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九”老人为自己写书!剪报、旅游、发视频……活出“年轻态”

2024-10-10 21:05 大众新闻·半岛新闻阅读 (12725)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 吴璟

在人生的暮年,为自己撰写一部心路历程,这是一位耄耋老人的心态年轻之证。

朱长春看着自己写的《文荟里的记忆》样书后,十分高兴。

“长久以来,我怀揣着一个梦想:撰写一本属于我自己的书,一本蕴含深意、启迪心灵的作品,一本能够展现我平凡而精彩人生的篇章。”10月10日临近重阳节,年已86岁的青岛老人朱长春,轻轻摩挲着手中一本沉甸甸的样书,笑谈在迈向耄耋之年的旅程中,他终于圆了此梦。

前些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朱长春深感人生需要成就感。成就感不仅源于心灵的满足,更来自外界的认可与赞赏。尽管过去几年他曾出版过几部著作,撰写过众多文章,但回想起来,总觉得它们分散而缺乏连贯,就有了想要为自己写本书的想法。

朱长春珍藏着大量剪报,称“报纸就是百科书”。

朱长春透露,《文荟里的记忆》这本书,是他一生创作、荣誉与生活感悟的系统整理。它记录了他从新中国成立前后至今的见闻与变迁,为他艰辛而真实的人生之旅,献上了一份无价的珍贵礼物。整理的过程更是帮助老人回忆了一生,他赞叹着社会的变化和祖国的强大,愈发感到了目前生活的幸福。如今,已然步入“奔九”行列的他,经过一年多的伏案不辍,终于要实现自己出书的夙愿。

朱长春在小区散步,与邻居攀谈。

对于多年来的老年生活,朱长春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说自己已做了几十年高中语文老师,退休后的日子,空闲时间颇多,如何消磨这些时光成为一大挑战。退休初期,朱长春曾以为,教书育人一生,辛苦耕耘之后,便应放松休息。原本期待通过休息减轻压力,促进健康,却发现身体状况并未改善。原因在于休息过多,生活单调,缺乏刺激的疲劳。无所事事,过度休息,反而有害健康。

朱长春将读书看报当做乐趣之一。

“究竟多大年纪才算‘老人’?”作为《半岛都市报》的“老粉”,朱长春至今都有每天读报的习惯。多年前读到一篇关于“老年人”的文章后,朱长春深有感触。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我国老年人的年龄划分标准也在更新。正如文中所言,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士打破了年龄的束缚,活出了“年轻态”。于是,他产生了做些实际事情的念头。

退休30余年来,朱长春旅游、写作、参加社会活动、收藏……让自己以各种“年轻”的状态活着,寻找各种有意义的事情来做,以“为”求“乐”。其中收藏的爱好与其他的收藏家不同,他根据自己的职业需要和兴趣爱好出发,偏重于收集报纸和从教几十年来学生资料。

作为《半岛都市报》的“老粉”,朱长春至今有着每天读报的习惯。

记者在朱长春老人那里看到了大量的剪报册子,他视若珍宝:“报纸就是一部散装的大百科全书。几十年来我搜集整理各种报纸数万张,分别归为二十余类。我从中一饱眼福,汲取知识,拥有智慧,精神富有。”

他和老伴都已年过八旬,尽管生理上已步入老年,但心理上却不服老,努力保持年轻的心态。去年,老伴两次骨折,生活不能自理,他陪伴她入住了一家养老院。“祸兮福所倚。”在养老院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幸福。老伴不仅恢复到能够自理生活,还能在花园散步,自行到餐厅用餐。在这里,他们享受着老有所乐的生活,沉浸在快乐之中,无需出门即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如唱歌、朗诵、写字、练习八段锦……

《文荟里的记忆》中收录了朱长春年轻时教书的照片。

《文荟里的记忆》收录了朱长春年轻时的回忆。

空闲时朱长春会来到小区锻炼身体。

在这里,他们老有所学,目标明确,收获了养生知识,医学常识,尤其是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受益匪浅。朱长春学会了制作音乐相册,发送短视频,网上购物,手机银行等,为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也在网络上开启了新的精彩人生。

在这里,他们老有所为,各展所长。养老院环境幽静,时间充裕,他们根据自己的条件,力所能及地拿起笔来,撰写文章,分别在各报刊上发表多篇作品。为此,他们深感满足。

朱长春告诉记者,他们的老年生活之所以如此充实、精彩,忘却年龄,活出年轻,关键在于拥有一颗年轻的好心态。不论是七十岁、八十岁,甚至更大年纪,都要活得精彩,活出自己的样子。然而,也要正视现实,人总会老去,这是自然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更应该爱护自己的身体,量力而行,避免过度劳累。“虽然我们年纪已高,但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面对现实,每天过得充实而快乐,我们便不会觉得自己已经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