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青岛|两任校长“点亮”璀璨老街——探访童趣彩绘龙江路,再现校长带领的学者云集名场面

2024-04-14 18:12 大众新闻客户端阅读 (661559) 扫描到手机

□文/图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张文艳(老照片除外)

  老城区,每一条街道的出现,都是经过时间沉淀的。

  脚印,建筑,穿插在空地上的树木,皆与岁月有关。

  青岛的旅游旺季已经开启,游客穿梭在老街上,在每个转角处都有留影者,青岛的美,各有各的风情,在游客的眼里更是别样的韵味。有人喜欢地域性的装饰,有人喜欢五颜六色的彩绘,更有人喜欢印刻在墙面上的斑驳。这一幕幕,就发生在了龙江路上。

  重走龙江路,重新审视街道与建筑之美,在彩绘中感受票房热门宫崎骏漫画的魅力,并进入新开放的赵太侔故居采访,追溯隐藏在时光里的人文往事,而这,也是城市生命的魅力所在。

老街童真

灵动彩绘后的底蕴

  龙江路,一条适合用脚步丈量的道路。

  从鱼山路和大学路网红角,沿着龙口路走一小段距离,就看到了龙江路。五龙路中最长的道路。

  今年是龙年,青岛带“龙”字的道路有很多。在信号山下,五条龙盘卧在周围,形成了青岛的特色道路。这一带最初是上青岛村,德国侵占青岛后,拆除了原有的村落,破坏了人、山、村、水共存的和谐画面。随后,德国总督选中了信号山山腰的一块平地,修建了一座豪华官邸,也就是现在的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道路在建筑的陆续出现中形成,龙山路是总督官邸门前的道路,花园前的马路就是龙江路,路名取自当时对黑龙江的简称。

  龙江路早年的自然风光非常秀美,一边是园林,一边是清澈的青岛河。一直到了上世纪30年代,这一带的青岛河还比较宽,河上建了一道石坝,将河水围成一个人工湖,湖周围绿树成荫,水流顺着石坝而下,如同一条条小瀑布倾泻。而在底部则形成了一个小池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下湖”,这段河床比龙江路低下去许多,如同山谷中的溪流,两旁是成片的白杨林,文人墨客称作白杨谷,当时经常有文学社团在这里聚会。

  随着时间的流逝,河流被填平,建起了住宅。龙江路就构成了老城区一条独特蜿蜒的道路。

  一进入龙江路,就可以看到信号山历史文化街区的地图和介绍,作为山东别墅居住社区的典范,这条路的建筑风格多样。古老的路牌,带着地域特色的文创小店,分布在入口处,引得游客驻足。白色的墙面上,两个蓝色的“青岛”二字,成为“到此一游”的无声浪漫解读。

  两侧的建筑墙面上,宫崎骏漫画主题彩绘,给人以童真和灵动之感。

  龙江路上老建筑不多,因为早期青岛河的缘故,建筑出现的时间不算早。走在龙江路,会自然地将其划分为两段,从龙口路入口到龙江路与黄县支路交叉口,为前半段,之后上坡路过德国总督楼官邸,一路北上到信号山路,为后半段。“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在前半段,路两侧大部分都是别墅式的小楼建筑,据说都是建于大约百余年前;而后半段则是多了许多现代的楼房,且最明显的特征是现代楼房大多都建于路的单号一侧,即靠近大学路一侧”。

  龙江路4号是这条路上比较有特色的建筑,每次路过,必有游客打卡留念。有趣的是,拍摄者或站或伏,力争为友人亦或亲人拍出人与建筑最美的瞬间。圆弧形的建筑,配合着龙江路与黄县路的拐角,依照地势,巧妙设计而成。春季,墙壁上的藤蔓还没有完全复苏,攀爬在灰色的墙体上,正在“努力调色”,为日后的勃勃生机做最后的准备。

星光璀璨

学者大师的汇聚

  穿越文创小店,饮品店,微书店,就像无意中走入了清新的浪漫世界。

  在浪漫的情调中,步入赵太侔故居,那扇竹林掩映下的黑色大门,终于打开了。尽管正在处于内测开放阶段,但已经有不少游客进出其中。

  院落里的彩石斑斓,而房屋内的星光则更为璀璨。

  赵太侔故居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欧洲乡村别墅风格,一楼主题为倬彼云汉,主要回望国立青岛大学和国立山东大学的校史,以及谈笑有鸿儒的盛况。二楼则是赵太侔先生的主卧室、书房和生平史迹陈列,三楼星光塔楼则是未来的休闲空间。

  一进入故居,就可以看到一个关于大学校长故居群落的介绍,龙江路7号和11号分别是赵太侔故居和杨振声故居,龙口路40号是华岗故居,三位先生先后出任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他们如同接力棒的传递者,在时代的沧桑中,塑造了一所大学不同阶段的荣光。

