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聚焦丨钢铁驼队7年增7倍,百年老站丝路新旅……中欧班列跟车记

2023-08-31 07:13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73000) 扫描到手机

文/图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钟迎雪 刘文

替日驼铃声声,舟楫相望。如今列车呼啸,绵亘万里,驰而不息。

回望千年,张骞出使西域,建立起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见证了“使者相望于道,高旅不绝于途”的辉煌,奔跑在亚欧大陆上的中欧班列,恰如古丝绸之路上的驼队在今天的投射,跨越上万公里的远行,历经编组、挂车、转线、报关、换装等。平均一趟列车需要50多名司机接力驾硬,耗时12到18天不等。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今年以来,中欧班列开行超万列,发送货物108.3万标箱,同比增长27%。今年1~7月,中欧班列(齐鲁号)共开行625列,同比增长30.5%,其中6月开行130列,创单月新高。

近日,记者走进青岛上合多式联运中心、胶州站和调车车队,搭上“钢铁驼队”,探寻中欧班列的“成长密码”。

>>锦绣丝路,出海快航道<<

8月24日17时10分,和谐号38118挂车成功,这意味着中欧班列75096车次从胶州站正式启程,这列满载国产轮胎、新能源汽车等货物的中欧班列,将于15天后抵达阿拉山口出境,最终送往俄罗斯联邦。

“山东开行的第一趟中欧班列就是从这里出发的,那时候一个月只能开一两列,甚至有时候一个月都不一定能凑起一列来。现在,我们每天都开中欧班列,多的时候每天两列。”国铁济南局青岛车务段胶州站副站长高义田感慨。从2015年54列到2022年的423列(单程),7年几乎增长7倍,这个百年老站见证了中欧班列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日趋完善,“连点成线”“织线成网”的发展历程,也看到了青岛和中国对外开放的胸襟和雄心。

回望中欧班列的十二年,跨越高山、江海、沙漠……快捷连通欧亚大路,重新定义了贸易时空,无数铁路人见证了一次次接力。

汽车开进火车“肚子”

百年老站胶州站建于1902年,位于胶黄、胶济、胶新铁路的交汇之处,是进出胶州半岛的咽喉要道,它不仅经历了百年胶济的历史与沧桑,更见证了“钢铁驼队”在齐鲁大地的驰骋。

8月23日一早,高义田早早坐到了办公室的电脑前。

“每天我都早到一会儿,先把当天的班列开行计划、货场情况、调度要求、工作量等理顺一遍,做好计划。”高义田跟记者介绍,中欧班列对安全、时效的要求高,为了保障好班列开行,多年来,他已经养成了提前到岗工作的习惯。

随后,记者跟随高义田赶往装车现场检查货物装载情况,经过大厅后台,能够清楚看到站内作业信息共享画面,每台龙门吊的具体作业情况,货物混装安检区、集装箱的货物装载等全部实时共享。

如今,上合多式联运中心120多万平方米的集装箱到发场上,上万个集装箱整齐码放,6台巨大的龙门吊装卸有序,每天吞吐近2400个集装箱。看着来回穿梭的龙门吊,高义田自豪地跟记者介绍,如今场站内的设备和内勤人员均已联网,输入集装箱号便可直接锁定位置,第一时间掌握货物信息。

“设备更先进,信息化程度高,提高了作业效率。”高义田介绍,传统老铁路货场都是人工作业,而现在他们使用龙门吊两分半钟便能作业一个箱,装车和卸车的过程只需要三分钟,6台龙门吊同时作业,24小时轮班。

记者看到,上百辆汽车停放在场区,等待装车,班列部分集装箱内装有国产新能源汽车和部分汽车,为了最大化利用集装箱的容积、为客户节约运输成本,高义田为企业量身定制了每箱装载三辆车的装载方案,把近12米长的集装箱“塞”得满满当当。

“装箱过程看似简单,但是必须要按照测算好的方案进行加固,用三角木和钢丝绳把汽车牢牢固定在集装箱里,防止汽车发生偏移、碰撞。”高义田和工作人员钻进集装箱,一边检查加固钢丝绳的标号是否合规,一边介绍,“一会儿还要进行超偏载检测,上下左右均有检测,过了这一关,集装箱才能被装上班列。”检查完装载质量后,集装箱施封上锁,被迅速转运至装车区。

