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传媒年会•专题报告|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路在何方?大咖“划重点”

2024-11-02 10:07 大众·半岛新闻阅读 (4091) 扫描到手机

11月1日上午召开的2024传媒年会主论坛“专题报告”环节,由传媒杂志社社长兼主编、传媒年会秘书长杨驰原主持,来自行业一线的领军人物和专家学者分别作报告。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祝燕南现场发布了《中国广播电视全媒体发展报告(2024)》,报告显示,广电视听形成了线上线下融合、大屏小屏联动、长短视频互补、艺术技术并重的宣传格局,行业发展步入“品质飞跃”和“结构优化”双重驱动期。

祝燕南从“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建设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努力推动广电视听产品和服务深入基层、惠及群众;“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完善广电视听科技创新体系;“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打响中国视听品牌,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四个方面,探讨了广电视听在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中承担起的责任和使命。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当前,各地区、各行业正在因地制宜部署。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同样要加快形成传媒新质生产力。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文创研究院副院长、《传媒蓝皮书》主编崔保国,以《激荡的20年——新质生产力与传媒发展的新思考》为题,围绕如何理解传媒业的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到底在传媒业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两个核心问题,通过对20多年来传媒发展的思考,结合详实的数据,分析了中国传媒发展的成就与生态之变。

崔保国表示,“新质生产力为传媒业带来的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每一种新质生产力落地到传媒领域就会创造出新的媒介形态,并演化出新的业态。”他指出,新质生产力是传媒业发展的关键动力,但不是唯一因素,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结合才是传媒业繁荣发展的真正动力。

评价体系对媒体行业改革发展的效力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活动现场,新的评价体系如何构建,成为媒体从业者、专家学者探讨的重要话题。

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光明日报社原副总编陆先高在《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引领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中指出,“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的目的,是为了更适应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需要,传播数据的真实性、科学性是进行定量评价的基础,增加自建平台传播数字权重是强化媒体属性和定位、更好服务核心读者的保障,增加转载量的权重能充分发挥同行评议的作用,技术统计更具开放性和动态性能提升评价的专业性、公正性。此外,还要重视新媒体与母媒体属性定位的契合度评判,以及项目评价的特殊示范效应。

中国行业报协会会长张超文围绕《强化认识、重点突破,加快推进行业媒体系统性变革》,从强化责任意识,勇做改革“先锋队”;坚持系统思维,制定科学“规划图”;实现重点突破,抓实改革“着力点”三个维度,阐述了行业媒体系统性变革的策略与方向。张超文指出,行业媒体有一大特点,它不仅是各部委党组的机关报,还属于纵向垂直的工作指导性媒体,如果在全局上一体化经营、一体化谋划,不仅能够在中央层面上实现系统性变革,也能带动全国的本行业的媒体加快实现系统性变革。

(大众新闻·半岛全媒体记者 石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