  走入一楼内部,一所大学的历史和人物印记扑面而来。“青岛岁月激扬万世荣光”,面前的硕大油画里,是28位学者。“日月循环,星汉灿烂。国立青岛大学和国立山东大学的学者们汇聚在兹,宛若二十八星宿,呈现大学黄金时代的恢弘气象,照亮城市的心路历程,闪耀在中国精神博大、深沉、浩茫的时空中,其光所及,无远弗届……”

  正在审视壁画,恰巧画作的作者刘宗林带领友人前来,于是,他讲述了创作的缘起和过程。一切都源于五年前,为了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刘宗林经过构思,创作了《往事如歌》,由于反响很好,所以就有了创作群像的任务,“我是青岛人,又是青岛大学退休教师,画了一辈子画,退休了,也想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做一点贡献,所以欣然接受任务,经过半年的构思,三个月的创作,终于完成了”。

  画作是根据学者们的照片制作的,“照片有的很小,也不清晰,我根据他们的背景和所教授的学科,进行创作,力争还原他们的气质”。前排所坐者,左边手拿剧本的是洪深,他曾任国立山东大学外文系主任,创作的剧本《劫后桃花》是第一部拍摄青岛的影片。正坐者为蔡元培,是大学建立的推动者,两任校长杨振声和赵太侔办学理念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便是出自蔡元培,因此才广揽人才,星光熠熠。右侧端坐的分别是校长杨振声,以及叼着烟斗的闻一多和数学教育家黄际遇。他们和身后的知名学者、大师以及青年才俊担负使命,谱写了一部文化创世与科学救国的历史长歌。

校长风度

文武双全,诗酒豪情

  故居陈设,除了“灿若星辰”群像,以及围绕整个一楼屋顶的青岛文化历程画作外,还有一幅“饮之太和”的酒中八仙图。

  “青岛是一个好地方,背山面海,冬暖夏凉,有整洁宽敞的市容,有东亚最佳的浴场,最宜于家居。唯一的缺憾是缺少文化背景,情调稍嫌枯寂。故每逢周末,辄聚饮于酒楼,得放浪形骸之乐”,梁实秋在《酒中八仙——记青岛旧游》中说。

  关于酒中八仙,必然会提到组织者杨振声。杨振声故居离赵太侔故居不远,为龙江路11号。故居正在整修,门口除了挂着杨振声旧居的牌子,还有一家民宿即将开业。

  杨振声(1890年~1956年),蓬莱人,在四十不惑的年纪,收到了一则任命书。1930年4月28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出府令:“任命杨振声为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此令。”自此,他与青岛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并带领国立青大开创了第一次辉煌时期。他上任伊始,杨振声便聘任了众多著名学者来校任教,名流云集,像闻一多、梁实秋、赵太侔、沈从文、方令孺等,都是他利用各种“手段”吸引而来。1930年9月20日上午9时,国立青岛大学大礼堂里,师生济济一堂。杨振声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到讲台前,宣誓就职。这一幕,给很多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臧克家记得,他“风度翩翩”,徐植婉说他“言谈举止,风度外貌都给人学识渊博、处事干练的好印象”。接下来,一所日后在青岛乃至山东、全国都闻名遐迩的大学横空出世。在教育家身份的背后,其实杨振声也是位小说家,在赵太侔故居里,就有杨振声先生的作品《玉君》等作品,堪称“文武双全”。

  龙江路11号,原来是黄县路4号的门牌,当年杨振声、赵太侔与校医邓仲存三家合租一栋小楼,过着集体生活。据梁实秋《忆杨金甫》一文回忆:“今甫在校长任上两年,相当愉快。校长官邸在学校附近一个山坡上的黄县路,他和教务长赵太侔住楼上,一人一间卧室,中间是客厅,楼下住的是校医邓仲存夫妇和孩子,伙食及家务均由仲存夫人负责料理。”

  中国海洋大学文史研究专家、《才华内蕴赵太侔》传记的作者杨洪勋先生说,三家居住情况是:一层住邓仲存夫妇和幼子;二楼住杨振声、赵太侔,二人合用客厅,在此接待客人。三楼孩子们住。三家虽然合租的日子不长,但也发生过很多有趣的故事。1932年9月,杨振声辞去青大校长,到北平编中小学教书去了,第二年又拉沈从文加盟,沈从文也离开了青岛。1933年底,赵太侔和俞珊结婚,二人搬离,定居在不远处的龙江路7号。邓仲存夫妇的幼子得腥红热夭折后,两人悲痛欲绝,因睹物思人,也搬离。因为最初的大门开在了黄县路上,所以是黄县路4号,之后建筑改造,门口开在了龙江路上,门牌编号11号。

  接着说酒中八仙图,在校长杨振声的号召下,先是“七位神仙”组队,即教务长赵太侔、外语系主任梁实秋、文学院院长闻一多、秘书长陈季超、教授黄际遇、总务长刘康甫(本钊),有时候是邓仲存替换其中的某一人。梁实秋问:哪里去寻何仙姑?闻一多便拉来了才女、陈梦家的九姑方令孺,组成了真正的酒中八仙。他们轮流顺兴楼和厚德福两处聚饮,三十斤一坛的花雕抬到楼上筵席之前,每次都要喝光才算痛快。酒从薄暮时分喝起,有时候其实一桌十二人左右,喝到八时,就剩下八九位,开始宽衣攘臂,猜拳行酒,夜深始散。“有时结伙远征,近则济南,远则南京、北京,不自谦抑,狂言‘酒压胶济一带,拳打南北二京’,高自期许,俨然豪气干云的样子。”

  赵太侔故居的讲解员吕淑娴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赵太侔在其中显得比较沉默,他不善言辞,也不参与划拳,俨然是局外人也,梁实秋说他是一整天都不说话的“畸人”。好友熊佛西的评价是:“‘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赵先生受之无愧!”

