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刻画你的样子!半岛影像记录株洲路灵活务工市场打工人

2023-07-19 14:00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400586)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陆金星

7月16日,崂山区张村河片区中韩社区村庄改造搬迁安置补偿协议签订工作正式启动。中韩社区是张村河片区12个社区中最后一个改造的城中村,这也意味着,这座六百余年历史的老村庄即将消失,而坐落在中韩社区的“株洲路灵活务工市场”也将伴随着此次拆迁成为历史。7月19日清晨四点半,当城市的路灯悄然熄灭,大多数人还沉寂在睡梦中时,株洲路灵活务工市场内已经是熙熙攘攘,热闹了起来,来自各地的打工人聚集在这里,等待着不确定的工作机会。

市场的大棚为打工人遮风挡雨

晨光中,市场内的大棚下,大家一边吃着早餐,一边靠活,谈论最多的就是找没找到新的出租房。“中韩要拆迁,我们也得跟着搬,原本三四百元一月的房子,现在没得住了,周边的房价现在都高,还没找到房子呢。”来自菏泽的李宝玉今年60岁,已在青岛打工多年,他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市场也要搬迁的消息,打工之余也在抓紧时间找房子,打工人住的大都是单间,因为单间便宜,还可以月租。临沂平邑的刘海今年58岁,他主要干的是瓦工活,收入一直不错,一天的工费是350元,一月能干个二十几天,来青岛打工十几年,他每年都能赚个十万左右。这次刘海推掉了原来在中韩450元一月的房子,在西韩租了一个900元一月的单间先住着,刘海家里还有五亩地,儿子已经成家,女儿还没出嫁,来青岛这些年他都记不清干了多少装修的项目、为多少人收拾了新家。

来自枣庄的李师傅这几天一直在睡吊床,路边睡醒直接去干活

在株洲路公交站旁的花园里,枣庄的李师傅在吊床上对付了一晚,他也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房子,觉着夏天天气好,买了个吊床先凑合几晚。来自内蒙古的胡师傅去年开始来青岛打工,他刚在李沧向阳路找到了住房,500元一月,一大早他就带上被褥、炊具,打算乘坐乘公车分几次搬家。来自连云港的张伟远这个月干了十天活,每天下午干完现结,190元一天,有专车接送到工地,虽然工钱比去年每天大约降了70元,但他认为出来打工有活干就好。

内蒙古的胡师傅去年开始来青岛打工,他刚在李沧向阳路找到了住房,500元一月,带上行李开始搬家

据打工人介绍,市场可能月底就要结束运营,他们将何去何从大家也都心里没底,但他们都认为,城市要发展就需要人力,不管到那里,只要有力气都能找到活干,都能赚到钱。确实!外来打工人背井离乡、风餐露宿,付出了很多的青春和热血,默默奉献。他们为城市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必要的人力、技术资源和市场支撑,他们在城市建设行业、服务业、制造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谨以此组照片,记录即将成为历史的株洲路灵活务工市场,致敬为城市奉献的打工人!

晨光下大棚里等待工作机会的打工人

大棚屋檐下的务工人员

市场内的打工人

大家互相交流着最近干的活

灵活务工市场上的打工人都背着工具,随时等待机会

打工人的早餐很简单

热乎乎的粥温暖打工人的胃

清晨4点40分,路边的女工们一边吃饭一边等待接她们的车

晨光下的株洲路灵活务工市场

打工人的早饭非常简单

今年60岁的李宝玉来自菏泽,他也正在找房子,现在便宜房子非常不好找

来自临沂平邑的刘海今年58岁,之前在中韩租的房子450元一月,现刚在西韩找的房子900元一月

清晨4点50分,还有几个露宿的打工人没起床

清晨4点多,株洲路灵活务工市场内聚集的打工人

清晨的株洲路灵活务工市场内等活的打工人

市场内的餐点为打工人提供了方便

这几天找房子成了株洲路附近打工人的热点话题

找上活上了车的打工人招呼着自己的同伴

株洲路路边的打工人

株洲路灵活务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