高大的龙门吊准确地抓住装有汽车的集装箱,只需稍稍一提,集装箱重心位置、是否超重、是否偏载等信息就会实时显示在操作室的显示屏上。记者粗略计算,一个多小时,55个12米长的集装箱全部过关,并装上了中欧班列。

从最初的普通集装箱运输,发展到现在的冷藏箱、JSQ专用车、棚车、敞车等多种运输方式并存,汽车可直接开进火车“肚子里”。高义田跟记者介绍,一个JSQ车厢能够装10辆新能源汽车,传统的集装箱装3辆,也就是说,一列JSQ车可运260多辆汽车,每列运能提升58%以上、成本降低20%。

“相比公路冷链运输,中欧班列冷链运输运送量更大、距离更长,效率更有保障。”高义田介绍,中欧班列冷链运输,不仅可运水果还能运美妆产品。8月7日,由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发运前往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中欧班列,是今年上合示范区首次发出冷链快通专列,该趟专列主要搭载冷冻去皮鸡胸肉、冷冻黄桃丁等产品,共110个标准集装箱,货值约1300万元人民币。

中欧班列与海运价格持平,但是优势却在时间上,中欧班列根据国家不同12到15天,而海运通常在45到50天。

如今,上合多式联运的集中箱作业量是2018年的两倍,经历了从试点到规模化发展的阶段,贸易“朋友圈”不断扩容,已累计开通至塔吉克斯坦杜尚别、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德国汉堡等地的27条国际国内班列线路,逐渐形成一条覆盖省内、辐射沿黄、横贯欧亚、连通日韩东盟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8年摸索走过“低谷期”

中欧班列驰骋不息,体现的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活力和对外开放的决心。

2011年,首趟中欧班列从中国西安启程,抵达德国汉堡,标志着中欧班列的首次试运行,2015年6月胶州站首开中欧班列。

正如丝绸之路上的驼队穿越沙漠,不可避免会遭遇“沙尘暴”,钢铁驼队的成长之路也并非一蹴而就,8年前,作为“新生事物”,相较于传统的国际海运、陆运,胶州站刚开行的国际货物班列没有成熟的运营模式和运行维护平台,并没有迅速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货物零散、运输量不足、货源品类单一、路线单一、通关复杂等成为了制约班列开行的重要因素,发行量较少,这也是整个当年山东省国际班列运营艰难起步的真实写照。

“摸着石头过河,就能筑起桥梁。”高义田回忆起当初的艰难,起初客户对中欧班列不认可,接受程度不高,往国外走的货运基本依靠海运,人员体系制度的业务经验均属空白,纯属摸索着干,而现在拥有详细完善的工作制度与条例,在货物查验、开行速度、站点周转……皆有据可依,有例可依。

为了“蹚开”这条国际商路,需要攻坚克难的魄力和韧劲,更需要上下做出种种努力,最初人员设备不足,审核报备手续周期长,办理业务流程多,时间慢,如今实行多式联运,海关、青岛港等合成调度与合成办公,有效整合了货物仓储、货物装卸、运输组织等。高义田给记者举例,过境的货箱,海关认可后不得二次抽检,这种铁路快速通关模式充分实现了海关、铁路、运营企业数据互通,部门协作更加密切,95%的业务都能现场办理,办完就能走。班列在胶州海关一站式完成申报、查验等手续,到达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边境口岸可不做停留直接进出境,大大提高了通关速度。

2015年7月份发出“青岛号中亚班列”,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胶州站的国际班列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如今,抢着办理业务,胶州站已经成为山东省内开行中欧班列最多的车站,一趟趟中欧班列也为“山东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了可靠保证。

“越来越多的‘青岛造’走出国门,货物种类逐渐丰富。”高义田介绍,起初胶州站开行的中欧班列装载的货物大多是日韩的汽车配件、电子产品等过境货物,国产出口货物几乎为零。如今,中欧班列上国产出口货物占比大幅增长,除了轮胎、日化产品、建材等传统优势商品外,光伏、家电、新能源汽车等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越来越受国外市场青睐,包括海尔、海信、双星、玲珑轮胎、三角轮胎等品牌和产品。

