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业“抢”人!高素质农民大师进大学收徒,田间无人机飞手“待飞”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昌威 实习生 吴新越
“我是在帮农业‘抢’人!”10月11日上午,在青岛工程职业学院的教室里,山东省高素质农民大师朱梅楠开班收徒,将自己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使用无人机的经验传授给他们——该校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14名在校大学生。
朱梅楠在课堂上为徒弟上课。
上课铃一响,朱梅楠就拿出“教具”——一台植保无人机。“非常明显,相比大家练习中飞过的四轴无人机,植保无人机的体积更大一些。在实际作业中它要带着40升的药箱飞来飞去,所以对‘体型’有一定的要求。”朱梅楠边展示边讲授植保无人机的特点和实际操作要领。
随着朱梅楠讲解的深入,飞惯了“小”无人机的学生们对这个“大块头”越来越感兴趣。
“这些大学生有无人机的基础,上手很快。我们农业上太缺他们这样的人才了!”收了这些大学生徒弟,朱梅楠像挖到宝一样。而这是身为山东省高素质农民大师的朱梅楠收的第二批徒弟,也是他第一次收在校大学生为徒。
朱梅楠在农田里指导徒弟飞无人机。
朱梅楠在农田里指导徒弟飞无人机。
朱梅楠任总经理的青岛一粒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长期从事农业无人机生产与服务。此前,为了充分发挥高素质农民的带动作用,山东省实施了高素质农民培育“师傅带徒”项目创新试点工作。朱梅楠就是当时选出的山东省高素质农民大师之一。
在政策的推动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2023年9月朱梅楠正式开启了他的“师傅带徒”培训项目——胶州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及创新创业班。第一期,他从当地农民和农业服务从业者中挑选后备人才进行培训。这次他的大学生徒弟全部来自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省去了无人机操作培训这一环节。
“这部分年轻人,就缺少一个与农业接触的机会。”朱梅楠认为,这项工作时间紧迫。
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无人机飞手岗位人才缺口达100万人。作为农业从业者,朱梅楠更希望帮助农业挖掘相关人才,让他们了解农业,回归农业。
延堃榕在操作植保无人机。
延堃榕是青岛工程职业学院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大二学生,已经考取了中国民用航空局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这次培训,让她就业选择的“天平”越来越向植保无人机飞手倾斜。“农业复合型人才是当前发展趋势。把传统意义上的农活和现代科技结合到一起,应该会有很好的前景。”当她驾驶着无人机在田野上进行撒药练习时,她的这个想法就更加坚定。
延堃榕在操作植保无人机。
“我认为,农业的‘画卷’上留白还有很多。年轻人完全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思维,在这幅画卷上添加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的一笔。”朱梅楠动情地说。
特写:
无人机专业大二小伙计划投身农业
这次培训,朱梅楠开设的课程包括植保无人机技术、植保无人机基础识别、农业田间病虫害基础识别和药品使用,甚至还有农业创新创业课程。朱梅楠希望培养出学生们专业的农业嗅觉和农业技术能力。在朱梅楠看来,无人机作为现代农业的代表性技术,可以作为一个接口,让这部分有技术、爱思考的年轻人接触到农业,更加深入了解农业,进而进入到农业领域。
“采用植保无人机打药相比人工喷雾器打药,省力、省时,喷洒也更均匀,效率提升可不是一星半点。”青岛工程职业学院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大二学生马金泰就是被“点燃”的一位。
此次跟随青岛市高素质农民大师“师傅带徒”培训项目学习,马金泰掌握了植保无人机应用技术,可以轻松操作植保无人机打药。“以后,实习、就业时,有能力从事植保无人机方面的工作。”
大家在课堂上讨论。
当初选择读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源于马金泰对航空航天知识的喜爱。马金泰从小就喜欢制作航空模型、直升飞机,在选择专业时,更多地照顾了自己的喜好。在马金泰看来,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在就业的风口上,国内无人机飞手人才缺口大。
据了解,青岛工程职业学院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在校学生可以轻松操作多旋翼无人机的不在少数,就业面也很广,“进企业组装、调试无人机,影视拍摄等都需要掌握无人机技术的人才。”马金泰说。
这次学习,又为他打开了面向农业的就业大门。马金泰说,他是个农村孩子,老家菏泽,对农村很有感情。通过跟随朱梅楠老师学习,让他看到回到他热爱的家乡的可能,打算毕业后从事农林植保无人机等农业科技类工作的种子也在他心里渐渐萌芽。
第一次深入了解植保无人机,第一次下农田飞植保无人机为农作物打药……在这次培训中,马金泰和同学们经历了很多个第一次。“这次培训,不仅让我们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路径,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不仅让我们涨了见识,也学习了很多农业知识,对我们的帮助很大。”
朱梅楠指导徒弟飞无人机。
00后城市姑娘变身田间无人机飞手
此次青岛市高素质农民大师“师傅带徒”培训项目,朱梅楠还有一位15号徒弟旁听。
2000年出生的赵嘉琪从小生活在青岛市区,此前没有接触过农业。大专毕业后,她先后在银行、央企做过行政工作,今年年初,她以总经理助理的职位入职青岛一粒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是公司的行政总监、无人机智慧农业服务系统项目负责人。
赵嘉琪(左二)在操作植保无人机。
出于对农业技术的喜欢,今年4月,赵嘉琪开始接触无人机技术。逐渐上手后,六七月份赵嘉琪就到田里用植保无人机给玉米打药了。
眼下,活跃在胶州、平度、莱西等地农田里的飞手多是中年男性,像赵嘉琪这样的00后女飞手极为少见。“男飞手多是家里有地,或是开办了农资合作社,为方便种植去飞无人机。”在她看来,女飞手要付出的可能更多。作为女飞手,她最初驾驶植保无人机,最难的是克服内心的恐惧。“植保无人机机翼设计较大,当人靠近它时,会产生恐惧心理。刚开始操作,没有熟练掌握技术,操作起来就会畏手畏脚,反而容易出错。”赵嘉琪心细,又有师傅朱梅楠的专业指导,再加上勤于学习和实践,很快她就上手了。
她说,植保无人机打药,主要作物为小麦、玉米,且季节性强,每次服务时间有一两个月。飞手的收入也较为可观,在这一两个月里,人均收入为一两万元。
今年夏天,赵嘉琪常去农田里飞植保无人机为玉米打药。飞无人机的状态也从忐忑到沉着。“别看你是个小姑娘,你还飞得怪好嘞。”得到农户的肯定,赵嘉琪更有信心了。从事农业,被晒黑是不可避免的。“我以前皮肤挺白的,现在晒成小麦色了。”常年在田间地头奔走,日晒雨淋是家常便饭。
赵嘉琪在操作植保无人机。
每次飞完植保无人机,赵嘉琪内心都会感到欣慰,“能帮助到农户解决问题,而且花钱不多,双方都受益。”
今年7月,赵嘉琪在青岛市农业农村领域数据驱动创新应用大赛上获得一等奖。在赵嘉琪看来,科技发展改变农业生产,植保无人机的应用也是如此。赵嘉琪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加入农业行业,“需要一部分人,带着他学到的技术,回归到农业上来,帮助农业得到提升。”
为了更多地了解农业和无人机,这次她也报名参加了“师傅带徒”培训班,和大学生学员一块,深入学习植保无人机的理论和实操,以及农业相关知识。
赵嘉琪(右)在操作植保无人机。
学生们在课堂上讨论。
朱梅楠在农田里指导徒弟飞无人机。
朱梅楠在农田里指导徒弟飞无人机。
朱梅楠在农田里指导徒弟飞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