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山东|如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大众日报记者发回三篇一线见闻

2023-02-26 16:46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44900) 扫描到手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是山东的一面旗帜,山东被赋予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大使命。建设农业强省,是实现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如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大众日报记者发回的一线见闻可见一斑。

小麦春管忙不停,夏粮丰收增保障——山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一线见闻(上)

雨水过后,小麦即将返青,在莱西市望城街道后堤新村村民贾强忠的田地里,伴随着马达轰鸣声,一架黑色无人机在麦田上空匀速飞过,喷洒的农药如“及时雨”,落在麦苗上。

“化冻后有些苗有点弱,需要喷洒尿素液来促苗转壮。我这8亩地,合作社有农机飞手统一用植保无人机喷洒,十分钟就搞定了。要是以前,我得自己干上大半天,累不说成本还高。”贾强忠说,植保无人机喷药更为均匀,漏喷重喷现象减少了,成本也降了下来,同时还提高了农药利用率,成效明显。

“大块头”田野纵横,“田保姆”把脉问诊,灌溉培肥不停歇……当下,山东各地紧盯小麦返青起身关键期做好田间管理,为提升粮食稳定供应能力、确保夏粮丰收打牢基础。

植保无人机、多功能拖拉机、镇压机等成为春耕生产中的“主力军”,离不开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目前,山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壮大,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12万个,85%以上的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农业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作为托管服务的乙方,青岛供销普惠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在后堤新村托管了1000多亩粮田,该村成立了莱西兴堤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以地入股、按股分红”的土地集中托管运营模式,规模化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业生产效率持续提高。

科技下乡助农促春耕。“随着春季气温回升,小麦纹枯病、条锈病、麦蜘蛛、蚜虫、地下害虫和杂草陆续进入始发期,特别是干旱有利于麦蜘蛛、蚜虫等发生,要加强监测和防控,压低病虫基数。对小麦条锈病,及时挑治,防早防小。”2月21日一早,新泰市楼德镇农技人员刘志诚把小麦可能遇到的病虫害以及各项增产技术通过微信群等传给种植户,随后来到田间地头指导村民做好管理工作。

近日,在巨野县大谢集镇的一处麦田里,一场冬春农民大培训正在进行,得知消息后的村支书孙振玉赶到了现场,为村里受冻害的麦田寻一剂“良方”。“专家对小麦压、浇等技术进行了详细指导,这样俺们心中都有底了,回去以后我再向来不了的村民多宣传宣传。”孙振玉说。为提高农户科学种植能力,巨野县常态化开展农民大培训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指导,打通科学指导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浇好春水多打粮。山东各地积极开辟水源,保证春耕春管用水。2月20日一大早,临清市唐园镇张枣科村头,汩汩黄河水从田间地头的管道口涌出,迫不及待地奔向有些干渴的麦田。“这是‘返青水’,对小麦的生长非常重要。”正在麦田忙活的村民张善俊告诉记者。从张枣科村向东15公里,紧挨三干渠左岸的尚潘泵站和友谊泵站,12台套机组已经开足马力,可辐射周边尚店、青年、唐园、烟店等乡镇20万亩农田。

“我们坚持科学灌溉、高效灌溉的总体思路,全力以赴防春旱、保春耕、促丰收。一方面,年前展开对骨干渠道两岸近600公里堤防岸线、近千座水工建筑物、110余座计量设施拉网式排查,打通输水梗阻。另一方面,密切关注黄河水情、气象信息和灌区墒情,提前制订供水计划,在水资源的科学调度、优化配置上做足文章,优先供给下游边远高亢地区,让用水难的群众早用水,让旱情重的地块早‘解渴’。”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供水管理科科长张俊说。

据悉,今年我省春灌预计在3月进入高峰期,持续至5月下旬。目前,全省已有39处大型灌区和163处中型灌区制订了春灌计划,计划供水量27.87亿立方米,覆盖面积3297万亩。

科技助力,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山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一线见闻(中)

