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提醒!“研学游”三大陷阱曝光

2024-08-14 14:17 中国消费者报阅读 (42691) 扫描到手机

     暑期到来

  北京成为不少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近日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

  发布旅游消费提示

  提醒消费者谨慎参加研学游

  警惕非法“一日游”

  不轻信社交媒体“种草”信息

  谨慎报名研学游

  暑期研学游市场火爆

  随之而来的是

  货不对板、游而不学

  质次价高等问题出现

  一是活动行程与合同约定不一致,一些研学旅行项目在参观地点、活动内容、住宿餐饮等方面与合同约定有较大出入。

  二是研学机构傍“名校”误导消费者,有些研学旅行项目声称与名校等机构合作,可以深度游览和感受名校氛围,但实际只是带学生到校门口打卡拍照。

  三是研学服务质价不符,有些研学旅行项目收费高昂,但参观的地点却是免费景点,实际成本远低于收费标准。

  今年6月,深圳市消委会联合深圳市福田区消委会发布研学旅行消费监督调查结果,经营者主要存在七大问题,涉及:退改产品收取高额违约金;经营者资质参差不齐;通过格式条款单方获得消费者的肖像权;研学宣传内容与实际行程不符;设置单方免责条款;不必要、不合理收集消费者个人隐私信息;单方享有最终解释权等。

  去年,10月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研学旅行消费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存在游而不学、质价不符、安全措施不到位、师资存疑四大问题。

  消费建议:家长在给孩子报名参加研学游时,要仔细查看合同主体、合同内容、合同责任等,并注意举办方的过往案例和评价信息,不跟风,让学生在研学游中研有所得、学有所获。

  警惕非法“一日游”

  非法“一日游”普遍通过发放传单和网络渠道,尤其是利用社交媒体等网络渠道线上揽客,以低廉的价格和丰富的行程安排吸引游客报名,在实际行程中以强制消费、缩减景点等方式坑害消费者。

  消费建议:消费者特别是老年消费者在参加“一日游”时,应理性对待平台及社交媒体宣传,通过正规渠道参团,强化维权意识,提前确认旅行社、导游相关资质,合同中约定的个人权益、“一日游”行程等内容并签订合同,在游玩过程中如发现与宣传内容不一致,注意保留相关证据,以便维权。

  避免“拉练式”旅游

  北京市景区分布广,部分景区所需游玩时间较长且对游客的身体素质有一定要求,外地游客对于这些景区的位置、规模等信息没有概念,往往会被旅行社安排的丰富行程迷惑,被迫体验“拉练式”旅游。

  消费建议:消费者在游玩中应当提前了解游玩景区的情况,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出游时间、每日游玩景点数量,量力而游。

  “种草”感知评价落差大

  北京市消协二季度旅游消费调查显示,无论是社交媒体还是在线旅游平台,在实际信息呈现上都存在较大感知价值偏差,表明平台信息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导致“看上去很美,实际体验感觉落差大”。

  消费建议:消费者莫轻信社交媒体内容,考虑景点、网红景点时多看“差评”,少刷“种草”,以免拉低整体行程的满足感。

  错峰出游不扎堆

  暑期进京游客较多,部分景区取消预约流程后排起长队,天气闷热,时有雷雨,游客前往景区前需根据天气情况做好防暑降温、防雷电暴雨准备,出发前确认道路交通、停车条件等情况,避免在人员密集的场所长时间停留。

  消费建议:游客可通过“北京景区客流量信息”微信小程序查询各景区实时客流量,或者根据各公园景区官方公众号提供的入园人数、余票数量等信息,多渠道了解景区当日客流量,错峰出游。

  最后再提醒一下

  准备来北京游玩的小伙伴们

  购买旅游服务产品时

  要注意签订合同并保留证据材料

  在自身权益受到损害

  与旅游经营者协商不成的情况下

  可拨打12345或通过

  旅游主管部门、景区主管部门

  消费者组织对外公示的

  投诉途径寻求解决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万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