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区丨学业与创业,并非是道选择题

2023-03-11 06:33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232983) 扫描到手机

本期话题

大学四年赚百万,到底是不务正业还是人生赢家?近日,网友王先生晒出自己就读四川大学时赚一百多万的经历,他4年间靠卖零食、开发买卖旧书平台、提供学霸付费辅导服务、商业辅导服务,并拿到多项创业大赛奖金,毕业时银行卡里达到了七位数,由此引发热议。不少网友说“我酸了”,感叹“这绝对属于老天爷追着喂饭吃,主业是赚钱,上学却成了副业”;有人支持这种实践历练,给予肯定,但也有人质疑这是否是值得追捧的“榜样”?担心这类“赚大钱”的案例会带偏大学生:现在对创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学生时期创业就成功的人毕竟是少数,如果年轻人眼里只有赚钱没有学习,竭泽而渔,只会浪费了宝贵青春。

4年大学赚百万,不宜成为追捧“榜样”

□特约评论员 熊丙奇

4年大学赚100万,有不少网友说:“我酸了”。其实,该怎么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这是因人而异的。每个同学都应该规划适合自己的大学生活,让大学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多年前,我国教育部门就出台了鼓励在校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但真正在大学求学期间就选择创业的学生并不多,因为创业不仅需要资金支持,更需要合适的项目,以及经营好项目的运营能力。总体看来,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并不高。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者比重偏低,创业成功率较低,2019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仅为1.6%。

因此,能在4年大学求学过程中一边学习,一边创业赚到100万的,只是凤毛麟角,不具备代表性。如果把其作为“榜样”加以追捧,就可能因盲目跟风,而陷入学业、创业“顾此失彼”或者“学业不成,创业也不成”的困境。

有大学生一进校就想兼职打工挣钱,但这种做法并不一定可取。把过多时间用于兼职、打工,很可能出现影响学业的问题。因此,究竟兼职打工适不适合自己,还需要学生进行理性评估。

每个大学生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大学学业以及职业发展规划,这样才能在大学里收获属于自己的成长。不要羡慕别人“赚大钱”,而要分析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为实现这一目标,该怎么利用好大学时间。

对待大学规划,我国大学生存在两个值得注意的倾向。一是过于功利,一进大学就完全围绕考研、就业,而不是自身的能力、素质提升进行大学规划;另一个倾向是,完全没有规划,得过且过,甚至沉迷网络、游戏,消耗青春时光。

前者过于功利的规划,会影响大学生接受完整的大学教育,最终也影响长远的职业与事业发展;后者则误将考上大学作为成才的终极目标,而进大学后就不再努力奋斗。

对此,我国教育部门已明确要求高校要严把质量关。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59.6%,这也要求高等教育必须进行创新改革,实行宽进严出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也才能让每个学生在严格的培养要求下,有一个精彩、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作者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努力奋进、脚踏实地,永远不会过时

□特约评论员 高存玲

大学该怎样度过?对每位学子来说,这都是一道无法回避的考题。毕业于四川大学的王先生给出了与众不同的答案。四年间,他通过卖零食、开发买卖旧书平台、提供学霸付费辅导服务、商业辅导服务等积累了百万财富。当教育和金钱产生关联,总能引发讨论并引人不安。王先生是否是一个值得模仿的榜样暂且不论,但王先生展现出的努力奋进精神和脚踏实地作风,在我们这个时代永不会过时。

王先生的故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另一个大学生励志人物:洪战辉。家境贫寒的洪战辉12岁就担当起照顾妹妹和父亲的重任,通过打零工维持学业和生计。当其他舍友在寝室里打游戏、喝可乐,王先生却骑着三轮车到处送货收书。与同龄人相比,洪战辉和王先生都经历了太多心酸和坎坷,付出了更多艰辛和汗水,也同样赢得了更加精彩的人生。

大学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经历,大学的首要目的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和锻炼才干。网友对王先生的看法不无道理:赚钱不能成为大学的首要目的,也不是每个大学生都适合创业。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王先生确实算不上是一个值得追捧的榜样。但是,王先生那拒绝躺平的姿态无疑值得每个大学生学习。