2月21日上午,位于济南市莱芜区的济南科百智慧农业产业园内,5个新建的日光温室大棚已经完工,物联网系统的设计与安装工作也已经完成。

“这个新项目主要种植蓝莓。”产业园总经理曹耀鹏说,大棚通过物联网系统实现光、温、水、气、肥等精准管控,相比传统大棚,农药使用量将减少50%,化肥使用量减少40%,节水30%,人工成本节约40%。大棚还可以通过病虫害数字模型,及时预测病虫害发生,并进行有效干预;大棚内也将设置一些摄像头,对病虫害进行AI识别,辅助农户决策。

临近中午,农艺师谢斌打开手机App,查看各棚的温度曲线及系统自动控制风口通风降温情况。“现在大棚里的蓝莓已进入转色期,再过10天左右就会陆续成熟;哈密瓜已经定植,进入正常生长管理阶段;西红柿还在持续产出。”谢斌说。大棚的“智慧云平台”根据采集的数据,自动将浇水、施肥、通风等指令发到各个设备,让作物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结出高质量的果实。

这是山东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一个缩影。山东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发展设施和智慧农业,适度发展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大跨度拱圆大棚等性能优良设施。

种子是粮食的“芯片”,良种培育从源头上为粮食安全提供了强大支撑。

2月21日,在寿光市稻田镇崔岭西村村民崔振平的蔬菜大棚里,一排排番茄长势喜人。与常见的粉红色番茄不同,这些新品种表皮红绿相间。“我们种的番茄口感比较好,酸甜、果皮脆、肉质脆,在市场上特别受欢迎,每斤在15元左右。”崔振平说。

崔振平种植的番茄是寿光蔬菜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研发的一个新品种。这种番茄新品种选育要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口感和抗病性。口感越好,抗病性越差。为解决这个矛盾,寿光蔬菜种业集团研发中心番茄育种组组长于彩云带领团队进行了五年科研攻关。“我们从100份口感好的番茄新材料中,聚合了一批抗性好、口感好的番茄新种质。利用这些新种质,通过杂交配置了一批新的组合,通过多点、多茬口的实验,育成口感好、抗性好番茄优质新品种。”于彩云说。

下一步,山东将聚焦种源自主可控,深入实施农业良种工程。围绕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生物育种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性新品种培育、种业企业培优等方面,全链条布局种业科技创新,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支持培优和发展20家以上创新型种业企业。

推进农业全产业链要素深度融合,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在禹城市辛店镇沙河辛西瓜产业园,铺膜、打孔、栽苗、覆土、浇水……瓜农忙得热火朝天。“去年试种的礼品小西瓜,还没等西瓜熟透,就被预订完了,今年我们要再多种两个棚。”沙河辛村的一位瓜农说。

以沙为媒、产业赋能。依托黄河故道沙土资源优势,禹城市辛店镇大力发展“沙河辛西瓜”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特色产业,种植面积1万余亩。“通过统一育苗、统一移栽、统一管理、统一施肥、统一销售和‘一年两茬’模式,销售期从1个月延长到3个月,亩产突破4000公斤。”禹城市辛店镇沙河辛村党支部书记张洪华介绍说。

“西瓜产业规模化、产出线上化、营销多样化,进一步实现了沙里生金。”辛店镇党委书记翟云德说。西瓜种植从露地西瓜、小拱棚西瓜、大拱棚西瓜再到礼品小西瓜持续升级,还探索了西瓜汁、西瓜翠衣等产品,形成集种植、加工、休闲采摘、科技观光等于一体的产业链,产品附加值提升35%。

强产业、补链条、提品质、打品牌,特色产业“接二连三”。山东农业产业特色鲜明、链条完备,主要产品产量稳居全国前列,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近万家、占全国1/10。“三品一标”有效用标总数超过1万个,省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分别达到81个、700个,8个品牌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占全国总数1/10以上,叫响了“好品山东”金字招牌。

强本领扩渠道,农民增收动力足——山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一线见闻(下)

