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聚焦|日本文学家大江健三郎去世,曾6次访华,与莫言是忘年之交,视鲁迅为精神导师

2023-03-13 23:31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13347) 扫描到手机

据日本NHK电视台3月13日报道,日本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3月3日因衰老去世,终年88岁。

日本媒体报道截图

大江健三郎出生于日本四国地区,于199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系日本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作品《饲育》获第三十九届芥川文学奖,《性的人》《个人的体验》获新潮文学奖,长篇三部曲《燃烧的绿树》获意大利蒙特罗文学奖。

大江健三郎一生都在反对军国主义复活,主张世界和平。这位日本文学的大文豪,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学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渊源。

曾6次访问中国

大江健三郎一生中曾6次对中国进行友好访问。

他于1960年作为日本文学代表团中最年轻的作家第一次访华时,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也见到了中国社科院首任院长郭沫若以及巴金、老舍、茅盾和赵树理等著名作家。1984年第二次访华时,他受到胡耀邦同志的接见。

随后,他又于2000年、2002年、2006年、2009年访问中国。

大江健三郎(来源:读卖新闻)

曾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日本文艺界有许多著名人士以正视历史闻名,大江健三郎就是其中著名的反战人士。他积极介入捍卫历史、维护和平的社会活动。2006年9月,大江健三郎第一次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过程中他面色凝重。随后会见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姜根福和夏淑琴时,大江健三郎鞠了三个躬。

“南京大屠杀时,我只有两岁,现在我71岁了。这一次,我对自己说,一定要到南京来”,“中国人在南京大屠杀之后的69年中,勇敢地去作证,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大江健三郎表示,回国后他将把为期一周的访问观感发表在10月份的《朝日新闻》上,“要告诉日本的年轻人”。

《我在暧昧的日本》收录了大江2002年访华时与莫言的对话,在清华大学和柏林的演讲,以及时事评论、文学创作谈和人生感悟等17篇随笔,对“暧昧”这一日本的国民性进行了深入批判和反省。大江说:“在并不遥远的过去,那种破坏的盲信,曾践踏了国内和周边国家人民的理智;而我,则是拥有这种历史的国家的一位国民”,“作为生活于现在这种时代的人,作为被这样的历史打上痛苦烙印的回忆者,我无法和川端一同喊出‘美丽的日本的我’。我只能用‘暧昧的日本的我’来表达。”

鲁迅的铁杆粉丝

大江健三郎对中国文学有着深厚的感情,曾在多个场合表达他对鲁迅、巴金和莫言等中国作家的敬意。

大江2000年9月29日在北京时曾说:“很小的时候,我就从母亲那里接受了中国文学的影响。可以说,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文学的血液,我的身上有着中国文学的遗传基因。没有鲁迅、郁达夫等中国作家及其文学作品,就没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的存在。”

2006年访华时,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主题演讲“始自于绝望的希望――北京讲演2006”,在演讲中回顾了自己从12岁起开始阅读鲁迅作品的经历,表达了对鲁迅作品风格与灵魂的深刻理解与感佩。

2009年再次访华时,大江健三郎来到了鲁迅博物馆。走进博物馆大门后,随行摄影师安排一行人在鲁迅先生大理石坐像前合影留念,及至大家横排成列后,原本应在坐像正面中间位置的大江却不见了踪影,大家转身寻找时,却发现这位老作家正埋头蹲在坐像右侧底部泪流满面……

大江健三郎在鲁迅纪念馆(资料图)

与莫言是忘年之交

大江还与我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是多年的好友。2002年春节,他为NHK制作的电视节目“二十一世纪的开拓者”专访莫言。大江健三郎陪同莫言回到他山东高密大栏村的家中过年,与莫言的家人交谈,晚上一起吃饺子度过中国的除夕夜。

大江健三郎与莫言(资料图)

莫言评价大江健三郎说:“大江先生是一个坦率的人,他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爱憎分明,绝不暧昧。他是那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将自己的写作与重大世界问题纠缠在一起的作家,因此他的文学具有强烈的当代性和现实性,因此他的文学是大于文学的。”

