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万元买理财,有去无回? 市民投资“锦融卓越”理财产品无法兑付!监管部门提醒勿信“稳赚不赔”

2024-03-15 09:32 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阅读 (14144) 扫描到手机

近日,市民赵女士(化名)向记者反映,自己近7年内连续从锦融卓越(北京)信息服务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下文简称“青岛锦融卓越”)处购买理财产品,并于2023年7月投资291万元。而在2023年10月,张女士接到客户经理通知,青岛锦融卓越处于半监管状态,相关监管部门已经介入,面临无法兑付后续到期的本金和利息的局面。

市民反映:

买理财291万无法兑付

重新匹配债权疑为烂账

“我在青岛锦融卓越购买的理财产品到期无法兑付,本金达到291万元。”近日,市民赵女士向记者介绍,自己自2017年起便在青岛锦融卓越处购买理财产品,产品到期后都可以正常收回本息。而在2023年7月投资291万元购买理财产品后,却突然被告知无法兑付。

赵女士表示,自己从2017年开始在青岛锦融卓越购买理财产品,都是5万起投,利率多为10%,前后共投入200万元,并共计得到利息91万元。“2023年7月份,客户经理极力推荐我买青岛锦融卓越新推出的安盈特资债权转让项目产品,并保证是合法合规,底层债权清晰。安盈特资债权转让项目产品是两年的合同,第一年利息9.6%,第二年到期利息是10%。对方收款账户是中昊数字资产清算(山东)有限公司。我就在2023年7月份花费291万元投资了客户经理推荐的这款产品。”赵女士说。2023年10月17日,客户经理通过微信通知赵女士,青岛锦融卓越现在处于半监管状态,相关监管部门已经介入,无法兑付后续到期的本金和利息。

2023年12月1日,赵女士发现青岛锦融卓越的锦融荟小程序显示从2023年11月15日起重新匹配债权。此外,小程序中显示,根据资产的实际处置情况及进度,为保证资产处置回款进度,公司及时调整投资人的部分资产为信贷类、车贷类等快速回款资产,具体匹配资产以锦融荟显示为准。对于重新匹配的债权,赵女士表示,“这些重新分配的债权和我之前的纸质合同里的所有债权基本都换了,青岛锦融卓越公司没有经过我本人的同意就私自全部替换掉原有的债权。这些重新配置的债权,很多都是1993年经转好几手要不回来的坏账。我不确定这些债权是不是空的债权包,还是他们公司只是在拖延时间。”截至3月13日,赵女士表示自己尚未拿回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款项。

记者调查:

涉事公司公章已被扣押

侦查方向集中于投资款去向

1月11日,根据赵女士反馈的信息,记者电话联系到了服务赵女士的业务员赵先生。面对记者的咨询,赵先生称自己不方便接受采访,并表示自己已被公司强制解雇,对公司里的事情后续了解不多,同时,赵先生表示,“我自己也有钱投在公司,现在也没办法取出,我也是受害者。”

1月12日,根据当事人赵女士提供的信息,记者首先来到了青岛锦融卓越位于崂山区银川东路9号崂山湾大厦的办公室,但当时办公室内已经没有人员在办公。记者拨打了青岛锦融卓越的客服电话咨询,客服人员回复称已经将办公地点改为财富大厦。随后,记者前往崂山区海尔路182号财富大厦,发现青岛锦融卓越的办公室已经上锁,门上贴有“场所泡水”的字条。在隔壁办公室内有一位青岛锦融卓越工作人员,但是对方表示,“只是在这里值班留守,不方便接受采访。”随后紧闭屋门,拒绝记者的采访。3月12日,记者再次前往财富大厦,发现青岛锦融卓越办公室门上贴有封条。

根据爱企查官网中的信息,青岛锦融卓越的经营范围为经济贸易咨询(不含金融、保险、证券)、企业管理咨询、技术开发、技术咨询、软件开发。(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根据崂山公安分局经侦大队相关负责人此前向部分当事人反馈的进展:青岛锦融卓越公章已被扣押,公安机关主要侦查方向在投资款的去向。

监管部门:

理性选择金融产品

切勿轻信“稳赚不赔”

针对金融产品投资,3月1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东监管局发布风险提示表示,在投资金融产品时,需要注意四点。一是明确购买金融产品的目的。消费者应充分了解自身或家庭的资金状况,合理规划资金。二是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消费者应对银行保险机构销售的各类金融产品的内容和特点加强了解,可通过提前阅读产品说明书及咨询销售人员等方式,充分了解金融产品信息。三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正规销售渠道。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时,应综合考察金融机构多种销售渠道,合理选择。通过具备相应业务资质的机构获取金融服务,同时注意销售过程是否依法合规。四是合理做好风险管理。消费者切勿相信所谓的“稳赚不赔”“无风险、高收益”宣传,不要投资业务不清、风险不明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