有句话说,中欧班列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中欧班列不仅给沿线国家运去了“中国制造”“山东好品”,还捎回了“欧洲产品”,诸如木材、纸浆、酒水、葵花籽、麦麸颗粒等货物搭返程班列进口至青岛,已经形成成熟的中欧班列“双向运营”模式。

据数据显示,中欧班列(齐鲁号)已经为海尔、海信、奇瑞等重点企业开行近百列供应链专列,今年以来,约5000辆奇瑞汽车通过中欧班列(齐鲁号)发运至上合组织国家,通过跨境电商专列模式带动出口货值约3300万美元,为外向型企业解决国际物流供应链难题。

钢铁驼队,贯通万里。何以建立起一个多国多城市的“超级朋友圈”?为此国铁济南局集聚胶州地区铁路物流资源,将胶州站、山东济铁胶州物流园、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融为一体,成立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简称“上合多式联运中心”),上合多式联运中心作为国家级首个上合示范区内的联运中心,背后有国家级上合示范区的强大后盾,中欧班列(齐鲁号)青岛公司已在乌兹别克斯坦设立办事处,专门负责中亚国家班列运营和市场开发工作。

高义田表示,每月末,他们都会通过“货运营销大数据”系统对客户提报的最新运输需求进行实货核实以及货源摸底调查,并提交集团公司货运部;根据集团公司货运部下达的轮廓计划组织客户上货以及海关查验等准备工作。

根据中欧班列所需车型和编组要求,选配车辆,并调送至货物线;装车完毕后,对照车号、箱号等货物信息进行比对核实,操作货物运单和现车编组等相关系统。对车辆装载安全进行再次检查,确认无误后,列车准点发出。

成就

  ◎如今,中欧班列上国产出口货物占比大幅增长,除了轮胎、日化产品、建材等传统优势商品外,光伏、家电、新能源汽车等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越来越受国外市场青睐,包括海尔、海信、双星、玲珑轮胎、三角轮胎等品牌和产品。

  ◎据数据显示,中欧班列(齐鲁号)已经为海尔、海信、奇瑞等重点企业开行近百列供应链专列,今年以来,约5000辆奇瑞汽车通过中欧班列(齐鲁号)发运至上合组织国家,通过跨境电商专列模式带动出口货值约3300万美元,为外向型企业解决国际物流供应链难题。

  ◎胶州站开行中欧班列跑出“加速度”,目前已常态化开行21条国际班列线路,通达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23个国家54个城市,逐渐形成覆盖省内、辐射全国、横贯欧亚、连通日韩东盟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仓单质押融资业务上线

中欧班列最大的特点就是“定时”“直达”,这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货代物流和贸易公司。

“我们的胶州办公室就设在业务中心对面,如今可谓是省时省力省流程。”正在大厅办理业务的巩旭升告诉记者,他们今年的业务量已经做到将近七千万营业额,约发送3000个集装箱。

中欧班列,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也催生了大量就业机会。

巩旭升是厦门汉航物流有限公司的业务经理,已经在货代圈摸爬滚打十六年,海运、陆运都做,主要客户集中在轮胎、机械设备、普通化工品等,甚至俄罗斯运回来木材到临沂做成成品家具再出口。

“一开始单子少,现在从胶州发走的中欧班列,全国各地订单都能接到,订单量是8年前三到五倍,时效和运营成本‘双节约’。”巩旭升介绍,一般公司很少有专门的货运部门拿出精力处理这些事务,因此大多数公司都会选择货代公司,从商务、售后等全部由货代公司全程服务。

“通常情况下,客户都是按照计划办理运输出口,但有时候来急单也要迅速办理。”巩旭升跟记者表示,不仅是后场作业,就连业务大厅都是24小时开放值守,海关通过对铁路舱单电子数据进行审核、放行、核销,实现对铁路列车所载进出口货物转关运输监管,无需运营企业另行申报并办理转关手续,这样可缩短1至2天。

>>日夜兼程,90后挑大梁<<

无数个日夜,他们在四季追逐着星光。

中欧班列从青岛出发,运行数千公里抵达霍尔果斯国境站。最初的运行,先是由调车机对货物进行编组,将几十辆平板车编成一列,等龙门吊将集装箱吊装完毕,将列车牵引出胶州站,调车司机接力送到站点,再由中欧班列轮乘。