不知从何时起,“躺平”成为一个网络热梗。“躺平”心态也在大学生中扩散,成为某些大学生的处世态度和人生哲学。从紧张的高中过渡到相对轻松的大学,多少大学生在迷茫中徘徊,在徘徊中“躺平”。上课敷衍了事、考试得过且过,在玩游戏、刷视频中度过一天又一天,“躺平”的大学生让高等教育工作者心急如焚。河南大学教授在毕业典礼上语重心长:“累了可以躺平歇会,可不敢一直躺平啊!”武昌理工学院校长在开学典礼上谆谆教导:“大学不是保险箱,也不是伊甸园,大家千万不能有‘坐等’‘躺平’的思想。”

王先生引人关注的不仅仅是他那超乎常人的赚取能力,更多的是他那与众不同的大学生涯,我们期待王先生的努力奋进和脚踏实地在更多当代大学生身上出现。

(作者为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

别把上学创业这件事简单化庸俗化

□特约评论员 宋守山

近期,网友王先生的大学经历引人注目。他在四年大学期间,通过自己的各种努力,在毕业的时候银行卡里存款到了七位数。有人羡慕,有人质疑。本来,同一事件,各有褒贬,再正常不过。但如果非要说对王先生此种案例过分宣扬,会不会带偏大学生之类,就让人不禁想问一句,合法劳动赚钱,怎么就有点羞羞答答的味道呢?

先入为主的道德批判要不得。估计批判他的有些人,一听说人家一边上学一边“赚了大钱”,就想当然地认为耽误了学业。听起来,好像赚钱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一样,这种论调纯属酸葡萄心理,人家王先生合理合法地赚钱,难道有什么错吗?总不能一说到“赚钱”就想到人家整天“不务正业”吧?否则,这联想也有点太丰富了。再说,仔细看一下王先生的“赚钱履历”,人家开发了买卖旧书的平台,还拿到了多项创业奖金,这些经历应该是做到了学以致用,特别是开发平台,所用的IT知识,应该和卖零食的难度不一样。

人们应该去思考的是,读大学到底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毕竟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有主要的任务。那么,大学时期的主要精力当然要放在学习上,基于自己的努力学习,为毕业后的发展去积蓄能量。如果将学会生存包含其中的话,那么能够自己赚钱,且收入不菲,无论从哪种角度而言,都是一种成功。然而,读大学除了要学会生存的技能,有一技之长,能够毕业后立足社会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养成自己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如果以赚钱为例的话,这种持续学习的能力不仅只是现在赚钱,还要拥有持续赚钱的能力。

我经常跟学生说,不反对他们去“创业”,特别是原始积累的初期,也不反对去摆地摊。但他们应该知道,摆地摊绝对不是也不应该作为最终目标。如果认为去摆个地摊就是“创业”的全部,那就是把创业这件事简单化和庸俗化了。说到底,读大学跟上学期间赚多少钱没关系,这段人生经历关系的是你未来如何去面对这个世界。

(作者为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媒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

互动留言

@极目新闻屈旌:

选择一边读书一边创业,本质上并无区别,都是对自我发展路径的一种探索。探索成功了,就继续下去,探索不成功,就从头再来。不怕失败,不断试错,不懈奋斗和成长,这不就是年轻最大的优势吗?

@阿慧妈妈:

他人成功与否毕竟是他人,作为大学生要考虑自己的发展,积极提升锻炼自己的能力,综合能力强的人才能在社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正经说个事儿:

过度宣扬和追捧这件事,那与此前被学生轰下讲台的某教授在讲座时大谈“读书就是为了赚钱”有什么区别?

@徐汉雄:

道路千万条,努力第一条,只有不断进取,发奋努力,才能抓住机遇,实现人生抱负。男子大学4年赚100多万,羡慕之余,不妨看其背后的积极努力。

@王彬:

真正应该担心的,或许不是一些大学生热衷创业、兼职,而是有些大学生只会用一句“我的青春很迷茫”,去搪塞最好的四年时光。谁的青春不迷茫?只有去试、去冲、去干,才可能实现从0到1的转变,敲开新世界的大门。如果只会在“0”处原地踏步,这世界的五彩缤纷,就可能与你无关。

@悦熙悦聊:

大学这个平台给予我们的,不是让我们进去享受,而是让我们进去学习知识、让我们施展才华的,我们该学习就努力学习,该展示自己就尽情展示自己,哪怕是去坚持做一项自己热爱的运动,这都是大学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