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半边天丨14年如一日,她是5300余名残疾人的“妈妈”,从残疾人家属到为更多残疾人服务

2024-03-06 22:22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49490)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陈亚梅

5300余名残疾人的“妈妈”,从事残疾人事业14载,对残疾人有爱心、耐心、专心的吴爱华在近日被评为山东省三八红旗手。3月5日,记者来到位于即墨区通济新经济区的祥泰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见到了中心主任吴爱华,听她讲述这背后的酸甜苦辣。

5300余名残疾人的“妈妈”,为他们搭建起一个温馨社区

今年53岁的吴爱华,扎着马尾,身着“白大褂”,脸上笑意融融,她正在中心2楼的美丽工坊与三名残疾人一起织毛线。她拉着刘小如(化名)的手说:“你的手比我的还白,你织得手套正好。”刘小如(化名)2012年就来到了祥泰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她是精神残疾人,经过治疗和她沟通没有障碍。50岁刘小如(化名)告诉记者:“我在这里10多年了,吃得好、住得好、洗澡也方便,吴主任待人和气。”

随后,吴爱华来到了残疾儿童康复区域,与他们一起打鼓唱歌。一路上大家叫吴爱华的称呼各式各样,“吴主任”、“吴阿姨”、“吴大姐”……吴爱华热情回应,并不时停下来说几句家常话。

  吴爱华(左一)

吴爱华带领着10多位孩子表演非洲鼓,还伴有一些手部节拍,他们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一首歌的表演。吴爱华轻轻把旁边小女孩散落的头发捋到耳后。22岁的小女孩康康(化名)告诉记者,自己在这里很好,老师像爸爸妈妈一样关心她,平时上各种课,音乐课、体育课、手工课……也出去玩,去海信探索中心、海边、海军博物馆等地方。

奶茶室、美甲室、舞蹈室、音乐教室、缝纫室、手工间……在这里应有尽有,好像一个小社区,残疾人也“各司其职”,喜欢跳舞的就去舞蹈室,喜欢剪纸的就去剪纸,还可以做手工活给自己赚零花钱去超市买东西。

记者来到辅助性就业车间,有近百号残疾人在这里做手工。 “我们托养中心创新出‘医养康教工益’六位一体的全方位、全周期的残疾人老年人综合服务模式,给残疾人提供从出生到去世整个生命周期的服务。”韩江说,“同时,我们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参加编织、缝纫、做手工皂、剪纸、直播等辅助就业项目,让他们活动的同时也有获得感。”

“中心现在入住了700人左右,工作人员100人左右。现入住的残疾人年龄段比较全,0-18岁可以在这里进行康复教育,18岁后不享受康复的福利了,如果是没法就业的重度残疾,可以办理托养。有一些没有低保,年轻有工作能力的残疾人可以在这里就业。目前这里有120人左右在工作,祥泰为他们投保发工资,一天工作4个小时。”吴爱华说。

在辅助性就业车间做手工

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是吴爱华坚持的服务,她说:“每个残疾人的情况不同,这里很多精神有问题的残疾人,他们的发病成因各不相同,所以要了解他们的过往与经历,再依据情况治疗。工作人员和我反映豆豆对她特别有敌意,我了解到豆豆的发病原因是丈夫出轨,照顾她的工作人员年轻且漂亮,猜测可能与年龄样貌有关,换了一个年长的工作人员,豆豆很配合治疗。”

祥泰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是吴爱华一手创办的一家“民办公助”的非营利性服务机构,14年来在医疗康复、助残养老、精神卫生、特殊教育、就业培训、慈善救助等领域累计帮扶16000余人。吴爱华说:“现在祥泰共服务5300余名残疾人,除了祥泰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700多名寄宿托养的残疾人外,还有4700多名残疾人由5个分布在各街道与社区的‘小祥泰’进行服务。”

从残疾人家属到成立服务中心,顶着“骗子”质疑走家串户做工作

成立祥泰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与吴爱华的自身经历分不开。

“我曾经是一名医生,1999年毕业于济宁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因为家里姐姐有残疾,让我切身了解到家里有个残疾人多么不容易。” 吴爱华告诉记者,“2009年,我去给姐姐拿药,院长告诉我国家出台了残疾人托养的相关政策,把重度残疾人集中免费照顾,当时我觉得这个政策特别好,有了这样的托养机构,既能减轻家人的照料负担,又能减轻家人的经济负担。”

吴爱华马上回家搜索相关材料,并到各业务部门咨询。“自己照顾过残疾人,所以很了解家属的感受。得知这个政策马上要落地了,就有了开办一家残疾人托养中心的想法。”经过了两个月的筹备,2010年8月27日祥泰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正式运营了,这也是青岛市首家“民办公助”非盈利性残疾人综合服务机构。

