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影丨“她车厢”,装满一座城的暖

2023-05-19 19:06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38904) 扫描到手机

文/图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高芳

公交车是城市文明流动的风景线,我们在十米车厢里短暂相遇,感受城市的微风。青岛西海岸新区有一条特殊的公交线路——真情巴士18路线,从黄岛轮渡和电影学院车站双向发车,全程25.4公里,单程行驶时间至少70多分钟,它途经4所大学、6所中小学、主要商圈和啤酒城、金沙滩等景点,是外地游客观光、市民日常出行的主干线路,也是城市的一条“明星”线路——它由55名女性驾驶员负责营运,是全国巾帼文明号。

5月20日,全国公交驾驶员关爱日,在这个驾驶员占“C”位的节日,让我们走进装满温情故事的“她车厢”。

■兼职“导游”

5月17日一早,休假中的陈云姣被“叮咚”一声响的手机铃声叫醒,屏幕上亮闪出一条微信信息:陈师傅,我过几天要去西海岸旅游,到时候我们见面啊。

发短信的人来自厦门,陈云姣一眼便认出了她——四年前结识的一位乘客,她们经常在微信里互发表情包问好。

回忆起2019年的夏天,这位游客带了二十多人的自由行旅游团,要去金沙滩逛逛,一行人乘坐黄岛18路车,当时陈云姣车上有实习司机在开车,她则站在驾驶室一旁指导。这位游客便上前来询问:下车怎么走,附近有哪些景点等等。陈云姣听她是外地口音,一一耐心解答后,还嘱咐道:“晚上冷,要多穿衣服啊。”游客大姐觉得陈云姣很热心,便互留了电话。

在青岛旅游的几天时间里,陈云姣成了这个旅行团的“兼职导游”,去哪里住便宜,去哪里吃新鲜的海鲜,去景点怎么坐车……他们总要打个电话来询问一下陈云姣的推荐。

临走那天,陈云姣还开车带游客大姐去唐岛湾公园转了转,并把她送到了机场。

这不是陈云姣第一次因车厢与外地游客结缘。她的手机里存着200多位乘客的电话、微信,许多游客从问路、寻求帮助开始,与她成为朋友。

2018年夏天的一个晚上,一位乘客走到正在开车的陈云姣身边,询问附近有没有旅店。陈云姣看了一眼方向盘旁边数字屏幕上跳动的时间,此时已是晚上10点多,一个外地口音的单身女人,让她不免有些担心。

在站点停车时,陈云姣仔细了解了她的情况。大姐姓刘,来自枣庄,受家人委托来送考上大学的外甥,安顿好外甥后,她随便坐了一辆学校门口的公交车,谁知迷了方向,又没有预订住宿的地方,一时有点慌乱。

陈云姣给她一一介绍附近的住宿地点,并把电话留给了对方。头天刚上完夜班,第二天一大早,陈云姣不放心,给刘大姐打去电话,“昨晚住得可好?今天想去哪儿玩?”

“我想去看看大海。”刘大姐回答道。于是陈云姣就开车带她去了西海岸的东环岛路,被海风吹拂,刘大姐的眼睛里满是星星泪光,她黯然地说:“我有一个孩子,很小的时候生病走了,他有个愿望,想去看一看大海。”这次短暂的陪伴,让陈云姣与刘大姐的心从陌生一下子拉近了。

转眼到了2022年,细心的陈云姣发现刘大姐最近“冷淡了”,自己发的问候短信,她好几天都没有回复。于是便主动打电话问问她的情况,电话那头的刘大姐情绪低落,说:“老头子刚查出来得了重病。”放下电话,陈云姣不知如何安慰她,默默在微信上给她转了1000元钱。

没过几天,一封5页纸的手写信寄到了陈云姣的单位,刘大姐在信里说:“想起陈云姣这个名字,就会令人(感到)好温暖,直到今天念念不忘……”

