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沿海七市市长话海洋:兄弟城市携手,共创“蓝色未来”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王丽平 实习生 吴新越
10月24日,作为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的重磅环节之一,2024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对话会正式举行。而其中,山东沿海7市的市长们“共商”海洋发展之路,成为其中的一大亮点。他们围绕“‘预’见山东蓝色新增长”这一主题,分享各自城市的战略规划、创新实践以及面向未来的美好愿景。
青岛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耿涛:
青岛海洋人才总量超过37万人
青岛是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产业基础扎实、开放特色鲜明、发展活力充沛。2023年,青岛海洋生产总值达到5181.3亿元、约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3。这些,既是青岛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基础优势,也为与大家开展海洋领域务实合作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遇。
青岛海洋创新策源动能强劲。去年,我国唯一的联合国“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落户青岛。海洋人才规模、层次不断提升,海洋人才总量超过37万人,涉海院士达到23位、占全国的近30%。
青岛海洋产业门类齐全,28个海洋及相关产业门类在青岛均有布局。
青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区位优越,是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目前,新版《青岛港总体规划》已获国家批准,我们正加快完善港口硬件设施和集疏运体系,提升中欧班列运力水平和上合国际枢纽港功能,进一步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
青岛是滨海度假旅游城市、“2024-2025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中国帆船之都,“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风貌独具魅力,正加快打造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城市。
东营市副市长梁润生:
昔日盐碱滩涂变身“海上粮仓”
很荣幸与大家相聚在美丽的活力海洋之都——青岛,参加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海洋城市推介会。东营地处山东省北部、渤海之滨。2023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产值增速居全省首位,海洋经济已成为东营经济增长中最具活力和前景的领域。
聚力打造环渤海现代渔业强市。成功培育以虾、蟹、参、贝为主的双百亿级特色水产品产业集群,昔日盐碱滩涂变身“海上粮仓”。
聚力打造国家海上能源示范区。东营是我国沿海少数具备千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的区域,正在打造全国现代能源基地、绿色储都。
聚力打造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建成涉海领域省级及以上科技创新中心20家,突破多项自主可控关键核心技术,赋能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聚力打造现代化港口集疏运体系。锚定构建黄河流域重要出海口目标,加快建设国内重要港口、国家能源保障港口、省会经济圈主力港。东营港区深水大港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港口能级即将实现由5万吨到25万吨的历史跨越,明年将建成亿吨深水大港。
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德雁:
正在打造海上商业发射母港
非常高兴在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举办之际,与各位嘉宾相聚青岛,共话蓝色经济,共享未来机遇。烟台是屹立于齐鲁大地的山海画卷、镶嵌在黄渤海之滨的璀璨明珠。2023年,烟台GDP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海洋经济占1/4,成为中国第25个万亿级城市。
烟台是全球四大深水半潜式平台建造基地之一、山东省船舶及海工装备制造基地,深海钻井平台市场份额占中国的75%。
大力发展海上发射,依托东方航天港,成功保障海上发射任务13次、累计发射卫星75颗,形成了“一站式”发射服务模式,具备“近海一周两发、远海两周一发”的保障能力,可满足我国70%商业卫星入轨发射需求,正在打造海上商业发射母港。
大力推进海洋能源利用,加快推进“蓝色+绿色”海洋能源利用示范,发出中国第一度大规模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发电、第一度海上风电,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居山东省首位。我们正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建设总投资7000亿元的核电、风电、海上光伏、LNG四大千万级清洁能源基地,到2035年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将突破6000万千瓦、位居中国城市前列,年可产清洁电力2900亿度。
潍坊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建军:
潍坊港建成全国首个零碳港口