祥泰公益直播间

“刚开始大家根本不了解这个政策,去参加人家里讲述,他们以为我们是骗子,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后来就和村里的干部一起说明这是政府支持的政策。”吴爱华说。

十四年前的农村,还有很多土路,家畜在院落里放养,刚开始吴爱华没经验,穿着高跟鞋和裙子去到农村,高跟鞋很容易卡在泥土里。院子里散落着动物的粪便,苍蝇成片在院子里,穿着裙子裸露的腿咬了好多包。

有一天吴爱华来到了赵成友(化名)的家里,她说:“他的房间里是坑洼不平的土地,房间里很暗,走在房间里差点崴倒,摸索着走到有炕的那间房,没看见人在哪里,听见他发出呜呜的声音才找到。他的胡子特别长,脸是黑色的,只能看见两个眼睛是白色的。我看见这样的情况心里很难受,他和我都是1971年的,却是这幅模样。”经过吴爱华与赵成友(化名)的监护人沟通,他来到了托养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给他洗了澡,刮了胡子。“终于知道赵成友(化名)长什么样了,此后这些年他也一直在这里。”

在辅助性就业车间缝纫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更加深了我继续做下去的决心。”吴爱华说。仅仅两个月的时间,托养服务中心就有88名残疾人入住了。

身处一线的吴爱华有时还会面临危险,她到一个精神有问题的残疾人家里时差点受伤,“那个人的精神问题很严重,总打人,家里人拿他没办法,就用带着格栅的铁门‘圈’住他,平时用碗盛着饭从铁门的空隙处递过去。没想到我站在那里,他突然把那个铁碗扔向我,我偏了一下头才没被砸到。他的家里人都觉得没法让他来托养服务中心,但我还是坚持让他来试试,经过我们这里的医生给他治疗,他的转变特别大,让我印象深刻。”

无时无刻不把残疾人放在心上,不少员工跟着她一干十多年

这些年的吴爱华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康复中心,作为孩子的母亲,丈夫的妻子,父母的孩子,她有时也感觉有亏欠,她说:“很感谢家里人的支持,我的孩子也以我为荣,2019年我们获得了‘全国助残先进集体’,我女儿突然问我是不是去北京领奖了。她说,她的班主任告诉她,我们因为做好事获得了全国的荣誉称号,让全班的孩子都要有爱心。”

自从做了托养服务,吴爱华有时开车看见精神失常等重度残疾的人,也会下意识停车看看,就想找到他的家人,把他送到托养中心,“我们的工作人员也和我一样,看见重度残疾的人就会用心打听他们的情况。”她无时无刻不心系残疾人,出去开会住酒店未用的牙刷等洗漱用品会带回来,出去参加宴席的糖块也会带回来,参加完会议收集瓶子。有一次她又收集瓶子被一位领导看见,当即表示可以捐一些杯子。吴爱华说:“买的不锈钢或玻璃杯很容易成为‘武器’,有时他们会突然失常,拿杯子砸到人的后果很严重,矿泉水瓶即使砸到人也不会太严重,所以我拒绝了捐赠,只是把会议结束的瓶子带回来了。”

手工作品

照护残疾人,尤其是精神残疾人,是个身心压力都很大的工作。让吴爱华自豪的是,有很多员工,在她这里一干就是十多年。

韩江就是其中之一,她从2013年就在托养服务中心工作了,她说:“吴主任开会时总是强调要把残疾人都当亲兄妹对待,我们这些工作人员也非常有爱心和耐心。精神和智力残疾的人,对别人的反应很真实,他们平时见我们工作人员一点也不怕,笑嘻嘻打招呼或者大笑。吴主任总是心系残疾人,对他们的各种小事都能思考到,有护工的孩子就在这里康复,吴主任给她就近安排工作岗位和生活各方面。”

这十四年的托养服务让吴爱华感触颇深,从最初入户被当成骗子,到2015年左右,越来越多残疾人家人了解到这里并主动送过来。她说:“我觉得这十四年我们最大的成就是让政府给残疾人的关爱和温暖有了一个明确的清单,能让大家看到残疾人生活的改变,让更多人了解到残疾人有关的政策。”

谈到残疾人服务工作,吴爱华说:“我觉得比起爱心与耐心,专心更重要,专注的心以及专业的业务水平是残疾人服务的关键。我们2024年的重点工作是推行祥泰伙伴计划,也就是社会公益志愿者服务,主要是想着宣传发动社会公益力量,来关心关注我们残疾人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