游客给陈云姣手写的感谢信

今年50岁的陈云姣开公交车已经13年了,在做这份工作之前,她有过很多工作经历,销售、冷库叉车司机,等等,“开公交车是我最喜欢的工作,因为可以认识天南地北的人。”她笑着说。

■妈妈“心真大”

刚刚过去的母亲节,上初中的女儿给妈妈刘娟做了张贺卡,上面写着:给我“心真大”的妈妈。

女儿的“埋怨”是有原因的,刘娟做公交车驾驶员这份工作已经十几年了,早班从四五点开始,晚班要到晚上11点多,没有时间送女儿上学,女儿从一年级开始就自己上下学。

女儿自己坐车的头一个星期,刘娟每天早晨骑着电动车悄悄跟在她所坐的公交车后面,“我藏在人行道的绿化树旁边,看着她背着大大的书包,下了车,过马路,爬上小小的坡道,走进学校。”回想起那些场景,刘娟的鼻子有点酸。

“你那会儿年纪小,每天很兴奋地嚷嚷着:我会自己坐公交车了!现在长大了,开始埋怨妈妈了。”看着女儿的贺卡,刘娟无奈地拍了拍她的头。

其实刘娟可不是个粗心的人,相反工作中她还很细心。

刘娟

2021年她驾驶18路车走到一处红绿灯路口,后排座位上有个七八岁年纪的小男孩突然冲下台阶,站在车门口着急地大喊:“过了,过了。”见公交车穿过路口还在行驶,小男孩急得大哭起来。刘娟听得一头雾水,一边开车一边问他:“过来跟阿姨说,发生什么事了?”

小男孩踉踉跄跄地走在驾驶室前,抽抽搭搭地说:自己在车上睡着了,坐过站了。刘娟笑着安慰他:“没事儿,一会儿到下一站,我给你爸爸妈妈打个电话。你是个小男子汉,不哭了。”小男孩这才用袖子擦了擦眼泪,点了点头。

到达最近的车站后,刘娟与孩子妈妈联系,妈妈让他到马路对面,坐别的公交车返回。刘娟看到马路上车流穿梭,对面的站点离这里直线距离也有几百米远,不放心让他自己过马路,于是就站在车头前征求乘客们的意见:“你们能不能稍微等一会儿,我把这孩子送过去。”

车上的乘客异口同声地说:“去吧,去吧。”

刘娟便把孩子送上对面的车站,跟驾驶员交代好:务必把他放在指定站点,他的家长在等他。

送走男孩后,刘娟约摸着那辆车的行驶时间,停站时,又给孩子妈妈打了电话,对方说已经平安到家,她这才放下心来。这段小故事的视频后来在网络上的播放量一度攀升到一千多万,有网友留言:太暖了,希望孩子在外,都能遇到这样的好人。

■如何做到“无投诉”

“下班后我们去哪儿吃饭啊。”下午1点多,18路车早班车驾驶员们陆续下班,班组长封守花招呼大家找个地方一块吃午饭。

封守花

“封姐,想吃你做的水煮鱼了。”有人说。

“那没问题,走,去我家,今天我当大厨。”封守花爽快地答应着。

带着四五个姐妹回家,封守花去路过的菜市场杀好鱼,回家三下两下就整了一桌菜。封守花烧得一手好菜,平日里班组的姐妹们下了早班,隔三差五就到她家聚餐。

别人都在闷头干饭,封守花却有心插入点工作的话题:“小张,最近车厢卫生有待加强,下次得注意了。” 封守花在后台看到了自己组里同事的通报记录。

这样的“提醒”发生在饭桌上,就显得比较自然,比硬生生的通知更加贴心。封守花带领的班组有27人,她把每个姐妹的脾气都摸透了,工作上达成一致,同事间搞好关系,就会像一股绳一样拧在一起。这样的工作方法确实有效,她的班组已经坚持3年“双无”——无投诉,无安全事故。