由于中欧班列运行路途遥远,即使在我国境内,也不是由固定的司机和车头一运到底,而是由所经各地铁路部门的机车和司机接力前行。行程两万里,时间从12天到18天不等,从第一棒到最后一棒,需要50多名司机接力完成。

货运列车与客运列车不同,并不是既定的发车车次和时间,全部由调度根据货流情况即时安排,直到8月24日早上,记者才获知中欧班列75096车次大概发车区间在当天16:00~18:00,司机则在12:00便开始出勤,记者随后一路跟访。

健康检测一体机打卡

12:00 司机从黄岛行车公寓出发。

因为工作特殊性,司机需要班前强休,也被称为待乘,在值乘前保证充分休息。司机从黄岛行车公寓出发报到,现在均实行系统叫班,在公寓房间内有电子叫班系统,出发车次、开行时间、叫班时间、剩余休息时间等,一目了然。

司机刘映琦和副司机吕兆丰用健康检测一体机、全自助出退勤一体机进行打卡,有了这些设备,出勤时间由原来15分钟缩短到5分钟。随后,两人进行机车检查,然后进入司机室,刘映琦认真填好司机报单的机车运行日志,还有牵引重量、货车辆数……记者注意到,在置物架上用塑料袋装着两个馅饼。

13:00 火车提前调列。刘映琦和吕兆丰驾驶和谐号38118机车从黄岛整备场出库,按照调度要求进行第一次转线。在中欧班列正式发出之前,机车要转线多次,通俗来讲便是调转行车方向和路线。

13:15 机车进行第二次转线。

13:40 机车停车整备,听从调度发车时间安排。

1994年出生的刘映琦,已是有7年驾龄的“老司机”,行程累计390000公里。2016年进入国铁济南局集团公司青岛机务段工作,从学员到副司机再到司机,在他眼中,火车给与他更多的是无形的“陪伴”。

初次进入司机室,看到基本一样的50多个按键,刘映琦有些打怵,看到铁路信号灯的时候也会紧张。夜间行驶,需要精神注意力高度集中,为此他特意调整生物钟配合驾驶工作。后来在师傅的带领下,刘映琦在胶济线上牵引中欧班列,不会多提一次手柄,也不会多撂一次闸,这样的好处就是节能与安全。

“我是农民的孩子,能够开中欧班列,家里人都为我感到骄傲。”说到这里,刘映琦有些腼腆。

刘映琦的师傅,便是在铁路上工作近30年的赵钦强,他对胶济线十分熟悉。“胶济线的特点就是起伏坡道多。”赵钦强对担当区段内的线路坡度、曲线半径、道岔限速、信号机位置、站场布置、运行时分都了然于胸,他的值乘公里数达到1055500公里,相当于绕赤道356圈。

与刘映琦临时搭档的副司机是吕兆丰,其实他已经考取火车司机证,作为1999年出生的,也算是火车司机队伍中最年轻的一批。“往大里说是国家战略,往小里说是个人工作责任,毕竟我们国家出口货物越多,我们就跑得越多,挣钱也越多。”吕兆丰的老家在甘肃天水,面对记者他显得特别真诚,“想多跑几趟,攒钱买房安家。”

14:00 机车换端。两名司机要走到另一端的司机室,机车双头司机室中间有一条长约15米的通道,约有半米宽,只能容纳一人通过。此时,机车电器元件工作产生热量,导致机车机械间温度较高。打开司机室的门,一股热浪朝向记者迎面而来。

14:05 机车正式从黄岛整备场发出。

14:44 机车临近胶州站。两名司机开始配合降速,因为中欧班列牵引吨数比较大,制动距离也比客车和普通货车长很多,所以驾驶中欧班列的司机不仅要业务技能强,还要具备预判能力,能够随时冷静处置突发情况。在这批90后司机身上,展现出了过硬的心理素质。

科技设备助安全驾驶

“限速80,手柄级位7.2。”

火车司机有一套严格的作业标准,除了要保证充足的精力,手嘴脚基本上一刻不停歇,手比到哪,嘴要说出来、要喊出来。

15:02 机车到达胶州站,停车等待调度。

16:15 机车准备转线挂车。胶州站有21条股道,情况相对比较复杂,虽然已有电子岔道,但是还需要司机严格把关。

16:25 吕兆丰下车准备挂车。挂车就是将火车头与货物连接起来,随着一声清脆的金属接触声,火车头与55辆货运车辆挂车成功,车站工作人员将货票递给吕兆丰,他进入司机室将货票递给刘映琦,后者根据货票信息统一进行核对。当吕兆丰读完信息,刘映琦通过平板设备检查完后,两人互换位置进行检查,相当于要核对两遍。

