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余双旧鞋子提醒防止溺水!这个毕设作品效果震撼

2023-06-02 22:52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65005)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陈亚梅

1000余双大大小小、类型各异、裹满厚厚水泥的鞋子,从雕塑馆一层的楼梯蔓延到负一层的地面……近日,青岛市雕塑馆驻青高校优秀毕业生作品展中,一个用1000余双旧鞋子提醒防止溺水的作品引得观展人频频驻足,网上相关视频也引来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大家纷纷评价“震撼”。

雕塑作品

6月2日,记者采访了该作品的设计者——青岛大学美术学院装饰雕塑与陶艺专业的大四毕业生房静。

房静与作品

青大学生毕设作品引起关注

这个引得网友与观众惊叹作品的名为《尘埃》。

6月2日,记者来到青岛市雕塑馆看到了这个作品。雕塑馆里,几位观展人围在一楼能看见负一楼的栏杆处看下面的作品。只见一楼通往负一楼的楼梯上,每一层台阶都整齐地摆放着两只鞋子,这些鞋子把观展者引入了众多鞋子聚集的地方。鞋子中间是各种纺织袋组成的正方体,上方漂浮着鞋子与一个人体。

正在看展的观众袁先生说:“刚刚看到楼梯口的鞋挺让我好奇,我就顺着这些鞋子走下来,看到了楼底下有好多鞋子。刚开始没看懂这个作品什么寓意,看了作品介绍才了解到这个作品是提示防止溺水,这让我感触很深,因为自己小时候有去河里洗澡的经历,确实很危险,所以这个作品很有教育意义,也能给家长更多警示意义。”

楼梯上的鞋子

《尘埃》在网络上引得网友关注令房静没有预料到,房静说:“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关注我的毕业设计作品,令我挺惊喜也挺意外。在青岛市雕塑馆展出这些作品期间,我偶尔会到现场去看看它们,就会听到观众对这个作品的不同解读,有的观众表达了对作品的喜爱,令我感动。”

房静

《尘埃》的“走红”缘于同是青岛大学美术学院的学弟李同学,到青岛市雕塑馆观展时看到了《尘埃》并把它拍摄发到网上,引起了网友的关注与评论。有许多人对这个作品有着不同的解读,网友“山矞”说:“我看到的是爷爷离世时躺在泥水地里穿的鞋。”网友“biang”说:“我们老师也是她的老师,我们老师和我介绍这个作品时说,这个作品背后是有一件故事,因为作者的家乡有一条河有很多人溺水身亡。作者召集亲戚收集了很多鞋子,在岸边拉了一条鞋子的警戒线,并告诉人们不要随意靠近这条河。这些鞋子被她带到她的毕业创作。”

身边悲剧促成“干预沂河溺水计划”

谈起这个毕业设计作品的灵感,房静告诉记者,这源自她去年做的一个“干预沂河溺水计划”公益项目。

海报

房静儿时住在临沂市沂河旁,她说:“记忆里小时候旱季经常可以跟着哥哥姐姐在武河江风口分洪闸南侧水域,从西端走到东端,河水很平静,走到河中央的时候,河水也才漫过腰。”后来她去河边玩的机会越来越少,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大家呼吁远离河边的声音逐渐放大,每年也会不时传出沂河“吃人”的消息,“再后来原以为很遥远的事情发生在了身边,沂河好像从童年的玩伴变成了一只洪水猛兽,卷走了同学,卷走了身边的亲人。”

房静在宣讲

“每当看到溺水者家人撕心裂肺的画面,心中总会一颤。”房静说,据调查统计80%的溺亡发生在野外开放水域,暑期溺亡事故中多半发生在农村。这是因为城市拥有规范的泳池,而在农村孩子们想要戏水消暑,大多会去河流、池塘等野外水区,这些场所缺乏防护措施,安全无法得到保障。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在农村部分监护人监管不到位。农村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较多,假期还有不少从外地回乡的孩子,如果监护人看管不到位,孩子结伴野游,极易导致溺水事故。

大家拿着手册

去年5月,房静回到老家临沂又想起了令自己“魂牵梦绕”多年的沂河,她想为沂河附近的孩子做些什么,于是有了“干预沂河溺水计划”的构想。房静说:“我曾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孩子溺亡了,在河上飘着一只小小的鞋子,就想到用漂浮在水面上的旧鞋子引发人们的想象,把一双双鞋子连起来放在河道上作为警示线,漂浮的鞋子作为某种映射被联想为一种不在场,或这些过去有可能是谁的旧鞋子。它的存在更像是一个诱饵,进入你的生活经验,去引发你对溺水事件本身的思考。”

旧鞋子做成的警示线

“开始我没预想到能在两个月左右收集到1000余双鞋,还以为我的构想会失败。我的妈妈听说了我的构想后,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帮忙收集旧鞋子,慢慢的越收集越多,我觉得这件事情有戏。很多附近的村民听说了这件事,主动把鞋子送给我,因为觉得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后来通过用防溺手册等物品和村民进行交换收集鞋子,使防溺水这个事件在村里被口口相传,更多村民知道了这个计划。最终房静与村民一起,把用鞋子拼成的一条长达1.3公里的警示线放入沂河中。

小朋友拿着防溺水手册

孩子们一起动手做“警示线”

在“干预沂河溺水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发生了不少让房静暖心的事,“有一天晚上,我在村里放映防溺水警示片,现场聚集了约百余位观众,我想拍摄照片,现场却没有亮的灯源,其中有一位村民知道了之后,回家把电动车骑来,打开电动车的车灯为我照明。”把收集到1000余双鞋子放入野外水区中也不是一件易事,沂河上的渔民听说了房静的“干预沂河溺水计划”,免费并主动划船帮助她把鞋子放入水中。

村民在观看防溺水的影片

渔船帮忙放鞋子

毕设作品是干预溺水计划的延续

房静认为,在青岛市雕塑馆展出的毕业设计作品《尘埃》是对干预溺水计划的延续,同时也是对死亡的一种凝视。

航拍图:用旧鞋子做成的警示线

今年4月份,房静想到把这个计划通过雕塑的形式展示出来,作为毕业设计作品。但作品的制作并非一帆风顺。房静想用水泥包裹住之前收集的1000余双鞋子,开始房静自己把鞋子放进买好的水泥中浸透,并把鞋子放到阳光下暴晒,没想到晒干的鞋子和水泥裂开了一道道“沟壑”。后来邀请了村里的泥水匠帮忙制作,使用传统的和水泥方式,通过筛沙、和水泥、上水泥、养水泥等步骤才完成。房静说:“把鞋子放到按照比例和好的水泥,让它们均匀粘上水泥,放到房子中不见阳光地阴干着,每天用撒农药的农具给鞋子们喷水,这样重复15天……”

收集到的鞋子

“泥水匠对艺术没有任何经验,所以一直在向我追问作品的含义。有一次我听到两位阿姨在制作鞋子时讨论这些鞋子,一位阿姨说这些鞋子像秦始皇兵马俑。他们从追问作品的含义到主动解读让我很欣喜,艺术作品具有某种通感,它可以在某一个点‘刺’到你,从做到展出大家一直在追问我的表达,其实我更愿意去倾听观众们对于作品的解读。”

房静除了热心公益外,对儿童教育也非常关注。她说:“这个项目作为我艺术道路上的一个小起点,非常感谢大家的喜欢。今年我在老家的屋子里改造了了一个非营利性的儿童美育空间(房静工作室),目前还在布置中,里面会设有读书室、放映室,将对村里人免费开放。我自己也开设了房静工作室的视频号和小红书账号,大家有什么想法也可以与我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