“老雷,听说你家樱桃树开花少,今天我把果树专家请来了。”2月23日一大早,威海市环翠区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大琛就赶到秋歌采摘园,一边招呼采摘园负责人雷彦辉,一边把果树专家孔庆敏让进了樱桃春暖大棚。

一番仔细查看后,孔庆敏建议,“这一季樱桃采摘后一定要‘控旺’,除了合理修剪枝条,最重要的是要控制好水肥,让樱桃树‘吃饱别喝足’。”听了孔庆敏的一番话,雷彦辉不住点头,“种果树我算半路‘出家’,有了专家的指导,今年的收成肯定错不了。”

“我们通过技术培训和经营管理培训,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带头人,让农业成为更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更有赚头。”李大琛说。环翠区建立“专家包基地”“专家包示范户”制度,全区20名农技人员每人包保5个基地园区,每周至少到基地园区一次,有效提升了全区农民素质水平,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领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山东构建起从两院院士、泰山学者到农技推广人员、“田秀才”、“土专家”的人才矩阵,齐鲁乡村之星每年评选人数扩大到800人,全省11万余名基层人才通过“直评”取得中高级职称,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270万人以上。农技人员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有力带动企业增效、农户增收。

发展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抱团发展是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和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2月22日,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麻王村党支部书记曹保峰早早来到智慧菌菇种植方舱基地,看着一箱箱堆满冷库的菌菇,心里很踏实。“年后咱这秀珍菇刚种上,没想到现在就有了收成。”

过去,麻王村是有名的经济薄弱村,附近还有九个“穷兄弟”。为促进村集体收入整体增加,朱台镇按照“支部领办+龙头带动+抱团发展+订单农业”,创新开展菌菇方舱托管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项目带动、抱团发展的增收路径。为确保项目落地,朱台镇与临淄农商行商议,通过多种方式,解决了项目融资难题,使“十村抱团”发展顺利成型。

朱台镇党委书记吴雪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种植秀珍菇为例,单个方舱成本约10500元,月可产至少3360斤,销售均价6元/斤,月产值约2万元,减去各项成本,单个方舱月平均利润约7000元。“根据不同菌类情况,单个方舱年收益至少能有5万元。这就是‘抱团发展’的优势,解决了村集体经济规模偏小、效益偏低等问题。”吴雪江说。

直播电商为农产品打开销路,同时还蕴含着大量的就业机会。2月21日,莘县大王寨镇西大场村村东头的大王寨农村电商直播基地一间直播间里,东丈八村村民主播李昕正给当地产的五黑鸡带货,语言流利而自信。

“电商为乡村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让家乡的农产品搭上电商的快车,走出莘县、走向全国。截至目前,基地培训学员500余人,带动周边100余人就业。”基地负责人苏义强说。

2月22日晚10点,刚刚下播的王博麻利地整理展示桌上的物品。26岁的王博是临清市刘垓子镇南薛村村民,曾在外地打工多年,去年成为刘垓子镇农村电商产业园的“主播”。刘垓子镇农村电商产业园积极与周边村庄建立帮扶关系,优先使用脱贫群体到园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据统计,临清市现有各类电商经营主体1600余个,各平台活跃店铺9500多个,从业者7500余人。

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直播带货等新业态竞相涌现……在山东,蓬勃发展的乡村产业让广大农民腰包越来越鼓,生活水平和品质得到提高。

2月22日下午2点多,济宁高新区接庄街道娘娘庙村热闹非凡,文化惠民演出正精彩上演。快板《党的政策就是好》,把党的大政方针以幽默的语言进行表达,让人印象深刻;传统剧目《打金枝》,将家庭和谐进行了新的诠释……2个小时的演出,娘娘庙村的老人看得津津有味。

为了丰富活跃乡村文化生活,当地积极组织乡村的戏曲、歌曲、快板等爱好者,注册成立凤鸣艺术团、戏之缘艺术团和蔡庄庄户剧团等3个,队员达70多人。

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富口袋更富脑袋。山东持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树美德健康新生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县乡村全覆盖。深化乡村文明行动,省级文明村镇达到394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