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聚焦山东滨州:以蓝色逐梦未来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3日讯 今日出版的《光明日报》在第3版以《以蓝色逐梦未来》为题,聚焦山东滨州海洋发展。文章提到,早在秦代,这片土地就有“渤海雄邦”的美名。如今,海洋食品、海洋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发展迅速,蓝色成为滨州最具代表性的色彩之一。
以下为文章全文:
“后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始置滨州……”一千多年前,一座城选择以“滨”为名,与“渤海之滨”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便是今天山东省滨州市之由来。
早在秦代,这片土地就有“渤海雄邦”的美名。如今,海洋食品、海洋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发展迅速,蓝色成为滨州最具代表性的色彩之一。
滨州毗邻渤海湾,拥有1896平方公里海域、130余万亩沿海滩涂,126公里海岸线连绵不绝、美景不断。
在鲁北盐场,整齐排列的盐田呈现出色彩斑斓、绚丽多彩的独特风景,“七彩盐田”如诗如画,宛如一块平铺在大地上的调色盘。每年农历二月二,北海经济开发区群众便会聚集在脊岭岛龙王庙和岔尖渔港码头祭海祈福,感恩大海的馈赠,祈愿四海平安、风调雨顺、渔盐丰收……依托贝壳堤、滩涂、海盐等世界级海洋资源,滨州发展滩涂游乐、海盐康养、海洋休闲等产业,培育临海龙头企业品牌,推出高质量临海文旅爆款产品,打造临海旅游新目的地、打卡地,迎接四海宾朋。
滨州附近海域特殊的气候及海水条件,孕育了丰饶的物产。
滨州海域是全国主要渔场之一。渤海湾虾皮早已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盐田虾产量居全国第1位;丰年虫卵年加工量3000吨、产值12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虾贝虫藻”特色渔业产品经济发展迅猛。
海洋不仅满足了人们舌尖上的渴望,还在满足着人们对艺术的追求。看似普通的贝壳,经过现代制瓷技艺加工后,“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磬”的海洋贝瓷赫然问世,丹青画手在贝瓷上找到了挥洒才情的空间,化贝为瓷、化瓷为艺,孕育了“中国海瓷艺术”这一崭新艺术品类。作为调味必需品的海盐,经过巧手工匠的精心制作,也成为“洁如玉、亮如晶”的盐雕。
驶出渤海,便是浩瀚的太平洋,临海区位塑造了滨州的开放品质。
滨州目前已与13个国家的14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与全球19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连续7年入选中国外贸百强市,成为山东省对外开放的重要阵地和联通环渤海、面向东北亚的桥头堡。
今年上半年,全市港口企业生产情况良好,港口货物吞吐量累计达2601万吨。港口外贸货物的跨越式增长,标志着滨州港口发展对全市经济外向度提升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2023年,全市工业营收达1.4万亿元,连续三年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滨州已有53项产品产量或市场占有率列全国第1位、15项列全球第1位,金属板材、商用厨具、绳网等特色产业品牌享誉海内外。
滨州正带着梦想与激情,开启新时代的蓝色旅程。
- 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在澳门考察,聚焦“一体”这个关键词
- 半岛聚焦丨多地官宣,取消公摊!购房成本会降吗?业内人士解读
- 半岛聚焦|北方冬天有人开新能源吗?新能源汽车高寒大考,能否经受住严寒挑战?
- 聚焦三民 | 青岛市体育局:体育惠民一路向前 城市生活更美好
- 半岛聚焦|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公示,青岛2人入选,来看看他们的故事→
- 聚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如何做到1+1>2?
- 【视频】聚焦“三民”活动:收到市民建议马上落实,362路公交车不难等了
- 半岛聚焦丨做一次,吃一周!这届手巧的打工人,开始自制预制菜
- 半岛V视|聚焦“三民”活动:奖补政策逐步兑现,中小企业代表直言信心更强
- 半岛V视|聚焦“三民”活动:市民点赞办事效率,期待教育更多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