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点亮希望!全国助残日主题灯光秀今晚将点亮浮山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笑笑 实习生 张思羽
5月21日是第三十三次全国助残日,主题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晚上,一场流光溢彩的主题灯光秀将点亮岛城浮山湾,向全市残疾人献上美好祝愿,向全市人民发出爱的呼唤,爱往爱返,每一份爱都会点亮希望、成就温暖。
高楼建筑群联动,楼宇间的幕墙光影变幻,色彩斑斓,钢筋水泥不再是钢硬与冰冷,而是传递出柔软与温情。当晚19:40—45、20:20—30两个时间段,“5.21全国助残日”“全国助残日,大爱汇青岛”等字样将在山东路中铁中心、万象城、华润大厦等楼体闪现,呈现光与影的视觉盛宴,扮靓城市的夜晚。
以光为笔,楼体为纸,市残联在今年全国助残日期间,在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首次以科技与光影的魅力,以唯美与震撼的方式,烘托关爱氛围,宣传残疾人事业,提升青岛市的人文关怀和城市温度。
近年来,青岛市将残疾人事业全面纳入全市发展规划大局,密织民生保障网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丰富就业服务形式,不断提高残疾人的生活品质,持续改善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环境,残疾人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保民生,编密织牢“兜底保障网”。把做好残疾人工作写入市党代会工作报告和市政府工作报告,纳入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把残疾人事业专项经费列入市级预算,2019—2022年投入17亿多元,实现了所有兜底保障类项目应保尽保。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提水平的原则,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进一步提高,残疾人保障制度日趋完善;高标准实施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残疾人证实现“跨省通办”,在青岛外地户籍残疾人可以就近办证换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提标扩面,减轻了残疾人家庭的经济负担。一系列举措实现了所有兜底保障类项目应保尽保,不仅提升了困难残疾人的生活水平,更彰显了对残疾人尊严的维护。
强服务,打造助力腾飞“隐形翅膀”。青岛市不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助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优化无障碍环境建设举措,打造“有爱无碍”城市建设品牌,在全省率先推行公交导盲“叨叨巴士”系统,覆盖全市227条公交线路、3651个公交站点,极大方便了残疾人出行。创新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投入资金约2200万元,累计惠及残疾人家庭5300户,极大改善残疾人居家生活环境。康复服务精准实施,累计为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11860件,为残疾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36万人次,残疾儿童康复从0-15周岁扩展到18周岁以下,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11200余人,为499名重度聋儿实施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手术和康复救助。托养服务广泛覆盖,全市共建成各类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75家,通过“机构安养、社区托管、居家照料”的服务模式,托养残疾人5700余名。71处“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采用“平台+服务”的形式,为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康复训练等一体化服务9000余人次,“如康家园”镇街覆盖率达到81.6%,实现了“服务一人、解放一家、稳定一方”。
促就业,闯出“共富新路径”。青岛市落实“六稳”“六保”工作要求,把就业作为残疾人平等发展、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进一步优化完善了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政策,为就业最困难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了政策性扶持措施。运用残疾人就业大数据,通过就业失业管理系统,全面掌握全市残疾人就业状况,逐步实现就业服务精准化、专业化、高效化。通过职业技术培训、技能大赛等方式,不断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水平。通过动态化管理残疾人就业和职业培训系统,为每一位有服务需求的就业年龄段残疾人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一对一”就业服务。出台促进农村残疾人就业创业增收政策,进一步加大农村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利用社区公益性岗位的灵活性,安置智力残疾人从事保洁、保绿等力所能及的工作。青岛全市现有残疾人41.66万名,持证残疾人20.95万名,其中就业年龄段残疾人93454名,实现就业52999名,占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总数的56.7%,持证就业年龄段残疾人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实现就业率达到92%。
强竞技,在欢呼声中创造历史。残疾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推进了残疾人康复体育、健身体育、竞技体育协同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绩突破。青岛残疾人运动员先后夺得全国大赛金牌100余枚,在残奥会等国际重大赛事上斩获世界冠军15个,洲际冠军4个。2020年东京残奥会上,青岛派出7名运动员角逐6大项比赛,并最终斩获2银1铜,是历届残奥会中参赛人数和参赛项目数量最多的一次,居山东省首位。2022年山东省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上,青岛代表队勇夺172.5枚金牌、83银牌、53铜牌,实现了青岛作为非主办城市夺得金牌榜、奖牌榜、总分榜三个第一,完成竞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继续保持青岛市残疾人竞技体育在全省的“龙头”地位。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残疾人自强模范,形式丰富的社会助残活动蔚然成风,全市助残组织200多个,服务涉及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托养、文化体育等10多个领域。
完美是一种追求,残缺是一种现实。健全和残缺一起,构成了人类生命的全部。残疾人群体是社会大家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一个群体的成长进步,映照出一个城市的蓬勃生机,也展示出这个城市文明进步的程度。青岛文明之城,让我们携手同行,合力唱响“同心共情,大爱青岛”的助残扶残主旋律,用包容和温情闪耀文明城市的光辉,用帮助和关爱温暖残疾人的心灵和生活,让我们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美好和幸福,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