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取得189项“水专利”,靠引水解渴的青岛逆袭成全国“送水”高地

2024-04-26 21:48 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阅读 (47167)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孙桂东

作为一个缺水城市,青岛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9.5%。但是青岛却向科技要水,再生水的年回用量达到了7336万吨,利用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2.5倍……近十年,青岛在水处理方面取得授权发明专利32项、实用新型专利157项、软件著作权41项,很早就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属于“一线城市”行列。这些科研成果不仅提升了供水能力,也转化新质生产力,通过推广到全国,带来了丰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海水淡化项目(资料图片)

4月26日,记者从青岛水务集团了解到,市区供水超过90%以上依赖引黄济青和南水北调。节约用水,深深刻进每一个青岛人的基因。从2001年开始,青岛就成为全国再生水回用的五个试点城市之一。截止到2023年,青岛再生水的年回用量达到了7336万吨,累计接近6亿吨。再生水利用率超过50%,而全国普遍不足20%。

海水淡化项目(资料图片)

再生水回用率遥遥领先的背后,是青岛污水处理的高标准和低成本。目前,青岛的污水处理出厂水质全部优于国标一级A(国内污水处理的最高标准)。

成本的降低,主要来自于科研的创新。污水厂喝“啤酒废液”、“零碳源”投放等,都是青岛水务集团环境公司在国内的首创。污水处理厂的核心工艺就是利用微生物“吃掉”污染物,中间需要投入“碳源”作为微生物的食物。啤酒废液中含有大量碳源,却需要花钱处理掉。从2018年开始,他们就进行科研攻关,成功将啤酒废液转化为污水处理厂可以使用的碳源。这一成果已在全国11个省份的33家啤酒厂和下游污水处理厂推广应用,累计节约污水运行、投资费用等6236.3万元。

海水淡化项目(资料图片)

从2020年开始,他们又将污水处理的全流程进行改造,从回流的污泥中发掘新“粮仓”,实现了污水处理“零碳源”投入。这一成果累计节约直接生产成本3884.26万元,并在全国多座污水处理厂持续推广应用。

李村河上游河道景观(资料图片)

作为水处理中难度系数天花板的存在,一滴渗沥液的污染物浓度是普通生活污水的近百倍。青岛也通过科研创新,将处理成本降低到242元/吨,不到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仅此一个项目,目前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3项。

全球首个海水提锂项目落户青岛;污水处理的“青岛方案”也在全国遍地开花……贫水的青岛正在成为“水专利”的科研高地,这些科研成果也形成了可推广的产品品牌,转化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