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子29年,盼儿吃上初一的饺子!人脸识别改变家长被动寻亲困境,家长盼望更多资源投入

2023-12-21 21:26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76385)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孙桂东

寻找两个儿子29年,最大的愿望就是这个春节,能吃上那碗准备了29年的饺子;为了信息能扩散,一天直播10多个小时……看到丢失26年的解清帅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团圆以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寻亲家长们再次看到了希望。记者采访寻亲家长了解到,不少孩子失散的时候只有几岁,而且很多买家并不支持孩子出来采集血样。这给想要通过DNA比对寻找孩子的家长带来了困难。而现在通过最新的科技手段,将父母以及孩子小时候的照片提交以后,会得出一个模拟的图像,采用人脸识别的模式,就能实现单向的寻亲。由于工作量大,不少孩子家长盼望能有更多的资源投入,让寻亲家长们更快团圆。

冒着严寒到村里寻找

寻子29年,哪怕回来一个也好

“从30岁找到了60岁,还有一个多月就找了30年了,哪怕这个春节先回来一个也好”。1995年9月28日下午5时左右,6岁的元元和5岁的弟弟豆豆在河北廊坊大成县大广安乡仰止村村边玩耍,不幸被坏人抢走。两个儿子走失,让元元、豆豆的妈妈陷入了绝望。

29年的寻子路,让这个家庭吃尽了苦头。回想起来,这一路全是眼泪和辛酸。以前网络不发达,如果出去找孩子,都需要村里开介绍信。村委会,派出所都要盖章,他们才能拿着介绍信到处找。29年,她走遍的全国的每一个地区,有些地方去了十多次。

为了支撑找孩子,她跟丈夫两个人做了分工。丈夫在家做了一个小生意,她负责在外面寻找元元、豆豆。如果生意忙了,她就回家帮忙。如果需要出来寻找的时候,丈夫也会一块帮忙寻找。

“这两年回来的孩子特别多,”元元、豆豆妈妈说,虽然不是自己的孩子,但每一个家庭团圆的他们都感到高兴。寻亲家长从孩子回家这件事上,看到了更多的希望,让他们有了更强大的信仰。

每年春节都是一家人最难过的时候。按照当地习俗,每个春节的初一都要吃饺子,也象征着一家人的团圆。29年以来,每个大年初一她都会多盛两碗饺子,多放两双筷子。看着那两双筷子没人拿,两碗饺子没人吃下,内心非常难受。

踏上下一个寻子的路途

过了春节,她就61岁了。元元、豆豆妈妈说,人生中最美好的30年,没有一天是开心的。这两年,公安部门采取了团圆行动等,越来越多的孩子回家了,这样寻亲家长们看到了希望和光明。她不希望寻找30年,一个孩子都没有找到。

“哪怕腊月二十九回来,也能给自己一个交代,”元元、豆豆妈妈说,哪怕先回来一个孩子也好,他们一家人也有继续下去的动力。

直播、发视频寻亲,最不愿成为网红的“网红”

2003年4月15日,在京市通州区永顺镇新建村的一个胡同口,2岁零8个月的姚一飞被人抱走。当时,姚一飞妈妈正在家里做饭,听到孩子的呼救后立即跑出来,已经没有了孩子的踪迹。

儿子丢失以后,姚一飞妈妈就开始了21年的寻亲路。孩子只有两岁八个月,身高有85公分左右,肤色偏白。 希望广大的网友能够帮忙寻找一下,孩子丢的时候正赶上非典。在这个特殊时期,可能会有一些人有印象。

姚一飞妈妈说,寻子的路上他们吃过的苦头,自己都已经记不清。有时候,他们得到的信息在偏远的山村。他们徒步进入调查的时候,很多人都非常排斥。有些寻亲的家长,还遇到过被围攻的情况。杜后琪的爸爸有一次跟其他家长一起到村里找孩子,为了掩护其他家长快跑,后背甚至被砍了两刀。

“不论是什么危险或者艰苦都不怕,最怕的就是没有线索,”姚一飞妈妈说,寻找孩子的这些年,现在网络成为他们的主阵地。通过网络直播,不断地有网友提供信息。而且,这些信息比较可靠,发现了相关信息以后,他们就会去到现场调查核实。

“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我们都拿着村里的介绍信全国各地找人帮助,”姚一飞妈妈说,由于时间还有经济条件的限制,每年能核实到的线索非常有限。短视频平台的出现,让他们看到了更多可能。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只要有时间,姚一飞妈妈都是开启了直播的状态。一天下来,最少有十几个小时,晚上经常到11点才下播。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她也会起床直播。在她眼里,直播间仿佛随时都会有一束光照进来,点亮他们的寻子路。

在村里直播,通过网友寻找线索

对于寻亲家长而言,他们最渴望的就是被关注,被看到。“对于他们而言,每一条转发就是一个希望”,姚一飞妈妈说,她的抖音账号是寻子姚一飞,而每个寻亲家长都是以这样的方式来起名字。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记住他们,帮他们找到相关的信息。

