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陪智力残疾女儿30载,七旬父亲希望她余生快乐

2024-06-14 23:00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24431)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吴璟

71岁的张培伦退休前曾在青岛港务局做司机,平凡的他本该有个平淡的人生,但30年前,随着女儿降生后发生的一些意外情况,他成了一名智力残疾孩子的爸爸。6月14日,张培伦牵着女儿张文健在海泊河公园散步,跟记者聊起了他们的故事。

张培伦和女儿张文健比心。

1994年,张文健出生在青岛一家医院,母女住院期间遇到一些特殊情况,随后孩子表现出一些智力异常。之后张培伦夫妇带着孩子辗转在医院求医无果,尝试了一些偏方,甚至病急乱求医还遇到了骗子。“那是在(上世纪)90年代,信息并不发达,但只要听说哪里能治孩子,不管远近贵贱我都要去问一问。我们曾经遇过骗子说能‘发功’治疗,一次要收1000元高价,虽然心里有所怀疑,但仍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做了好几次治疗,后来我自己调查了下,才发现对方的谎言。”直到张文健近10岁时,在咨询医院专家后确认孩子无法治愈,他们夫妻才彻底接受现实。

张培伦和女儿感情深厚。

从那时起张文健没再吃药治疗,却依然收获了爸爸妈妈所有的爱,张培伦说,从孩子刚确诊到后来,一直有亲戚朋友劝说他们再生一个孩子,但他们怕再有一个孩子会因精力分散照顾不好张文健,所以坚决没有再生。

张文健从出生起就受到了父母悉心的照顾,养成了安静听话的性格,以至于她正常地上完了幼儿园,随后在李沧区一家专门接收智力残疾儿童的小学读书,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培伦又给她联系了另一所学校就读。张文健的智力停留在几岁的水平,拿到了智力残疾二级的残疾人证。

女儿不认字,张培伦帮着她看手机信息。

2014年4月的一天,张培伦在与残联的一位工作人员沟通时,对方的一句“张文健这个情况,你要不考虑让她就业吧” 引起他的注意。“就业”两个字一出口,就结实地捶在了张培伦的心窝上,原来当时青岛同沐阳光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刚成立,是青岛市首家具有公益性、庇护性、非营利性和社会福利性等特点的社会服务机构,正在接纳部分智力残疾人就业。

张培伦说,那天以前,对于女儿的未来他是不敢“抬头看”的,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他想都没想过张文建还能跟“就业”两字挂上钩。一开始他还不信智力残疾的女儿有这样的机会,在与工作人员再三确认后,张培伦顿时激动不已,一出门就直奔学校,将张文健接出来赶往同沐阳光。双方沟通了解后没多久,张文健就开启了“上班”生涯,至今已经10年了。张培伦说,对于女儿,他像那天那么激动的时刻印象中有三次,一次是女儿开口说话,一次是女儿突然会走路了,再一次就是在同沐阳光就业。“孩子现在能就业,能自己赚点钱,原来我这没着落的心顿时就踏实了不少。”

张培伦牵着女儿,步伐虽蹒跚但坚定。

张培伦告诉记者,他们这些智力残疾儿童的父母圈子里流传着一句话:“只愿自己比孩子多活一天”,道尽了父母的辛酸和牵挂,也揭示了随着孩子长大他们的焦虑。“我们两口子年龄都不小了,对于孩子的将来虽然仍有迷茫,但我们打算在未来的日子里尽可能好好陪伴女儿,她每天的快乐就是我们的快乐!”

记者问一直在公园散步玩耍的张文健,有没有想对爸爸说的话,她突然含着眼泪清晰地说道:“爸爸和妈妈养育生育我这么多年,我一直都没能对爸爸妈妈说一句感谢的话。我以后会好好上班,不要他们太辛苦了。我爱爸爸妈妈!”一旁的张培伦沉默了半晌,只说了一句:“这孩子泪点有点低!”

张培伦带女儿边散步边聊天。

张培伦有空就带女儿出去玩,他手机里保存着女儿多年前在景区的留影。

怕女儿走不稳,张培伦出门就会一直紧紧握住她的手。

父女俩散步遇到了一群跳舞的中老年人,驻足看了很久。

父女俩走过一片花圃。由于张文健身体的原因,必须在爸爸的牵引下才能上下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