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消保委测评35款儿童饰品:18款存在安全隐患 1款增塑剂含量超标

2024-06-07 18:35 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阅读 (61128) 扫描到手机

近年来,DIY儿童饰品、咕卡(装饰卡片)等手工制作类小玩具越来越受到青少年们的欢迎,然而,这些五彩斑斓的小物件可能存在一定风险。5月30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公布35款热销儿童饰品测评结果,其中,18款存在安全隐患,1款增塑剂含量超标。对此,上海市消保委表示,不建议低龄儿童接触含有体积较小零配件的玩具。

DIY手工饰品。资料图片

记者近日从上海市消保委了解到,上海市消保委通过多家电商平台的品牌官方旗舰店购入全部样品,本次测评的35款销量较高的DIY儿童饰品和咕卡商品中,一些小零件和工具可能存在安全风险,1款产品增塑剂含量超标,11款产品信息标识不清。

上海市消保委指出,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是每位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在DIY儿童饰品和咕卡套装中,通常会有串珠、链子、装饰品等体积较小的零件或配件,儿童在玩耍、佩戴过程中,可能存在不慎误食、窒息等风险。套装中通常配有剪刀、镊子等手工制作工具,其锐利边缘或尖端也存在安全隐患。

测评结果显示,有17款产品未按要求对配件中的小球等小零件进行警示说明,5款产品中的剪刀、金属丝或镊子等工具带有危险锐利的边缘或尖端,儿童使用存在一定风险。

未对配件中的小球等小零件进行警示说明。资料图片

上海市消保委对全部样品的有害元素总含量、溶出量及增塑剂等化学毒性风险指标进行测试,在1款儿童发饰的发圈部分发现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超标的情况。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被认为具有生殖毒性,对人体尤其是儿童有害。

此外,还有11款产品信息标识不清,缺少生产信息。对此,上海市消保委表示,“三无”玩具可能因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质量管控存在安全风险和隐患,应当引起平台和商家的重视。此外,买样过程中还发现部分商家对产品适用年龄存在标识不清的情况,一些手工DIY饰品并不适合作为低龄儿童的玩具,商家和平台应该对此进行充分告知。

消费提示

关注商品标识 加强监护责任

上海市消保委提醒广大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儿童饰品和玩具时,应选择知名度较高的品牌,重点关注商品有无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有无警示标识或中文警示说明,避免购买无生产厂家、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地点的“三无”玩具,或做工粗糙、存在异味的劣质玩具。

此外,不建议低龄儿童接触含有体积较小零配件的玩具,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玩这类玩具时可能存在的危险情况。儿童在使用剪刀、镊子等带有锐边或尖端的工具时,需有成年人的监护和陪伴;应避免儿童啃咬、舔舐或皮肤长时间接触有较大可能含有增塑剂的塑料饰品,以保障儿童的安全和健康。(中国消费者报 记者刘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