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认证撬动民生服务提质升级,李沧区走在了全国前列

2023-03-07 19:46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53770)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质量强国,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

服务认证是质量管理“体检证”、市场经济“信用证”、国际贸易“通行证”,对提升优质服务供给、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助推器”作用。李沧区聚焦民生工作服务升级,在近视防控、农贸市场服务认证和“三同”产品认证领域先行先试,打通认证机构、获证企业以及社会公众在内的全认证链条环节,取得了一系列全国领先、全省首批的可喜成果。

以“参与广度”拓宽“近视防控幅度”

为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李沧区成立近视防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完成全区7万余名中小学生、儿童近视率筛查建档,建立了验光配镜服务认证采信制度,形成协调高效的近视防控推进体系。2022年9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复同意李沧区成为全国首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服务认证试点地区。

以人才为导向,李沧区设立近视防控服务认证专家工作室,采取现场指导、集中授课等方式,对相关部门及5所学校、38家验光配镜机构开展针对性培训,夯实人才基础、培育技术优势,持续提升近视防控服务的科学水平。目前,李沧区有8家验光配镜机构的14个场所通过服务认证。

智慧引领,建立近视防控数字化管理平台,实施视力健康电子档案管理,在5所试点学校推行学生“视力健康码”制度。探索实施验光配镜机构数字化监管,守住经营主体资格的第一道“关口”,强化眼镜产品质量抽检和计量专项检查,推动经营者落实质量主体责任,持续提升验光配镜整体服务质量。

以“技术精度”提高“农贸市场服务热度”

在李沧区睿星农贸市场,“绿色理念+科技场景”打造的智慧型体验感无处不在。农贸市场采用低碳环保材料进行全面升级,并搭建智能化监控网络、数字化公共安全应急响应平台,实现30余项可视化服务。市场内配置的1台智能显示大屏、46台数据采集电子秤和65个信息公示屏,覆盖市场蔬菜水果、肉品海鲜等9大区域,实现快检结果、商户证照资质、当日价格等“一云多端”集成显示,为消费者放心购物提供了数字化保障。

在兴山路农贸市场,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打响了“市井中的青岛景点——交运温馨市场”特色品牌,走出“嫁接”旅游文化的新路子。“青岛特色+文化传播”打造的多元型农贸市场,不断建立健全标准化服务流程、菜单化服务模式,挖掘滨海文化、李沧“烟火”等服务提升渠道,融入青岛人文、历史、民俗等趣味元素,提高农贸市场服务吸引力。

在湘潭路农贸市场,“社区参与+共享共治”的特色成功打造出了自治型农贸市场,聚焦服务认证,建立覆盖68家商户的“门前三包”制度、文明业户评选制度,变“市场管”为“大家管”,共同构筑自治新模式。睿星农贸市场、兴山路农贸、湘潭路农贸等3家农贸市场获评全国首批服务认证农贸市场,发挥社区筹建优势,激发经营单位、业户“主人翁”意识,为周边居民提供更高质量的便民服务。

以“服务力度”提升“三同产品认证速度”

细心把脉定向,摸清实情力求准确。李沧区全面启动预包装食品“同线同标同质”认证工作,把出口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引入内销市场。深入35家食品生产企业实地核查,全面掌握企业生产流程和产品质量体系,根据对外贸易的产品类型、质量标准、国际规范等,筛选出能够开展“三同”认证的食品生产企业和产品。

用心精细诊断,技术支撑力求全面。邀请专家,共同深入分析预包装食品生产企业执行标准与国家强制执行标准、国际先进标准的差异性,研讨“三同”认证与企业产品的可行性及结合点。协调认证机构对企业的生产设备、检验设备、生产工艺以及质量关键控制点等方面对标“三同”认证评审标准进行精准指导,为企业量身定制“专策”。

尽心对症开方,靶向发力力求优胜。帮助企业牵线搭桥加入青岛内外贸一体化“三同”工程促进会,搭建政府主管部门、行业服务机构和内外贸企业三方协同推进桥梁。精简转内销产品强制性产品认证程序,建立“三同”产品强制性产品认证绿色通道。2022年9月,青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同线同标同质”预包装食品认证,成为全市首家获此殊荣的食品生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