17:10 收到调度发车指令。中欧班列75096正式开车,从胶州站开始“第一棒”传递。

“绿灯,正线通过!”半年前,国铁济南局统一增加安装一批调防设备,司机坐在司机室内通过小屏幕便能看到沿途站点和信号灯情况,能够及时做出运行预判和制动,这极大地帮助了副司机吕兆丰的信号瞭望工作,随着装备越来越多的新型电子设备,也让火车司机的操纵驾驶越来越便捷。

因为列车行进方向正好迎着太阳,因此驾驶室内即便是开着空调,温度也相对较高。

窗外的风景郁郁葱葱,还有沿途的蓝天白云,刘映琦和吕兆丰顾不上欣赏这些,对他们来说,信号灯才是关键。

18:26 列车经过潍坊站。潍坊站正逢高铁乘客上车,货车不停直接通过。

记者观察到,在火车运行途中,刘映琦时不时地需要脚踩无人警惕装置,“每隔一分钟就需要踩它一次,如果不踩就可能会造成列车停车,便于监测司机状态,避免疲劳驾驶造成分神、瞌睡等情况。

18:56 列车经过青州市南。城市内霓虹闪烁,两名司机无暇顾及窗外的夜景。

由此中欧班列运载的货物大多数是集装箱,造成整车制动力弱,因此需要司机特别注意在撂闸前提前控速,会车时一般减速到20km/h,每次遇到红灯信号都会停车且做下时间记录。

从最初的普速班列,发展到现在的普速和特快(120km/h)班列并存,胶济线货物列车限速一般是80km/h。从驾驶最初的东风5型内燃机车,再到“和谐号”机车,司机们驾驶的车型不断升级,不仅操纵越来越简化,载重也是越来越多,运行速度也越来越快。

“斤斤计较”的10分钟

20:00 列车到达东风站。工作人员早已在等候车辆到站,刘映琦和吕兆丰开始摘解列车,也就是火车头和列车货物分解,此环节是为了安全作业。

随后,两人做好交车前的各项工作,将一沓厚厚的中欧班列联运票据交接给东风站货检员赵波手中。东风站货检员拿着手电筒核对货物数量,赵波根据电脑上的数据再对这55张票据进行核对。

列车之所以在东风站停靠,是因为需要夜检作业,再者机务乘务员需要换班。

在东风站工作25年的路安强,是东风站运转甲班值班副主任,对于中欧班列也是格外重视,根据到站站点和信息,提前到站对货物装载状态再次进行检查,夜间作业完毕以后,挂好车第一时间发出。每天提前接班以后,路安强会通过班组计划查看是否有中欧班列,如果有中欧班列则第一时间和调度员核对到达时间,争取用最短的时间让中欧班列安全发出。

“国内货运单早就实现智能电子化了,但是中欧班列还是使用纸质化货票。”路安强介绍道。

2020年6月起,国家铁路口岸全面推广实施“数字口岸”系统。代理企业可通过“数字口岸”系统提前查看运输和到达信息,便捷完成海关申报、铁路流向变更等联运手续。目前,阿拉山口口岸出境中欧班列通关时间总体压缩至5小时以内。

  20:10 司机张恒和副司机刘维岳接车,重新挂车。“车头需要不停地转线,我只在胶济线内跑这一棒,送出去、拉回来。”张恒告诉记者,他和副司机都是90后,从2015年开始便在胶济线工作,铁路给了他看待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普通铁路的意义远不止客运,它承担了几乎所有的铁路货运,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正是凭借这些昼夜不息的交通大动脉,为我们送来各种供给,而这些运输工作,大多数都是在夜间。