  杨洪勋先生说,在民国时期的大学校长中,有两位大学校长以沉默著称,一位是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另一位就是山东大学校长赵太侔,这两位被称为“寡言君子”。

人生沧桑

负责的校长,争议的婚姻

  一楼的展示馆内,展示着学校的历史和各项人才和成就,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位沉默寡言者的努力。他话不多,但做的比说的多。

  一登上二楼的楼梯,就可以看到一个小型的戏剧舞台和几身戏服。虽然赵太侔沉默寡言,但他内心却涌动着戏剧的种子,这也是他与俞珊成就姻缘的主要原因。

  书房和卧室,幽静而简单,却透露着校长的处事稳重和戏剧激情。

  赵太侔(1889~1968年),又名赵畸,青州人,是我国著名的戏剧家、教育家、爱国知识分子。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曾有过多重身份:北大学生、留美学生、大学校长、教授等。作为教育家,他先后担任山东省立实验剧院、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国立山东大学校长,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赵太侔最初是国立青岛大学的主要筹建者之一。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成立后,杨振声任校长。赵太侔先后任教授、教务长,是国立青岛大学的主要领导成员,他协助杨振声建章立制,构建了学校较为完备的办学体制。1932年9月,赵太侔国立任山东大学校长后,采取‘兼容并包,民主办学’的方针,重视专家治校,广聘专家学者来校任教,不断充实师资队伍,致使国立山东大学形成了阵容整齐,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他还注重学科建设,扩大院系规模,形成了文理、工、农三院八系的办学格局,并鼓励科学研究,在海洋生物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杨洪勋先生说。可以说,赵太侔接下了杨振声的接力棒,继续并加强了上世纪30年代青岛文化的繁荣。

  时局的动荡中,山东大学转移后停办,1946年春在青岛复校,赵太侔再度任校长,肩负起重建国立山大的艰巨责任。从1946年春至1949年6月,三年半的时间里,赵太侔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几经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系科齐全、师资力量强、教学设施完善、校风优良的综合性大学。

  但热爱戏剧的激情,在严肃的面孔背后一直涌动着。所以,当戏剧明星俞珊来到国立山东大学的时候,他平静的心立刻波涛汹涌,且义无反顾,不惜背起抛弃原配的骂名,追求俞珊。

  赵太侔一生有过两次婚姻。原配夫人张淑舲,生于1893年,1951年3月5日去世。他们育有四个子女,分别是长子赵西陆、长女赵西华、次子赵西陵、次女赵西清。赵太侔第二位夫人是戏剧名家俞珊,故居就是他们结婚后的爱巢。俞珊出生于名门望族,酷爱艺术,1928年参加田汉创办的南国社,在南国社第二、三期公演中饰演话剧《莎乐美》《卡门》的女主角,引起轰动,成为中国话剧史上第一位女明星。1931年2月,俞珊来到青岛,在国立青岛大学图书馆工作。来到青岛后,俞珊依然钟情戏剧艺术,改为专攻京剧,代表作是《贵妃醉酒》。

  漂亮的女演员在青岛引起了片片涟漪,在众多最求者中,俞珊选择了同样钟爱戏剧的赵太侔,精神世界的互通,成就了一段姻缘,虽然饱受争议,但也还算美满幸福。1933年12月,赵太侔和俞珊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之后,夫唱妇随,在龙江路7号度过了和睦恬淡的时光。1936年6月,赵太侔辞去山东大学校长职务,8月被任命为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俞珊随夫君赵太侔到北平生活。然而,抗战胜利后,两人还是因为性格差异而出现了分歧,毕竟性格活泼的俞珊还是忍受不了赵太侔的寡言木讷,“你们看看你们的校长,真像一个木头,一点趣味都没有!”此后不久,双方宣告感情破裂,终是劳燕分飞。

  1968年4月25日深夜,赵太侔在青岛栈桥前海一跃而下,终年79岁。这一年的12月,俞珊因病去世,终年60岁。

  龙江路上,书写着两位校长的人生,也雕刻着来往其中的教授学者们的脚印,更有众多市民的生活气息和游客们走过的欢声笑语。

  时光无言却有痕,有时沧桑,沉淀出的却是值得回味的深厚底蕴;岁月无声却有情,有时忧伤,涤荡出的仍是直击心灵的动人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