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5分钟就能诞生一辆重型卡车 在这里见证“重汽速度”

2024-08-21 19:56 鲁网阅读 (40051) 扫描到手机

 鲁网8月21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2023年,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31亿元、增长44%;整车销量33.4万辆,重卡市场占有率26%,稳居我国重卡行业销量、市场占有率双第一;重卡出口13万辆、增长47%,稳居行业第一……

  一项项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重汽集团”)进行智能化发展,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成功探索。

  8月21日,“‘新’中有‘数’——解码新型工业化”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中国重汽集团,探索“大国重器”高质量发展背后的“底气”。     

  在2023年年报中,中国重汽集团稳居我国重卡行业销量、市场占有率双第一,在这背后,是科技创新的回报,更是动能焕新的表现。

  新型工业化转型升级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中国重汽集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信息化融合、新技术应用,推动传统工业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转变。

  2020年2月12日,中国重汽“智能网联(新能源)重卡项目”(以下简称“莱芜工厂”)动工,用时9个月,于11月18日实现第一辆重卡下线,从破土动工到第一辆重卡下线仅用了280天,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行业纪录,创造纪录的背后,得益于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

  在中国重汽集团莱芜工厂焊装车间里,以往工人一手拿着电焊面罩,一手拿着焊枪进行焊接的场景已不复存在,智能工厂的机器人已经完全替代了人工焊装。一块块钢板进入焊装车间,出去时就已经变成了“新黄河”重卡的车头。

  “机器人焊接一个焊点需要3-4.5秒左右,而一个车头有3000个这样的焊点。整个车间共38道工序,从一个零件到一个车头,只需要短短两个半小时就可以完成。”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焊装车间两条生产线只需要5个工人来管理”。

  与此同时,焊装车间的“智慧大脑”也在运行,它连接着焊装车间的中控系统,除了控制机器人,还负责订单分配及质量监测等工作,智能化程度极高,可以连续工作20个小时左右。

  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重汽集团自主实施的智能制造平台,可以通过对计划、生产、工艺、质量、异常、班组六大模块的过程管控,实现以订单交付为主线的拉动式生产,实现了生产设备的全方位实时数据采集与监控,提高了生产全过程协同度与管理透明度,整车单位生产节拍加快9%,订单交付周期缩短14%,人均生产效率增长15%。

  驾驶室完成焊接,经过喷漆、冲淋等工序后就会被运到总装车间,和底盘进行拼接。沉重的底盘靠AGV小车就可以运输。“这些小车可以说是车间里最忙碌的运输工,别看它体积小,但是载重可以达到近10吨,还能自动化行驶,自动辨别方位路线,遇到障碍物也会自动紧急停止避让。这些小车还能边行进边充电,和地下预埋的电缆完成无线充电,非常灵活。”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中国重汽集团高度重视产线工艺装备能力提升。通过新装备的引入 ,冲、焊、涂、总等工艺装备得到全面升级,不断提升工作效率,改进工艺方法,提升产品质量。近几年产线机器人、AGV、视觉等先进装备应用增长率超过300%,行业内一流产线数量达24条,在提升产线效率、产品一致性同时完成降本增效。

  在驾驶室落装环节,工人师傅先通过遥控器精准控制驾驶室落装位置,再对连接点进行紧固连接。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在总装车间,一共有300多道工序,靠着人机默契熟练配合,每道工序都能在5分钟内完成。

  此外,该工厂还建设了国内首条智能柔性化生产线,可实现柴油、天然气、氢能重卡同在一条产线上制造。

  据了解,中国重汽集团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持续推进智能化、高效化的运营模式,不断探索和实践新技术与工业化的最佳融合路径,为业务和客户提供更高品质、更智能化的产品与服务,全力推动和引领商用车装备制造的新型工业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