  东风站是胶济线上的主要编组站之一,担负着胶济线中段、张东线、辛泰线等方面的货物列车到发和列车解体、编组任务,日均办理货车辆数1.3万辆。

  路安强向记者介绍,东风站是货运站也是编组站,白天通行客车还有施工,因此大量运输工作都在夜间进行,“夜间东风站不间断接发列车,一个班接发140列车很正常。”东风站建站设计能力是1.13万辆,如今日均办理货车辆数到1.3万辆,2023年最高值突破1.7万辆,这个车辆的数量是指机车后面的车厢,比如这趟中欧班列75096车次便是高编组,有55辆。

  怎么能够完成1.7万辆的货运能力?面对记者的疑惑,路安强给出解释,“优化组织,提前安排,一切都是抓提前量,所以逐步在突破。”比如,一名货检员拿着票回去对比,另一名货检员对货物装载状态进行检查,两人同步进行就能够压缩时间。路安强向记者强调,这样人检查完车回来,票也核对好了,随后再打封送回机车交给司机,这比以往由一名货检员检完车后回去慢慢核对货票能提高近一半的效率。

  “对票控制在10分钟内,这10分钟我们都看在眼里,都要‘斤斤计较’。”路安强说,也正是这样分秒必争,为一趟趟中欧班列的运输保驾护航。

“钢铁驼队”执着向前

  22:33 列车收到调度通知后。伴随着火车鸣笛,中欧班列75096车次从东风站再次出发。

  东风站昼夜不息,铁路货运昼夜不息。

  深夜的视野受限,司机要集中精神,对每个环节进行确认和瞭望,以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稳定。

  8月25日3:00 列车到达货运站济西。

  一路执着向前,开往群山之巅。中欧班列由于参与接力的司机较多,甚至很多司机彼此间并不认识,西部通道由国家中西部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出境;中部通道由国家华北地区经二连浩特出境;东部通道由中国东北地区经满洲里(绥芬河)出境。

  从东风站到淄博站有40分钟的车程,记者在凌晨结束采访,返回淄博站等待客运列车K1391返回青岛。

  奔跑的火车是一个不断放大的取景窗,它在阳光下、在星夜里、在一个个晨昏流转的时分,打开不同的时空。

  3:21 胶济线上货运列车穿行不断,与K1391相会。

  6:16 胶济线上客运列车明显增加,货运列车明显减少。

  清晨的胶州站,随着太阳升起,站台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开启新一天的奔波,4公里外的青岛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继续装载货运的忙碌。与此同时,从武汉、成都、郑州、西安等中国城市以及德国杜伊斯堡、波兰罗兹、俄罗斯莫斯科等欧洲城市发出的一列列中欧班列,正奔跑在亚欧大陆上。

  中欧班列,这一满载生机和希望的“钢铁驼队”,万里跋涉后,征途更辽远,更多美好还在路上。没有终点,只有不断更新的起点。

“货代圈”有个算法,假如商户只有100万流动资金,如果按照从给工厂交货-运输-国外交货-回款需要30天时间,不管利润如何,一年只能做12次生意,但假如搭乘快速班列,这样就可以做16次生意,这样总利润才能增加,为此客户就不会太在乎运输的“柜子”钱了,某货代公司业务员在现场告诉记者,这也是他们现在主推中欧班列运输的优势。

“这个事情我们确实听说过,但是还没有正式办理过。”巩旭升告诉记者,今年7月份,中欧班列(齐鲁号)首笔线上舱单质押融资业务已经成功落地青岛,这让“班列+进出口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有了新突破,能够助力重点外贸企业以及生鲜农产品、跨境电商等众多中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后续他们企业也会推荐,让更多适合的客户企业“尝鲜”。

如今,胶州站开行中欧班列跑出“加速度”,目前已常态化开行21条国际班列线路,通达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23个国家54个城市,逐渐形成覆盖省内、辐射全国、横贯欧亚、连通日韩东盟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2023年是建设“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青岛也被寄予更多期待。

今年8月份,上合示范区已经发布《上合示范区“丝路电商”综合服务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标志着上合示范区“丝路电商”综合服务基地正式启动建设。该基地将围绕政策制度策源、产业主体集聚、数据资源转化、模式创新引领、开放合作先行,为“丝路电商”国际合作提供示范方案,打造“一带一路”电子商务国际合作领域公共服务平台。

