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中下旬,青岛进入“两会时间”。青岛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于1月19日至22日召开。青岛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于1月18日至21日召开。一年一度的市两会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团结...
代表委员与市民提出金点子 让城市应急没有"延时"
一个城市是否具备现代意义上的应急功能,不仅关系到城市本身的发展或城市化进程,更关系到广大市民甚至全社会的生命安全、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还将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影响重大。昨天,青岛早报“两会直通车”推出“两会圆桌”栏目,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与市民一起热聊“城市应急”话题,为岛城的应急发展提出金点子。
市人大代表 张旭明
加快应急产业品牌培育建设
作为岛城知名应急产业品牌的负责人,张旭明建议,尽快制定关于培育打造应急产业品牌发展战略规划,引导应急企业建立以质量可靠、技术先进和信誉优良为核心的品牌建设体系;以传统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中心企业“隐形冠军”为主体,抓好典型培育,帮助企业开展品牌宣传推广,树立行业“新金花”;加快应急产业文化建设,丰富应急产业文化品牌内涵,提升企业品牌核心价值和软实力。
市人大代表 刘永康
提升公共交通领域应急反应能力
市人大代表、交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永康表示,针对当前公共交通领域的突发事故,首先是制定实施“第一响应人”招募管理、“守护员专座”等管理制度,联手公众力量加大对发生在班线客车、定制公交、常规公交车厢中影响安全运行的乘车行为的整治力度;经过分批次组织驾乘人员参加市红十字会开展的急救知识培训,提高一线员工应急防范处置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事故突发时人员的伤亡率和致残率。
市政协委员 李秋航
城市应急需尽快予以地方立法
李秋航提出,青岛应当尽快制定强有力的地方立法,以确保城市应急之职责、职能、措施到位。当城市应急事件出现时,政府的信息反馈、研究、组织、调动、抵达现场等措施均需要一定的时间,此时,第一时间能够及时拯救生命、采取措施、减少损失的往往是事件发生地的周边居民、单位、其他组织等,第一时间的积极应对能有效地减少伤害、减少损失。为此,她呼吁应当通过立法让第一时间能够参与城市应急处置的民众、单位、其他组织以主人翁的姿态发挥最大作用。
市政协委员 林向峰
加快自动售药机项目审批
“日前,宁波市发放了全国第一张以行政许可方式确认自动售药机经营项目的 《药品经营许可证》。”林向峰表示,自动售药机节省了传统药店的人工成本和房租成本,同时实现24小时扫码即购不间断服务,随时满足用户应急购药需求。期待青岛这个国际化都市,能紧跟快节奏的生活步伐,加快自动售药机项目审批,满足群众24小时用药需求,同时推动药品零售企业创新转型,促进我国药房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CFRT城市第一响应队”发起人 万滨
增加培训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
万滨说,应该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中,并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让更多的市民具备专业救援力量还未到达现场时的应急处置能力,以及专业救援力量到达后如何配合和协助的协同能力。通过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及考核,未来如果每个社区能有6-12位具备这种应急能力的志愿者,那么在该社区发生突发事件后这些志愿者就可以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可以大大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以及有效减缓火灾等突发事件的蔓延速度,从而为下一步的抢险救灾赢得宝贵时间。
青岛红十字金山海上救援队队长 郭友忠
强化对“风险点”的管控
郭友忠说,进一步加强对“风险点”的管控还有不少文章可做。出了险情,有一套科学、完整、高效的应急机制来控制灾难的进一步升级固然重要,但尽量减少或避免险情的发生才是城市应急管理工作的根本之策。根据统计数据,近海几处容易被潮水淹没的礁石群就是事故多发的“风险点”,他建议尽快划定沿海事故易发的“风险点”,对每一处“风险点”设立专人负责的“风险提醒员”或“礁石长”,并在“风险点”设立永久的“风险提醒灯”,灯杆上划出“高潮水位线”,并醒目标注“事故易发地带”等字样。
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长 李延照
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李延照表示,城市应急是距离生命最近的应急工作,及时科学、安全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能够为社会的稳定、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争取更大的空间。做好城市应急工作,首先要提升全民安全意识,其次要教会全民学会防灾减灾、自救互救知识,最后要在政府主导下,经常性组织实施全民参与的各种方案演练。推动全民城市应急,应该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益机构积累了很多应急实战经验,在参与社会治理工作当中,已经形成卓有成效的市场运作方式,能够更好地为城市应急服务。
“天使救援”项目经理 孙佳文
加大应急志愿者培训力度
孙佳文表示,为了提升自救互救技能,多多开展普及民众应会必会的应急救援知识的公益课堂十分必要,例如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溺水营救等应急技能。此外,近年来,民间救援组织、应急救护志愿者数量加大,越来越多具有专业救护能力的志愿者能够并且愿意投身于应急救援的工作当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孙佳文希望有更多这样的机会提供给志愿者,从而加大志愿者在城市应急建设当中的重要作用。
本版撰稿 首席记者 于顺 图片均由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