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方面20项!青岛市服务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典型案例发布

2024-07-04 21:50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47504)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谢文倩

7月4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市服务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典型案例。会上,青岛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凯,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巡视员隋邦儒,青岛海关二级总监、总工程师岳进波,青岛西海岸新区副区长周诚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青岛市全面领会、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准确把握“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的要求,围绕打造沿黄开放门户和“经济出海口”的目标,坚持把构建黄河流域最便捷出海达海通道作为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实现区域经济合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聚焦开放前沿、枢纽节点、门户联通,在开放联动、产业协同等领域创新路数打法,高标准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实落地。

目前,青岛市一体化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体系初步形成,一系列省(市)际合作事项取得显著成效,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沿黄中心城市龙头带动作用逐步显现,黄河流域人才协同中心等高能级合作平台交流活跃,“海陆空铁”四港联动,把“出海口”搬到了沿黄省区的“家门口”。

为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勇争先,更好反映青岛市立足优势特色,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不断创新举措,努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市黄河办会同相关部门、单位开展了青岛市服务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典型案例征集工作,汇编形成《青岛市服务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典型案例》。

开展典型案例评选宣传活动,就是要大力发掘全市在服务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的先进典型,总结并交流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在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激发活力、增添动力上用实劲,进一步推动全市深度对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服务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定好位、挑大梁,努力成为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

本次典型案例评选工作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的形式开展,突出实绩导向,注重效果评价。自活动启动以来,各区市、各部门组织推荐了一批在构建沿黄陆海大通道、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文化保护与传承弘扬、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任务中当先锋、打头阵,谋合作、促发展,推动青岛市与沿黄省市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企业。

按照“公平公正、优中选优”的原则,经自主申报、区市(部门)推荐、综合评价、社会公示等环节,共评出五个方面20项典型案例,今天正式发布。

对外开放与联动发展方面,共6项:

第一项:建立完善黄河流域“9+1”城市陆海联动高质量发展合作机制,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走深走实。

主要内容是:锚定“发挥龙头作用”和“走在前”的总要求,青岛市与沿黄九省区省会(首府)城市携手共筑沿黄陆海通道、共建重大开放平台、共推产业合作、共谋技术协同创新、共促人文互动交流、共推节约集约用水、共保联治生态环境,全力打造沿黄开放门户和“经济出海口”。

第二项:不断深化关际一体协同,畅通黄河流域物流大通道。

主要内容是:青岛海关建立并深化黄河流域“11+1”关际一体协同机制,牵头区域海关联合开展“陆海联动、海铁直运”等监管模式创新。建立黄河流域“关地港铁企”五方会商机制,落实沿黄陆海“共商、共建、共享”协作机制青岛宣言,助推沿黄陆海大通道建设。

第三项:积极融入服务黄河流域重大国家战略,着力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平台窗口。

主要内容是:西海岸新区加强与黄河流域国家级新区的区域联动,将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作为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增强服务黄河流域省区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桥头堡”功能,实现对外辐射带动与驱动内生增长的有机统一。

第四项:举办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打造沿黄“经济出海口”。

主要内容是:自贸青岛片区会同沿黄省区高标准举办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构建开放、多维、立体的跨境电商合作新模式,搭建跨境电商产业交流平台、生态合作平台、要素聚合平台,为黄河流域对外开放增添新活力。

第五项: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助力沿黄城市“内陆”变“前沿”。

主要内容是: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充分对接“沿黄所需”,发挥“港口所能”,大力拓展内陆港、开通海铁联运班列,构建起“航线+内陆港+班列”的服务网络,真正把“出海口”搬到黄河流域内陆城市“家门口”。

第六项:架起黄河流域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空中桥梁。

主要内容是:青岛国际机场集团全面布局沿黄省区客货航点,推动枢纽共建,新开并加密航线航班,完善升级中转联程,构建国际枢纽,架起相互交流、对外合作的高效空中通道。

产业合作与科技协同方面,共3项:

第七项:以“工赋沿黄”加速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主要内容是:海尔集团实施“工业互联网沿黄引领计划”,面向沿黄省区优势产业,开展精准对接,加快推动企业、园区、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实现“工赋1+N+X”模式的差异化复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第八项:推广农业合作新模式,助力黄河流域乡村振兴。

主要内容是:莱西市凯盛浩丰农业集团聚焦农业产业创新,通过工业化思维,将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与电子信息等先进技术与现代设施农业相融合,推动黄河流域现代农业同步迈入数智时代。

第九项:发挥链主作用推动产业融合,打造黄河流域“东西互济”合作新模式。

主要内容是:青啤集团通过在沿黄省区布局,带动当地相关企业发展,形成产业链条,同时采取举办青岛啤酒节等活动,构建具有青啤特色的人文交流与经济发展合作模式。

文化保护与传承弘扬方面,共3项:

第十项:立足山东青岛,放眼黄河流域,建设黄河文化“两创”文博展示基地。

主要内容是:青岛市博物馆积极推进与黄河流域文博机构合作,策划彰显黄河流域文化特色的主题展览和社会教育活动,推出传承弘扬黄河流域生态文明与历史脉络的文化产品,推动黄河流域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第十一项:打造“二十四节气”城市IP,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

主要内容是:平度市充分挖掘黄河下游岳石文化价值,融入“二十四节气”文化内涵,围绕动漫制作、产品研发、文化传播、青少年教育等领域,开发衍生应用,打造“二十四节气”城市超级IP,传承弘扬黄河流域传统文化。

第十二项:胶州非遗黄河行。

主要内容是:胶州市利用胶州秧歌、茂腔、三铺龙拳等特色非遗资源,以黄河为文化纽带和活动主线,打造优秀文艺作品,策划系列展示和文化交流活动,实现胶州非遗在沿黄城市间广泛传播。

水资源集约节约与循环利用方面,共4项:

第十三项:推进取用水监管“三化”建设,持续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水平。

主要内容是:市水务管理局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把牢取用水“审批关”“监管关”“执法关”,实施数字赋能,探索建成“在线监控、精准计量、信息共享、多方共治”管水治税模式,进一步推动水资源刚性约束的切实落实。

第十四项: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主要内容是:市生态环境局实施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实现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推进“两清零一提标”,积极实施流域环境综合整治,保障全市水环境“长治久清”。

第十五项:聚焦打造小清河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样板。

主要内容是:中国海洋大学以小清河复航工程为切入点,围绕“港、航、闸、船、货”五个方面,深入剖析内河航运体系,提出内河航运衔接江海联运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为推动形成沿运河经济带提供示范。

第十六项:投贷联动支持重大水利项目融资建设。

主要内容是:国家开发银行青岛市分行创新融资模式,“融制、融智、融资”并举,综合运用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中长期贷款等多种金融产品和专项政策,支持官路水库等项目建设。

绿色低碳与高质量发展方面,共4项:

第十七项:改革攻坚创新突破,助力公园城市高品质建设。

主要内容是:市财政局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强化资金统筹保障,顶格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整治,通过绿道贯通、还绿于民,逐渐实现“山水人城和谐”的公园城市形态。

第十八项:创新生态修复,用生态“绿色”铺就发展“底色”。

主要内容是:崂山区冠中生态股份有限公司,深入开展黄河中游的湿陷性黄土区域生态修复技术研发与科技创新,成功解决土壤板结和水土流失、扬尘等环境问题,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

第十九项:以科技自立自强助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主要内容是:城阳区构建“2+8+X”区域创新体系,实施科技型企业“沃土计划”和新经济企业培育行动,设立人才科创金,提供人才创业风险保障,集聚黄河流域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要素资源,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第二十项:聚合创新资源,精准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主要内容是:青岛理工大学发起并成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联合创新中心,设立专家服务基地,构建跨学科、跨专业交叉选修的生态保护课程体系,协同攻关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等难点问题,形成政策研究、科研攻关、技术转化的“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