“封姐的小组已经坚持3年无投诉了,我们组才只有一年无投诉。”另一个小组的班组长于凤娟有些着急。

于凤娟

要知道,一辆公交车,33个座位,一圈运营最多可承载一百多名乘客,一年下来怎么也得百万名乘客了吧,要让这么多人都满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一次于凤娟驾驶的公交车上来一个开旅行社的导游大姐,她抓着车顶把手,站在车厢中央大声吆喝:“出门旅游报团就找我,价格便宜,玩得好。”随后她开始滔滔不绝地介绍起线路来。

“大姨,您扶好了,别光顾着说话啊。”驾驶员于凤娟迂回地提醒她。导游大姐还是自顾自地在讲着,终于乘客们都忍受不了,差点与她吵起来,有乘客更是怒气冲冲地找到驾驶员于凤娟要她“管一管”。

虽然影响到其他乘客是事实,但是这事也不能硬管。于凤娟把车停到站后,赶紧去“灭火”,她走到导游大姐面前说:“大姨,您在车厢里一直讲,分散我注意力,影响我开车,这么一大车人的安全呢,万一出点事,对谁也不好,是吧。”见导游大姐低头不说话,于凤娟又说:“你看,我这个人喜欢玩,要不咱俩加个微信,下了班你讲给我听,我帮你组织亲戚同事,我们单位的同事也有很多人呢。”

一场纠纷就这样化解了,“一些小矛盾处理不得当,就容易引起大冲突。”作为班组长,于凤娟不但要处理好车厢里的问题,还要疏导驾驶员姐妹的情绪。

“我最怕半夜接到同事电话,电话一响,我心脏就突突直跳。”有一次于凤娟半夜11点多接到了同事的电话,以为是车厢里有纠纷,结果是同事和孩子吵架了,找她来倾诉。青春期的孩子们,遇到一个不常着家的妈,发生冲突是常事。

“孩子大了,要说软话,不能老说硬邦邦的气话……”于凤娟坐在客厅沙发上,陪同事聊了两个多小时,直至她的情绪稳定下来。

于凤娟心里明白:带着情绪上路,对驾驶员来说,是很危险的。“家事也得管一管啊。”她说。

■后视镜里的人间冷暖

2004年, 18路线正式投入运营。这条线路是外地游客前往景区、市民日常生活、学生上下学的主干线路。每天从后视镜里环视车厢,女驾驶员们往往更具细心的观察力,在她们眼中,人间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封守花对一对母女印象比较深刻。母亲看上去40多岁,女儿患有痴呆症,20岁左右的年纪,每天母亲都带着女儿坐18路车出去溜达散心。女儿上车后有时候会挥舞着胳膊大喊大叫,封守花总是帮她们向乘客们解释:“她不会伤人的,放心。”有时候到站了,女儿脾气上来了,坐在车上跟妈妈对峙,就是不下车,封守花也会帮妈妈一起安抚她,再把她扶下车。

18路车最早一班车从黄岛轮渡站出发时间是凌晨5点半,最晚一班车到晚上11点多。中途有一站可以达到一个大型劳务市场,扛着工具箱、编织袋的打工人总是头班车的乘客,同时他们也是末班车的乘客。

“早上坐车时都是神清气爽的,有说有笑的,干了一天活,晚上回来时一身疲惫,靠在车窗那歪着头就睡着了。有时候,被颠醒了,就打个电话给家人:‘我买了馒头,你炒个菜吧,我一会就到家了。’”封守花总是很心疼地看着他们,“他们看上去和我父母差不多的年纪,在城市里打工真不容易。”

每天乘车都能混个脸熟,打工的人们上车时也喜欢跟驾驶员刘娟打招呼:“这么早啊。”刘娟回应着:“去干活呢。”打工人摇摇头叹气道:“一年到头,一天班都不歇,挺累的。”刘娟安慰他们:“咱们都是打工人,你快去后面坐着歇歇吧。”

18路车行驶在城市的主干道上,车窗外每天都有新变化,越来越多的高楼拔地而起,主干道不断扩展到八车道、十车道,城市在飞速发展,离不开这车厢里早出晚归奔波的打工人啊。

