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区召开社会救助工作情况媒体见面会

2024-05-28 11:35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397778)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徐成媛  通讯员 徐婷

5月21日,城阳区召开媒体见面会,具体介绍社会救助工作情况,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出席并回答有关问题。

近年来,城阳区全面落实山东民政高质量发展“1261”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六个民政”,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拓展“小桔灯”“物质+服务”多维救助模式,推动全区社会救助工作提质增效。

提高救助标准,强化兜底保障。自2024年1月1日起,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115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673元。截至今年5月,全区保障低保对象3380人,特困人员330人,临时救助困难群众411人次,发放各类救助保障资金约2022万元,惠及困难群众达2万人次。

健全分层分类,完善精准保障。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联合制定印发《关于建立党建引领社会救助工作机制的通知》,推动党建与社会救助工作深度融合发展。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实现低保扩围增效。全面推行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充分整合13部门28项救助事项集成“社会救助一件事”,受理各类救助申请达3000项。连续四年开展城阳区政府救助责任保险项目,为全区常住人口提供见义勇为、自然灾害救助等12项保障,单项理赔额度最高达22万元。在做好政府基本生活救助的基础上,重点推进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引导慈善组织、专业社工、志愿服务队伍等多元主体,以困难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开展救助服务。

创新服务类救助,提升品质保障。全面落实《关于创新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筹多元力量,汇聚“七色光”把“小桔灯”社会救助品牌提升工作在基层落实落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面向低保家庭中的中小学生和全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开展了2个服务类社会救助项目;链接区、街两级慈善会资源,开展“护星计划”项目。城阳区“物质+服务”多维救助工作经验做法分别在《中国民政》《中国社会报》《心理与健康杂志》刊发,2个案例获评“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优秀案例”。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暖心保障。落实社会救助“三主动”机制,通过召开政策解读培训会、印发救助政策服务指南、社会救助“二维码”宣传全覆盖、开展“困难群众集中申报日”活动等形式,做到救助政策精准入户、政策解读面对面解答、服务需求及时发现,让居民真正了解政策内容、知晓申办程序,及时救助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形成闭环式工作机制,切实提升困难群众满意度。

社会救助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城阳区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把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困难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判工作的最高标准,以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为主线,确保把社会救助政策全面、规范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