大江健三郎与莫言(资料图)

大江健三郎(右)与莫言在镜头前交流(纪录片截图)

谈到大江健三郎,莫言曾这么写道:大江先生毫无疑问是我的老师。无论是从做人方面还是从艺术方面,他都值得我终生学习。他总是表现得那样谦虚。他毫无疑问是大师,但他总是把自己看得很低。他紧张、拘谨、执着、认真,总是怕给别人添麻烦,总是处处为他人着想。因此,每跟他接触一次,心中就增添几分对他的敬意,同时也会提醒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

评论

“对中国最友好的日本作家”走了

文/韩浩月(专栏作家)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大江健三郎是一个熟悉的名字,但相较而言,对他的作品还是比较陌生的。这是因为,大江健三郎的书并不像村上春树、东野圭吾的作品那般畅销,而在风起云涌的影视改编潮中,也罕见大江健三郎的作品,仅有自传体小说《平静的生活》《饲育》以及《我们的时代》等被改编成电影。

但中国读者包括许多网民,对大江健三郎感到十分亲切,他是一位与中国往来颇多的日本作家,曾六次来到中国,每次前来都得到了隆重的欢迎。媒体的频繁报道,使得他身上聚结了很多“中国情缘”,说他是“对中国最友好的日本作家”并不为过。大江健三郎对鲁迅情有独钟,2009年访华时蹲在鲁迅石像前失态痛哭的情形,曾让陪同者不知所措。

大江健三郎曾预言莫言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数年之后,他的预言变成现实。莫言曾评价过十位诺奖获得者对自己的影响,其中包括大江健三郎。“无论是从做人方面还是从艺术方面,他都值得我终生学习”,莫言的这句评语,在肯定大江健三郎作品价值的同时,也罕见地从人格魅力的角度表达了推崇。

和奈保尔被称为“印度的背叛者”一样,大江健三郎对日本来说,也可谓是“故乡的敌人”。

他对日本的批评涉及方方面面:在文学上,他认为日本文学在世界文学格局内处于一种“模棱两可”的尴尬状态;在文化上,他觉得当代日本传统文化走上和西方现代文化的对立,是“国粹主义”的表现;在历史上,他主张犯有战争罪恶的日本,只有不断反省,才能得到原谅并与世界进行平等交流。

批评家弗雷克·詹姆逊曾评价说:“大江健三郎是日本最尖锐的社会批评者,从来不认同官方和传统的形象。他和日本其他作家都不一样,最无日本传统的陈腐的民族主义气息……”

大江健三郎大学时期研究萨特,并受萨特影响在毕业后转向文学创作。他的作品一向重视哲学性与批判性,成年后思想与生活中的遭际,也使得他对社会问题与事件等高度敏感。

他的代表作《个人的体验》,写的普通人面临生活黑洞时的痛苦与无助。而从这种个体体验中也能看到人类普遍具有的伤痛,“痛苦的人终将得到痛苦之后的果实”——大江健三郎如是说。

大江健三郎的公众形象是平和、宽容、笑容可掬的,但他并不掩饰自己生活中真实的一面。比如,他外出时拒绝喝酒,因为喝多了容易和别人打架;他有抑郁症,每隔两三年都可能会发作一次;他为自己不断被追问与三岛由纪夫之间的糟糕关系而烦恼;他总是想摧毁自己的声音,他每晚要喝一杯夜酒才会上床睡觉……

通过这些不难发现,作为一名享誉世界的作家,身为普通人的大江健三郎,一样无法摆脱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所带来的情绪扰动,而用理性的观念与多元的文学手法,来表达盼望与期冀,正是大江健三郎的意义所在。

大江健三郎的人与作品,不是由“阴柔”“丧”等构成的日本文化所能诠释或涵盖的,他对中国唐代文化、东方禅宗哲学与美学、西方现代思想与文化,都有着深刻的理解与使用,他通过言论与作品所传递出来的开放、外向的精神,使他真正拥有了“世界作家”的身份。