18路车还途经啤酒城,是啤酒节期间的主要营运车辆之一,在这期间,晚班车将营运到晚上12点之后。

路过啤酒城的晚班车,总是带着一些微醺轻松的气氛,刘娟笑着回忆道:“有些游客从啤酒城出来,见到我们就说:‘这么晚了你们还工作啊。’我就开玩笑地说:‘我们要是不工作,你们怎么回家啊。’乘客们笑笑说:‘你们真的挺辛苦的。’”

“有时候到了终点站,我们有同事看到乘客站在路边不好打车,也会开私家车把他们送回酒店或家里。”那些在啤酒佳酿里尽兴的人们,也被城市里这些实实在在的、温暖的细节包围着。

“您好,欢迎乘坐真情巴士18路车……”每到一站乘客上车,女驾驶员们扬起右手,说出一句迎宾语,这是巾帼线的服务特色。小小的十米车厢里,发生过很多火遍网络的温暖瞬间:一位伤心的女乘客坐在车上哭泣,驾驶员给了她一个“爱的抱抱”;有驾驶员弯腰为乘车老人系鞋带,网友称赞“你弯腰蹲下的样子真美”……这样温暖的车厢,也被乘客们记在心里。

董巧艳

有每天坐车的老大爷,每次下车时都给女驾驶员们塞点礼物——两三块糖果、一个苹果或者是一个小橘子。

有外地游客专程来体验18路线:“听说你们都是娘子军,全国巾帼文明号。”“第一次坐氢能源车的公交车,你们女司机开车真稳,青岛的环境真好,干干净净的。”

■女司机们的下班时间

5月16日下午两点多,刚下早班的驾驶员于凤娟、刘娟、董巧艳、封守花四人开车赶往养老院给老人理发,她们都是“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团队的成员,服务队是驾驶员陈云姣在2005年带头发起的。“爱心妈妈”志愿团队先后资助5名春蕾儿童,其中一名孩子于2021年考入大学。由18路女驾驶员们与这名孩子真实故事改编的《绽放》还入选了全国妇联“十大暖心故事”。

陈云姣与爱心妈妈志愿服务成员们资助的一名春蕾女童考上大学,大家为她庆生

养老院里老人们拿着号码牌,已经早早等在大厅,封守花打开随身携带的理发工具箱开始忙活起来,当公交车司机前她曾开过理发店。

在养老院为老人免费理发,从左到右:于凤娟、刘娟、董巧艳、封守花

“我想要一个齐刘海。”“我的偏分打薄一点。”老人们纷纷提出自己对“时髦”发型的要求,只见封守花交相挥舞剪刀、推子,其他人清理头发渣,打打下手,老人们的发型顿时变得精神起来。

封守花为老人免费理发

给二十几名老人理完发已是下午5点多,于凤娟开车,一行人走在回家的路上,路口拐弯时见她摆出架势要拐大弯,姐妹们开始打趣她,“这是小车,不是公交车。”开惯了公交车总有一些职业习惯,比如看到站牌开着小车也要过去停靠,右手还摸索按钮,想要开车门。

“我开车时,都不让我老公坐副驾驶位置,要不他老是唠叨我:‘这辈子你就只会开公交车了。’”于凤娟笑着说。在公交车上干了27年,她还有三年退休,“公交这一行,没有节假日,退休后要好好享受一下假期。”于凤娟在心里这样憧憬着。

上个月,陈云姣、于凤娟、封守花等几个小组长一起为巾帼线的女驾驶员们挑选了一个漂亮的胸花领结,别在领口处。上面是白色珍珠花,下面是蓝色飘带,“希望我们驾驶员每天都平安,我们的乘客也平安。”小小的车厢里升腾着美好的祝福。

从左到右:于凤娟、刘娟、董巧艳、封守花

夏季清凉的风吹过,车窗外流动的街景美丽又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