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高效太阳能光伏材料”下线!临沂这一项目正式投产!
3月22日上午,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高效太阳能光伏材料”正式下线和临沂高新区产业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沈自亮 临沂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张培楠 中科天问(临沂)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临沂高新区产业发展及项目相关情况
临沂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10月,2011年6月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是全国革命老区中第一家国家高新区,现辖2个镇街,总面积16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万。近两年来,临沂高新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形成了“谁英雄谁好汉、招商引资项目见”的比拼热潮,累计引进产业投资项目100余个,总投资400亿元以上,临沂高新区已成为外来投资的首选之一,逐渐形成了“四大产业发展优势”。
一是区位交通优越。临沂高新区位于城区西南,是中心城区重要组成部分,临枣高速、临枣铁路沿区而过,陶然路、沂河路“双高架”横跨东西,西外环、西中环纵贯南北,拥有京沪高速“双出口”,与即将建设的京沪高铁二通道兰陵站相邻,形成了“五纵五横”的道路主框架。
二是创新要素集聚。临沂高新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获批建设山东省大学科技园,代表临沂首次承办国家级科技赛事——中国创新挑战赛,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259家,现拥有国家级孵化器2家、省级2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全市第2,获评国家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海智计划工作基地等国家级平台4个,培养省级以上科技领军人才团队17个,万人专利密度全市第1。
三是产业基础扎实。临沂高新区将电子元器件、医养健康、信息技术3大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打造,电子元器件产业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医养健康产业实现了生物技术、医药制造、医疗器械等多板块布局;信息技术产业集聚了全市70%以上的大数据应用企业,龙湖数字经济集聚区获批全市唯一一家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园区、省级大数据产业集聚区。
四是发展环境优越。在全省开发区率先探索“区镇同权”改革,将242项民生事项下沉到镇街,先后与20省240地建立跨域通办协作机制,构建了“一区两中心”15分钟惠企便民服务圈。制定出台“高质量发展十条”等惠企政策,为企业提供从落地到投产、从发展到壮大的一揽子帮扶措施。
2022年以来,临沂市把新能源作为产业发展突破点,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统筹现有资源,推动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在光伏、储能等设备制造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中科天问太阳能光伏材料项目就是最具代表性的新落地项目之一。
项目于2022年9月7日签约后,高新区立即列为重点项目成立专班专项推进,安排专人帮办代办,项目专员驻厂办公,提供全流程精准指导服务,有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目前一期600兆瓦光伏材料生产线已全面投入使用,首片高效太阳能光伏材料成功下线。项目二期计划建设光伏智能制造产业园,打造中科天问全产业链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将为临沂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产业链条按下“快进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临沂高新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突破高新”工作要求,锚定“科技创新示范区”“四新经济孵化地、集中区”发展定位,聚焦“突破高新”工作要求,按照“1381”发展思路,提出“1个提升、3个攻坚、3个深化”工作路径,全力推动经济发展在量上有大增长、在质上有大提升,努力以“高新之为”服务“临沂之进”。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客商至上、服务第一”的理念,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创造最好的环境,提供最优的服务,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高效太阳能光伏材料”正式下线相关情况
中科天问是基于互联网思维立足能源电子的新能源企业,秉承科创兴国,发轫科技赋能,立志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互联网协会、中科院相关所的指导下把光伏技术赋能全球,引领世界!当前中科天问在临沂以光伏材料为切入点,积极引入央国企共同赋能临沂新能源业态,构筑包括光伏电池片、储能电芯等光、储领域全新商业模式。
中科天问光伏材料项目由中科天问(临沂)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于2022年9月7日签约,当月15日开工建设,项目分两期建设,总投资18亿元,建设2400兆瓦太阳能组件全自动化生产线及相关配套产品生产线。其中一期工程使用马厂湖兰华科技产业园15600平方米车间,投资2.18亿元,建设1条600兆瓦光伏材料生产线,设计总产能每年600兆瓦。
从今年正月初五开始,经过近一个月的设备调试,目前第一片182光伏材料已经正式下线,标志着我们已经正式投入生产;今年预计完成产值6亿元、税收2400万元、解决就业岗位200个。
今年下半年,我们还将启动二期项目,计划征地300亩建设绿色低碳科技产业园,我们将沿着标志性产业链—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共同体的发展路径,建设包括组件、边框支架型材、线盒注塑、逆变器、电化学储能等组装生产线及配套原材料生产线;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实现年产值60亿元、税收2.4亿元。今后,中科天问产业发展基地将成为临沂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板块。
答记者问
01 请问临沂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优势有哪些?
有三个方面。首先,临沂市委市政府对于新能源行业的高度认可,让临沂的新能源行业发展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指引。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提出“双碳”目标后,新能源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22年12月31日,临沂市政府下发了《临沂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新能源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布局和扶持,力求沿着“标志性产业链—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共同体”的路径,将新能源行业打造成临沂实现两年万亿目标的重要一极。
其次,临沂特有的物流和仓储优势,临沂是全国著名的物流之都,现代化的商贸物流体系能够有效降低物流成本。设有内陆港,方便光伏产品出口。
再次,临沂的光伏发电装机量全省乃至全国领先,已有一定光伏产业基础,能够快速实现产业链资源配套,中科天问也将引入战略合作单位为临沂完善光伏产业配套,降低生产成本。
02 据了解,中科天问去年签约后仅隔一周就开工了,高新区如此高效是怎样做到的?
早在2019年6月,临沂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就印发了《高新区投资项目“多评同审”“多证同颁”拿地即开工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化“一次办好”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高新区投资项目早落地、早开工。同年10月,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也印发了《关于实施工程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指导意见》等通知,指导我们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工业及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审批效率。
此后,高新区始终坚持“发展为要、项目为王”理念,坚持“快”字当头,在保证质量、依法依规前提下,确保项目快建设、快推进、快见效。
2020年9月,在高新区多部门共同努力下,我们做到了一企业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仅3小时,同时颁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质监合格证、安监合格证、施工许可证、不动产权证”,实现“六证一合同”齐发。
2021年、2022年,高新区深入总结“拿地即开工”经验,积极推广复制“拿地即开工”经验,继续完善“拿地即开工”机制,实行“店小二”“保姆式”服务,不断创新、多措并举,推动“拿地即开工”常态化、长效化。
中科天问项目于2022年9月7日签约后,高新区立即将其调整列为重点建设项目,成立专班专项推进,制定项目落地投产路线图、时间表,安排专人帮办、代办手续,项目专员驻厂办公,提供全流程精准指导服务,有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实现了项目签约1个月内落地建设,5个月内投产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