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备规模全国第二,齐鲁粮仓有保障
●全省粮食库存充裕,库存消费比远高于17%至18%的国际粮食安全警戒线,地方储备小麦、稻谷等能够满足全省人民四个半月以上口粮消费需求
□记者 刘童 报道
省政府新闻办2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强化粮食储备管理,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山东地方储备规模居全国第二位,目前地方储备粮油规模均超过国家下达总量计划,全省统算成品粮、油储备可供应城镇居民消费分别达到27天和56天,粮食储备体系进一步完善。
粮食储备是稳定市场的“压舱石”,是保供稳价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省地方储备粮油规模均超过国家下达总量计划,其中,地方储备粮规模超国家核定计划55%;推动省级储备由产粮大市向大中城市、缺粮地区倾斜,三年时间,省级储备粮油储存覆盖范围由8个市扩展到14个市,辐射保障能力全面提升。”省粮食和储备局副局长吕明介绍。我省在保障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绝对安全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玉米、大豆等饲料用粮储备,实现了主要原粮储备品种全覆盖,由口粮自给安全向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迈出实质性步伐;根据粮食市场供求形势变化,适时调整省级储备轮换数量和节奏,指导各地加大小麦收购力度,推动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防止出现农民“卖粮难”。
目前,我省已建成政府储备为主、企业社会责任储备为补充的粮食储备体系。全省粮食库存充裕,库存消费比远高于17%至18%的国际粮食安全警戒线,地方储备小麦、稻谷等能够满足全省人民四个半月以上口粮消费需求。成品粮油储备方面,严格落实国家关于36个大中城市(我省济南市、青岛市)15天以上市场供应量的基础上,全省16市均建立了成品粮油储备。全省统算成品粮、油储备可供应城镇居民消费分别达到27天和56天,应急状态下成品粮油完全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近年来,我省基本建立了涵盖粮食储运、加工、配送、供应等全链条的应急保障体系。截至9月底,全省建立粮食应急供应网点2448家,应急加工企业341家,应急配送中心231家,应急储运企业265家,应急保障中心178家。今年已确定省级应急保障企业158家,其中储运企业45家,加工企业62家,配送中心24家,供应网点27家。加强风险监测预警,今年以来,发布粮食收购进度价格51期,市场监测分析19期,市场交易信息74期,引导社会预期,维护粮食市场平稳运行。制订完善《山东省粮食安全风险防控应急预案》,编制《粮食应急预案操作手册》,目前16个市和131县(市、区)全部制定了粮食安全风险应急预案,实现省内辖区全覆盖。
作为国家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工作试点省份,我省在全国率先建成一体化综合性粮食流通管理省级云平台,率先实现省市县三级地方储备粮信息化监管全覆盖,率先实现粮库信息系统、省级平台、国家平台的互联互通,关键数据同步接入“齐鲁智脑”平台。目前,承储省市县三级储备粮的301个库区、2775口仓房,布设1.2万余个摄像头并通过流媒体平台与国家平台联通,在线率达98%,均与省级平台“数据通”“视频通”。
发挥金融服务作用,为粮食储备工作“保驾护航”,近年来累计投放粮油储备及建仓贷款487亿元。推进“科技兴粮”“绿色储粮”,积极开展高标准粮仓建设和仓储绿色升级,建设高标准粮仓仓房财政资金补助比例可达80%。针对省级储备今年新增较难保管的大豆和玉米品种,投资200余万元新购入了大豆蛋白检测仪、脂肪酸值检测仪等先进设备,实现了大豆和玉米质量指标全项检测。优化集成储粮工艺,创新节能减排模式,夏季粮仓平均粮温降低5℃,降低能耗约50%,确保储粮保质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