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25年·与岁月同行 | 张式法——小小油条店 普通人的时光与生活

2024-07-25 17:12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3700)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彤

凌晨三点,城市还在熟睡中,城阳区小寨子玫瑰苑西门的张式发油条店已经亮灯。三伏天,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不足十平米的小店里像往日一样忙碌着,磨豆浆、揉面、调馅儿,为一天的早餐做准备。

店老板张式法和妻子纪仙美是小寨子社区居民,夫妻俩今年都62岁,小店以张式法的名字命名,只是改用了谐音“发”,有着发财的美好寓意。从1999年开张到今天,俩人已经炸油条整整25年了,凭着一份难能可贵的坚守,让一根根金黄酥脆的油条成了小寨子社区居民的早餐记忆。“没想到,我们的小店和半岛都市报同岁,这一晃25年了啊……” 张式法喃喃地说。

62岁的张式法坚守25年,只卖良心油条。

张式法炸油条起初只是为了生计。上世纪九十年代,张式法在厂子里干活,那时挣得不多,一天才收入十几块钱。“家里有俩孩子,花销大,这点钱很难养活这一大家子。和妻子商量后,我俩决定跟亲戚学着炸油条卖早餐,那时候炸油条一天能挣二三十块钱,而且来钱也快。”那是1999年的3月份,张式法和妻子纪仙美记忆深刻,俩人怀揣着这门手艺,在村东头支起煤气灶、架上大铁锅,开始以炸油条谋求生计。那时候的小摊很简陋,甚至有几分凌乱,但炸出的油条的口感却受到了街坊邻居的好评,给足了他们夫妻俩信心。

 “起初我们油条卖八毛一斤,馅饼一块钱三个,薄利多销,总算支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2015年,油条摊儿从街头搬进了临街小店。张式法说,这25年来,他们家的油条都是选用特等面粉和上好的花生油,采取手工揉面。“机器做出来的东西,总是差那么点劲儿。”但揉面可不是简单的活,一盆面醒好往往需要两个小时,这期间要边揉面边醒面,每次厚重的面团揉好后老两口都累得直不起腰来,长此以往,张式法的右手落下了严重的关节病,腰椎也时常疼痛。

2019年4月11日,半岛都市报“城阳故事”栏目报道过张式法夫妻俩诚信经营,一篇《老两口坚守20年,只卖“良心油条”》的文章,让这个小店被更多的人所熟知。

凌晨五点,小区里已经有居民开始遛弯、锻炼,张式发油条店的油条和馅饼也开始下锅了。只见他把揉好的面赶成大长条,然后有节奏地切成小窄条,两个窄条儿叠在一起,一抻一拽,随即下锅,一整套动作眼花缭乱。

一根根金黄酥脆的油条成了小寨子社区居民的早餐记忆。

 “我从小就吃他家的油条。”来到店里,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话。小小的售卖窗口前,排着长长的队伍,这是张式发油条店的日常。张式法只需听着个数,眼疾手快地打着包。老顾客来买油条,他甚至都能了然于心对方要买多少。“这些年感谢街坊邻居对我们的认可和支持,我们的油条馅饼能受到顾客喜欢也都是在大家伙儿的建议下一次次改进的。”在漫长的岁月里,张式法能够坚持下来,除了一众街坊的支持之外,就是那经典的味道,和一直坚守的品质。在他的心里,做买卖,首先是要讲诚信,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只要顾客能吃得开心和健康,哪怕辛苦点,甚至是赚得少一点都没关系。也正是这份初心和坚守,换来了如今的好口碑,经常有人大老远慕名而来。

每天凌晨三点,小店里就已经开始忙了。

炸油条除了讲诚信、手艺好,还得能“熬”。说起风风雨雨的25年,张式法和纪仙美夫妻俩除了过年期间放个假,其他时间基本没有休息过。妻子纪仙美的胳膊上也因为炸油条被烫,留下了大大小小的伤疤,跟同龄人相比整个人也显得苍老一些。但他们却很乐观,“其实干什么都不容易,现在开这个早餐店我很满足,特别是每天看到顾客们高兴地带着我们做的早餐回家,我的心里美滋滋的。他们是我的生活,这里是我的家。”张式法说。炸油条很辛苦,他们老两口也曾想过不干了享享清福,但顾客的喜欢让他们始终放不下这个店,只要还能干得动,就会坚持为大家做健康好吃的油条。

张式法和纪仙美夫妻俩一年中只能在春节放假期间外出旅行。

一盘小店,陪伴了我们25年,这是普通人的时光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