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海底荒漠”变身“绿水青山”

2024-07-26 16:40 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阅读 (23085) 扫描到手机

文/图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王永端 刘文

2019年,张壮志首次参与了烟台市莱山区四十里湾海域的海底生态调查。

当时的海底呈“粉质泥沙”状,海洋生物极度匮乏。正是鉴于此,“海底荒漠”治理号角在这里吹响,一批批经过特殊预制的鱼礁投向了10米水下的泥沙之上。自此,礁石上开始出现并繁殖起各种藻类。

“耕海1号”,誓做未来海洋产业引领者

当海藻在鱼礁上越积越多,越长越高,来这里安家落户越冬的贝类、海蟹和鱼类等水生物也多起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态链,早前的“海底荒漠”如今已成“绿水青山”。

“荒漠化”了的海底

身为高级工程师的张壮志,2019年首次参与了烟台市莱山区四十里湾海域的海底生态调查。

俯瞰“耕海1号”,如一条珍珠项链镶嵌四十里湾海域

“当时参与调查,是为‘耕海1号’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工程建设做准备。”张壮志说,“我们的潜水员潜入10米海底,展现在眼前的是粉质泥沙底,水生物很少。”

作为调查成员之一的张壮志早前曾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4项,在国内率先实现海带克隆育苗规模化应用,参与过牟平北部云溪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研发了大叶藻高效移栽技术。

俯瞰“耕海1号”,如一条珍珠项链镶嵌四十里湾海域

当张壮志和其他海洋专家看到海底呈现的“粉质泥沙底”时,颇感意外。而在当时,水藻极少的泥沙底,哪怕能零星见到海胆,其不光数量少,个头也小得令人揪心。此时的张壮志才深切意识到“垂钓者在近海钓不到鱼”的原因,是海底基本上没鱼。

往往是,一提到荒漠化,人们会马上想到塔克拉玛干沙漠等我国北方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殊不知我国一些海域也出现海底荒漠化。

俯瞰“耕海1号”,如一条珍珠项链镶嵌四十里湾海域

“毫不夸张,当时我站的这个位置的海底,之前基本‘荒漠化’了。”这个初夏,站在耕海1号栈桥上的张壮志,目视眼前大面积海域告诉半岛全媒体记者,深10米的海底难见鱼,“心情不能不沉重”。

当海底见不到鱼虾,甚至连贝类、螃蟹都成了稀罕物,很大程度上也就意味着这一片海底具有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资源量和海洋生物品种已经极度匮乏了。

俯瞰“耕海1号”,如一条珍珠项链镶嵌四十里湾海域

现实就这样摆在了眼前。根据规划,2019年8月,“耕海1号”在四十里湾海域正式切钢开工。

为水生物造家

“耕海1号”由山东海洋集团投资建设。对建设者而言,“耕海1号”建设的目的是将渔业养殖、海上旅游、科技研发等功能结合,提升渔业养殖效率,实现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打造“蓝色粮仓”。无疑,科研工作者和工程建设者们一边如火如荼地在茫茫大海上打桩,一边深思如何治理10米水下的“海底荒漠”。

俯瞰“耕海1号”,如一条珍珠项链镶嵌四十里湾海域

治理荒漠化的海底,不是拍着脑袋臆想。四十里湾海域面积巨大,海底各个区域不尽相同,每个区域适合生长繁衍、过冬的鱼虾、贝类、螃蟹各不相同。而全球治理海底荒漠化最有效的方式是在海底投放人工鱼礁。

“鱼礁投放的种类,要根据海底状况以及栖息海洋生物的特性进行。”张壮志说,“就此,潜水员多次在四十里湾海域深潜观测,获取样本,并将这些样本带出水面研究分析。”

海参在礁石上生长

研究分析后,山东海洋集团选取了局部海域投放人工鱼礁进行试验。

“鱼礁上生长出了大量的海藻,试验的这一结果出乎预料。”张壮志说,“有了海藻,就等于在海底栽下了梧桐树,有了梧桐树还担心凤凰不来?”

海底被监控的鱼类生存瞬间

事实证明了海洋专家的判断,当海藻在鱼礁上越积越多、越长越旺时,海底的贝类衍生了,鱼虾游来了。随之,海洋集团确定要在海底大面积投放砼构件礁、六边形钢结构礁和海珍品增殖礁。

海螺在鱼礁石上繁衍生息

2022年10月,当第一批经过特殊预制的鱼礁运抵四十里湾海岸,随着大型吊车吊着第一块鱼礁划过海空,穿过海平面缓缓落入海底泥沙之上,耕海1号周边“海底荒漠”治理号角正式吹响了。之后,各类鱼礁源源不断运往这里,投放时间一直持续到2023年2月。

鱼翔浅底

“治理‘海底荒漠’,实际上就是为海洋生物‘造家’,尤其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山东海洋集团烟台耕海运营公司总经理靳海峰说,“首期向海底投放了3.7万空方鱼礁。”

经特殊预制的鱼礁被放入海底

鱼礁的投放没有让科研工作者和施工人员失望。鱼礁放入海底数十天后,礁石上出现的各种藻类繁殖起来。

“藻类的出现,势必让一些贝类有了天然的食物源。”张壮志说,“同时,食用藻类的海参也出现了,鱼礁所放之处还成了海参的家园。”

经特殊预制的鱼礁被放入海底

贝类与海参,不是出现在鱼礁上家园仅有的水生物。此时,海蟹和野生小鱼、小虾也来了,这些鱼虾食用海参和贝类排泄物中的养分。

“之前,海蟹、小鱼和小虾为何不来?”张壮志说,“荒漠化的泥沙底,没有食物来源、栖息地和庇护所。”

经特殊预制的鱼礁被放入海底

房子有了,海底家园建成,藻类水草丰盛,来这里安家落户、栖息、庇护甚至越冬的水生物越来越多。从鱼礁到藻类、水生植物,再到贝类、海蟹和鱼类,如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态链。早前的“海底荒漠”历经生态修复,如今已成“绿水青山”。

经特殊预制的鱼礁被放入海底

“这是黄鱼,这是黑鱼,还有真鲷、斑石鲷,海参在蠕动,海蟹在爬行。”在“耕海1号”的实时监控大屏前,工程技术经理赵全福目视大屏说,“水下安装的摄像头,清晰可见‘海底绿洲’,两年前的‘海底荒漠’,如今‘鱼翔浅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