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谈丨一碗山东粮里的“加减乘除”

2023-03-08 09:03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阅读 (56540) 扫描到手机

今年,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军,把自主培育的济麦种子带到了会上。

这黄灿灿的种子可不一般:济麦系列品种覆盖面积达到了全国小麦总面积的10%,其中济麦22作为公认的超高产、多抗、优质中筋小麦品种,近10年种植面积居全国首位。

同一时刻,绿油油的麦田里,山东有关粮食生产的专项行动——“万人下乡·稳粮保供”农技服务行动正火热进行。

从2月23日开始,山东1.8万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到一线,帮农民春管春耕春种,万人下乡,科技壮苗,稳粮保供。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作为农业大省的山东,在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上举足轻重。从几组数据,可以看到“山东粮”的分量。

——2022年,山东粮食总产1108.76亿斤,连续9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

——2022年山东粮食增产8.62亿斤,占全国总增产量的11.6%。

——山东用全国6%的耕地和1%的淡水,生产出了约占全国8%的粮食。

在“端牢中国饭碗”这件大事上,“山东粮”是实实在在“能打”。

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我常说两个必保,一个是粮食饭碗中国必须端牢,再一个制造业必须筑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必须靠自己解决这两个问题。

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山东牢记“国之大者”,做好“加减乘除”,让粮仓更满。

“加”,就是千方百计增产。

粮食播种面积、单产,决定粮食总产量。山东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将粮食生产任务细化分解到市, 2022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完成12558.3万亩,比2021年增加25.65万亩。

提升粮食单产,山东创建“大面积提升单产”示范推广田,支持“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1年底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778万亩,2022年又新建665万亩,今年还将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40万亩。

“减”,就是千方百计节约和减损。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作为全国唯一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双过亿”省份,山东是妥妥的粮食消费大省。山东制定节约粮食的行动计划,让“光盘行动”进餐厅入家庭,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减损也很重要。如果我国粮食减损一个百分点,相当于减少损失600多万吨,可以多养活约1600万人。作为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和加工转化大省,山东率先出台粮食减损行动方案,推进粮食全链条节约减损。

“乘”,就是为种粮插上科技翅膀。

装满中国粮,出路在科技。山东自主培育品种——“齐黄34”,在黄河口盐碱地上,以亩产329公斤实现单产新突破;济麦系列、山农系列、登海系列等一大批小麦、玉米、大豆高产稳产品种被选育推广,科技创新带来的“乘法”效应显现。山东下大气力在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上求突破。聚焦种源自主可控,实施农业良种工程;聚焦盐碱地综合利用,打造盐碱地创新高地。

“除”,就是破除不利于粮食安全的问题。

山东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确保“农田就是农田”“农田全是良田”。

山东完善粮食作物防灾减灾监测应急机制,应对旱涝灾害;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免除种粮农民后顾之忧……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抓好粮食生产,离不开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各地各级继续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让种粮农民有账算、有钱挣、得实惠。

三月,是耕耘的时节。不负春光种希望,山东将用一个个丰收,打造“齐鲁粮仓”,为中国饭碗装上更多山东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