大江健三郎离世了,但他留下了大量的小说、随笔集与演讲集。阅读这些,或能更好地走近这位作家的内心,走近他代表作诞生之时的日本,并借用他的视线,打量已经过去的世界。

链接

一份书单带你走进他的世界

《饲养》

作者:[日]大江健三郎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译者:李硕

内容简介:1958年,凭借《饲养》一书,大江健三郎以职业作家的身份正式登上日本文坛并获得第39届芥川文学奖。小说的故事背景设定在二战期间一个偏远闭塞的乡村。这个古老的村庄几乎与世隔绝,外边的战火烽烟丝毫没能影响到它。有一天,一架美战机的突然坠落打破了村子往日的宁静,一个像“猎物”似的黑人兵闯入村里,被村里人俘虏并“饲养”。故事主人公都是未成年的少年儿童,借助儿童的视角,作者批判了隐藏在人自身内部的暴力倾向,同时表达了心中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个人的体验》

作者:[日]大江健三郎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译者:王中忱

内容简介:大江健三郎在他的创作中,系统地表述了一种新的文化救赎的思想,即在无神时代里寻求文化救赎与自我拯救。《个人的体验》一书就是其文学思想的体现。小说以广岛这个在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城市为背景。小说主人公鸟的妻子生了个残疾婴儿,使他的生活陷入艰难的处境。主人公鸟首先选择了逃避,他把婴儿扔在医院,并设法让其衰弱而死;自己则钻入旧情人火见子的温柔乡,试图麻痹自己。经过漫长的心灵炼狱,最后,鸟终于幡然醒悟,勇敢肩起自己的责任,决心和残疾婴儿共同坚韧地生存下去。

《万延元年的Football》

作者:[日]大江健三郎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译者:邱雅芬

内容简介:《万延元年的Football》是大江健三郎的代表作之一。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鹰四反对日美安全条约受挫后回到自己的家乡,离群索居在覆盖着茂密森林的山谷里,效仿一百年前曾祖父领导农民暴动的办法,组织了一支足球队,并鼓动以暴动的方式来抵抗政府政策的故事。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巧妙地将现实与虚构,现在与过去,城市与山村,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交织在一起,描绘出人性、历史、现实的纠葛。诺贝尔文学奖评审评委会认为它“集知识、热情、野心、态度于一炉,深刻地发掘了乱世之中人与人的关系。”熟悉大江健三郎的读者不难发现,大江健三郎的不少作品以森林为背景,这是源于大江健三郎出身于森林峡谷。在他看来,森林是想象中的乌托邦,是人们获取再生的地方。

《定义集》

作者:[日]大江健三郎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译者:许金龙

内容简介:《定义集》是大江健三郎的随笔集,集合了大江健三郎2004年6月至2012年3月发表在《朝日新闻》专栏上的七十二篇文章。这些文章记录了其六年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忧所虑。讨论的话题涉及父子关系、危机与未来、人与世界、战争与和平,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对写作、对阅读的思考。

《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

作者:[日]大江健三郎 口述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译者:许金龙

内容简介:通过大江健三郎的小说,读者能够看到他的思想,而这部口述自传则能让读者了解到更为近距离地接触到这位杰出的作家。该书由大江健三郎本人口述,尾崎真理子采访整理而成。书中,大江健三郎谈了自己的童年、故乡和亲人;谈到了流传在故乡人口中的历史故事;谈到民间文化对他文学创作的影响;谈到了他的学校、恩师和朋友,以及他的婚姻和家庭生活。此外,他还谈到了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等日本当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的交往,讲述了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一些逸闻趣事。值得一提的是,他还在书中对村上春树、吉本芭娜娜等当红日本作家的作品进行了严谨的分析,介绍了自己与米兰·昆德拉、加西亚·马尔克斯等人对政治和艺术等话题的讨论。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综合自新京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潮新闻等,书籍封面源自出版社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