据了解,目前青岛市正抢抓上合示范区国际枢纽港建设机遇,立足中欧班列(齐鲁号)高质量发展,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山东高速上合经贸产业园项目建设,从而提高班列集结能力,吸引冷链、跨境电商、回程粮食等高附加值及大宗商品产业聚集落地,深度融入班列上下游产业链,加速建设“物流+贸易+金融”的聚链式产业发展区。该项目总投资计划今年8月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中欧班列,利于助推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青岛也将通过上合示范区,承担着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重任,让中欧班列驰骋“新丝路”,钢铁长龙跑出“加速度”。

中欧班列也被称为“黄金列车”,促进了口岸经济,枢纽经济。

开往青岛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北外环路上,各种大拖挂货车运载着货物,马路两边随处可见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维修汽修店、中小型酒店餐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也是中欧班列“成长”的见证者。  

特写

这里没有风驰电掣,却是“最关键一棒”

“启动信号,是!”

伴着调车司机鲍峰一整套出车手势,高3米多、重数百吨的大家伙缓缓启动。

“启动好,限速!”

记者观察到,调车机司机室内大约有4平方米,两名调车司机的驾驶方向和瞭望视野均不同。

调车机可以理解为“区间运行”,有两名司机和三名随车调车员,调车员需要检查车辆状态,确认车辆连挂状态以及装载状态。

作为万里之行“最关键一棒”,在出发前需用调车机来回转线,将零散分布的货物车厢编组成列,牵引停放到指定位置,交由货运机车接力驶向目的地。与此同时,从欧洲发来的货物运抵胶州站后,由调车机送入箱场,进行装卸车作业。

“在铁路工作20年,中欧班列货运量与职工收入成正比,越来越好。”刘帅是国铁济南局青岛机务段青岛运用一车间调车队支部书记,他所在的调车队共有163名工作人员,其中司机有96名,在蓝烟线、胶济线、胶黄线的部分车站有驻站调车机。

调车环节是中欧班列的重要一环,根据货物种类、运输国家、具体线路进行编组,然后开到指定位置,最后由货运机车拉走。

48岁的鲍峰,是国铁济南局青岛机务段青岛运用一车间调车队司机,主要负责胶州火车站中欧班列的调车工作。“调车机的时速,最多也就是二十来公里。在一个站场里面来回进出,比较枯燥。”鲍峰告诉记者,跟年轻时驾驶机车驰骋万里相比,心里难免会有点落差。

完成一天的工作,虽然没有离开车站,但是驾驶机车日行也有数百里路。鲍峰要在9股道取送6组300多车辆,要确认上千次的道岔和信号显示情况,同地面人员呼唤应答,保障列车运行安全。牵引编组的列车不全是中欧班列,还有国内电煤、物资车厢的编组等,对于他来说,工作标准都是一样的。

中欧班列的运输工作就像一场紧张的接力,要求各个部门紧密合作,以保证货物能迅速集中成组,从而缩短整个运输周期。如今,这支“钢铁驼队”正在快速发展和不断延伸,为此鲍峰和同事们也迎来了更多工作量,24小时轮流值班调车作业,凌晨作业已是常态。

“起初箱子真少,几个箱子一眼看得到头,现在全是箱子,一眼望不到头。”陈琛向记者回忆着中欧班列在青岛起步时的艰难,“开始没有什么货运量,我们用电怕超负荷,只能摸黑工作不敢开灯。如今货运量加大,新增了线路保证用电以及作业安全。”

陈琛是国铁济南局青岛机务段青岛运用一车间调车队司机长。“不同司机的区别,也是一门学问。”陈琛告诉记者,班列司机一般采用轮乘制,开行区间直通列车,运行线相对固定;高铁司机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掌握高速列车的驾驶技能和安全知识;驾驶普通火车的司机则需要掌握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机车驾驶、车辆非正常处置、信号通信等方面,技术掌握更为全面。

没有风驰电掣,站在“原点”也能见证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和开行频次的快速提升,像鲍峰一样的中欧班列工作人员,用坚守和认真跑好属于自己的这一棒,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跑出更多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

有人说,“铁路是一首浪漫的长诗,钢轨是一行行美丽的诗句,总有一句诗,会打动我们”。

我们期待“钢铁驼队”运得更多、走得更远。也可能是横穿时空,俯仰连接大地与苍穹,照亮同一个理想与远方。

(国铁济南局青岛机务段唐晓欢、王镇,青岛车务段许潇,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