此次对话会,为我们畅谈海洋合作发展搭建了一个很好平台、提供了一次难得机会。潍坊地处山东几何中心,是环渤海地区重要战略支点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2023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596.8亿元,占GDP比重21%。
潍坊的海洋产业独具特色。这里的海洋化工产业起步早、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近年来,潍坊企业与韩国、老挝、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海洋领域相关企业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合作,持续扩大潍坊的蓝色“朋友圈”。
潍坊的海洋港口开放便捷。我们深度融入全省港口发展格局,渤海湾港口集团落户潍坊,渤海湾航运中心正式运营。潍坊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建成全国首个零碳港口。小清河全线复航,潍坊港成为海河联运枢纽港。潍坊港2023年实现货物吞吐量3900万吨,集装箱运输量60万标箱,创历史新高,正加快向亿吨大港迈进。
山东是中国的海洋大省和经济强省,具有海洋资源丰富的得天独厚优势。青岛是全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也是全球著名的海洋中心城市。以青岛为龙头,我们7个海洋城市一道,诚挚邀请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来山东参观考察、洽谈合作,让我们携手同行,共享“蓝色机遇”、共创“蓝色未来”。
威海市委常委、副市长邓勇:
建成国家级原良种场7处全国居首
作为东北亚经济圈前沿城市,威海既是海洋资源大市,也是海洋经济强市。去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1305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7.2%。
威海实施海水养殖深蓝行动、海洋种业倍增计划、远洋渔业拓展工程,首创桑沟湾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建成国家级原良种场7处,数量居全国首位,威海籍远洋渔船达到330艘,远洋渔业实力居全国前列。
入选首批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年造船能力127万载重吨,客滚船、重吊船建造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和80%。
创新打造威海海港、空港和仁川海港、空港“四港联动”模式,开展中韩整车运输业务,构建起“海运价格、空运速度”的国际物流黄金通道,去年威海口岸对韩贸易额1599.8亿元,仅次于上海和深圳。
全市集聚各类涉海创新平台377家、涉海高新技术企业64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72.98%,山东省最高。
本次论坛既是一次相互交流的盛会,也是一次促进合作的良机,我们期待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海洋领域全方位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日照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新生:
共建北方海洋水产苗种繁育中心
日照因港设市、依海而兴,近三年,全市海洋经济年均增长8.2%。2023年,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到30%,港口货物吞吐量5.93亿吨,日照港跃居全国沿海港口第6位、世界第7位,日照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在全国排名第二位。
日照产业门类齐全,是国家布局的沿海先进钢铁制造基地、韩国现代汽车海外最大的动力总成生产基地。我们正大力招引钢材精深加工、钢铁配套服务、新材料等产业项目,打造全球最大的超薄带钢、规格品种齐全的高端板带生产中心。
日照是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水产养殖、海洋预制菜加工贸易、海工装备等产业基础良好,正与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共建北方海洋水产苗种繁育中心,与省财金集团共建全国最大的三文鱼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区,与省港口集团共建高端海工装备产业园。
近期,省政府将围绕建设沿黄陆海大通道重要门户港、打造现代海洋产业特色集聚区、布局建设国际绿色航运能源基地等重点项目,全力支持日照推进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
滨州市副市长杜玉杰:
对虾年产量14万吨,占山东省60%以上
很荣幸与大家相聚青岛,共赴“蔚蓝”之约,共话美好“未来”。
滨州地处“渤海之滨、黄河之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交汇叠加,京沪二线开通后,滨州到北京55分钟、到上海2个小时、到济南机场27分钟。
2023年,滨州海洋生产总值490亿元、同比增长10.8%,占GDP比重达15.7%。近年来,滨州市深度融入海洋强省建设,将海洋经济作为全市11条重点产业链之一,持续培育“海洋强市”新动能。
滨州持续放大“虾贝虫藻鱼”特色优势,建成省级以上海洋牧场4处,生态渔业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36万亩,水产品年产量55万吨以上,形成了对虾、贝类、丰年虫三大优势主导品种。全国75%的海蜇在滨州交易,丰年虫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70%。对虾年产量14万吨,占山东省60%以上;滨州获评“中国白对虾种都”;“滨州对虾”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博兴对虾、沾化对虾入选第一批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同时,滨州也是“中国生态盐田虾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