17年的青春全部在寻亲

因为有更多的共鸣,不少寻亲家长开始报团取暖,互相帮助。为了提高效率,南方的寻亲家长会随身带着北方家长的寻亲信息,北方的寻亲家长会带着南方家长的信息,只要经过一个地方,他们都会互相帮忙扩散。

2006年12月3日凌晨1点左右,年仅8个月大的小男孩姜甲儒在山东泰安肥城市王庄镇后渔村被抢走。

也是正是从那一年开始,27岁的姜甲儒妈妈成为了一名寻亲妈妈,踏上了漫长的寻子路。姜妈妈说,姜甲儒是二儿子,比大儿子小了一岁。当时,孩子还很小,只是在7个月左右的时候拍了一张照片。

“之前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妈妈,每天的生活那么平凡而又珍贵,”姜甲儒妈妈说,17年的寻子路经历了太多。为了照顾大儿子还有父母,丈夫在家里一个人承担了所有的活。每次听到有孩子的信息,她就提前把所有的事情安排好,像挤牙膏一样抽出十天半个月的时间,全国各地去寻找。

姜甲儒的母亲

在此之前,他们只能依靠两条腿走路,每到一个地方就张贴海报。“有些地方根本不让贴,其中的艰辛只有他们能知道,”姜妈妈说,由于一些线索比较集中,他们这些天南海北的寻亲人很快就互相认识了“当我帮助更多的人上岸,离我自己的孩子也就更近,”姜妈妈说,寻子路上很难,各种各样的办法都想到了。现在姜甲儒已经17岁了,为了方便寻找,她把大儿子的照片打印了出来。兄弟俩小的时候长得很相似,具有明显北方人的特征,都是大额头大宽脸。

“现在就想得到更多网友和社会好心人提供的信息,”姜妈妈说,17年的寻子路非常艰难,但是也有无数的好心人给了他们温暖,提供了很多重要的线索。每一条有价值的线索,他们都一一进行了核实。目前,没有一条是姜甲儒,还需要网友的大量帮忙与支持。

人脸识别让更多家庭看到希望

12月初,寻子26年的解克锋终于找回了儿子。据介绍,此次能够寻子成功,背后的人脸识别技术提供了非常大的助力。在寻子的过程中,很多人只有一张小时候的照片,有些甚至非常模糊。近几年,通过科技的助力,由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博士生盛建中成立的AI宝贝志愿服务队,可以通过算法将图像信息最大程度还原。同时,国内一家科技公司开发出“ 跨年龄同亲缘人脸比对算法 ”,可以模拟出孩子现在的图像,准确率也比较高。通过大数据人脸识别以后,会筛选出相关性较高的疑似者进行赋分排名,大幅提升寻亲效率 。

姜甲儒妈妈说,这让寻亲家长们看到了更多的希望。在此之前,他们之前只能不停地扩散信息,让更多的人看到。从2019年开始,公安部开展了团圆行动,通过对血样进行DNA比对,成功帮助很多寻亲家长圆梦上岸。

互相加油打气

元元、豆豆妈妈说,对于寻亲家长而言,DNA比对是被动的。如果孩子不想找家的话,即便是知道自己是被拐来的,他不去采血入库就没有办法比对。对于他们而言,采集血样比对需要双向奔赴。在寻亲家长看来,目前的人脸识别是最为快速有效的办法,这是一种主动的寻找方式,他们再也不用无休止的等待。

姜甲儒妈妈说,这些国内一家科研团队研发的软件。很多孩子小时候已经走丢了,他们将父母的图像采集以后进行研究,模拟出孩子现在大概的模样。然后公安部门通过相关手段,就能发现高度相似的孩子。

“对于我们而言,看到了更多的希望,但是背后的工作量也非常大,”姜甲儒妈妈说,不少地方的刑警都有联系,也帮她采集了人脸数据。但是,民警日常的工作量也很大,都在日夜奔波帮他们处理这些事情。他们希望能够更多的民警能参与进来,真正的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早日能够一家团圆。

愿望:

寻亲更是防拐,愿天下无拐

“所有的寻亲家长,都是义务的打拐志愿者、防拐宣传者”,姚一飞妈妈说,作为一名寻子家长,这些年尝过的苦辣酸甜几天几夜都说不完。每当深夜的时候,他们经常躲在被子里大哭,甚至某一个瞬间就压抑不住。

姚一飞妈妈说,从他们的亲身经历知道一个家庭走丢孩子,会面临的困境。因此,他们更不愿意看到别人再重蹈他们的覆辙。尤其是现在年轻的爸爸妈妈,出去的时候喜欢玩手机。走路的时候不注意,可能就在某个瞬间,孩子就走丢了。

在村里直播,通过网友寻找线索

“一刻也不能让孩子走出自己的视线,”姚一飞妈妈说,每一个寻亲家庭经历的苦难都是其他人难以感同身受的。很多人从20多岁就成为了一名寻亲家长,人生最美好的二三十年,全是在焦虑、痛苦中度过。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在盼望能够早点上岸。

“真诚的希望天下无拐,每个人都有一个团圆的家庭,”姚一飞妈妈说,这是每一个寻亲人的心声,也是他们共同的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