

这项跨行业间废弃物再利用,仅在首创瑞海水务,年处理啤酒废液约2万吨,年节约碳源药剂费用约200万元,开创了全国同行业技术创新的先例,成为践行双碳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示范,目前这项专利技术,已经从青岛走向全国,仅仅青岛啤酒集团就此专利已经与全国各地十几家污水处理厂开展了大规模合作。

被世界看见,即便微如萤火,也要发出自己的光亮,照己也照人。

在实践中,做一束点亮未来的光

对于专业人才,青岛水务环境公司一直是爱才惜才用才,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人才战略的大背景下,污水处理行业急需用现代管理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更新换代和改造提升。唐明跃和他的科研同行恰逢最好的时代机遇,遇到了最适合的岗位,也有幸感受了被器重、被信任、被尊重的人文环境。唐明跃之幸,也是知识之幸,科技之幸,创新之幸,创造之幸。

唐明跃“让世界看见我”的底气和勇气,来自扎实的专业基础。作为全国优秀大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唐明跃知识储备扎实,作风过硬,他把“学以致用”作为努力方向,专注于将专业知识用在最能“发光”地方。

随着人口增多、经济发展、城市扩容,城市污水排放的低碳运行,已然成为行业攻关的重中之重。污水在大多数人眼里是废弃物,是需要另外消耗其他药剂进行处理,但唐明跃认为,污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地降低处理的各类能耗,最大程度地仅利用泵、搅拌等动力设备,完成自身净化。本着这一理论观点,唐明跃在智慧加药系统进行大胆尝试。他根据MBBR和IFAS工艺生化反应动力学模型建模,进行各工艺运行条件的场景模拟,核定各工况条件下的系统硝化能力、反硝化能力、处理效果,特别是须通过工艺模型计算出各工况条件下理论药剂需求量,完成智能脱氮除磷控制系统开发。

智慧加药系统的应用,降低了人工干预度,减轻工艺调度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艺调控保障率和准确性,并可实现数据远程采集与储存功能,便于数据的管理分析以及提供便捷的远程工作方式。

在智慧加药建设过程中,进水COD的实时准确在线检测难度很大,由于污水本身运行工况比较差,干扰多,导致COD检测仪表不准,传统方式是增加仪表的维护校准频率,而唐明跃排除了大量增加工人工作量的思路,提出利用其他仪表建立进水COD的预测模型。在崭新思路的指引下,唐明跃和科研小组开始采集建模所需要的数据,每天取样测试,虽然科研团队付出了大量的脑力心力,但是根据数据建立的COD的预测模型,和真实值的差别仅为5%,用科研成果证明了科技的力量,实现了科研团队的科技幸福感。

精确曝气同样是唐明跃用科技显神威的体现。曝气是污水处理的生物处理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占据污水处理能耗的很大一部分——曝气量过多一方面会浪费能源,另一方面会增加污水处理药剂用量;曝气量过少则会导致出水水质不达标,因此如何精确控制曝气量就显得十分重要。针对这一问题,唐明跃找准方向,潜心研究。

传统的污水处理要求曝气量能够使得水中的溶解氧浓度高于2mg/L,但是唐明跃思考,是不是可以打破传统的桎梏,根据进出水水质,灵活控制曝气量,不受溶解氧大于2mg/L的限制?最终在一次又一次反复尝试中,唐明跃得出了颠覆以往的结论:在大多数情况下,溶解氧低于1mg/L依旧可以保障出水达标。这样一来就打开了精确曝气的限制“阀门”,电单耗降低3.5%,年节约600万度电。

在首创瑞海水务的厂区,唐明跃对每一个智能巡检的设备都如数家珍。用技术解放双手,用科技解放双腿,如今的污水处理厂,已经难以见到大量工人的身影,现代化的数据管理统筹了工作的全流程。唐明跃和团队利用技术手段,形成了一整套厂区智慧化管理的逻辑,并利用智慧水务的管理手段,让企业在生产成本控制、生产效率提升方面实现了革命。

33岁的知识青年唐明跃,不慕清闲,向风而行,用知识做武装,以科技为手段,将自我突破当成目标和方向,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挑战中,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

唐明跃说,首创瑞海水务的再生水主要用于李村河的河道蓄水。目前的李村河水波滢滢,两岸花红柳绿,看到李村河自然清新的环境,他就有自豪感和满足感。这种以城市的变迁做回报,用市民的体验做证明的幸福,也是“洗水人”最大的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