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6.5万人,引进集聚首次来青青年人才17.05万人

2024-12-05 20:26 大众新闻·半岛新闻阅读 (24108) 扫描到手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6.5万人,实现失业再就业11.2万人,新开发公益性岗位1.65万个,累计兜底帮扶困难人员就业12.08万人……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深入推进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政策落实,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6.5万人,总量全省第一

新增就业保持增长。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6.5万人,总量全省第一,实现失业再就业11.2万人,同比增长10.18%,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结存数量创历史新低;全市扶持创业3.56万人,带动就业6.14万人,分别同比增长2.07%、15.3%。

重点群体就业总体平稳。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专项行动、基层就业“筑基行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联系服务率保持100%。建立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困难就业群体“一对一”就业帮扶机制,新开发公益性岗位1.65万个,累计兜底帮扶困难人员就业12.08万人。全市布局建设“零工之家”20家,举办“春风行动”“城暖农民工”等各类招聘活动1000余场,发布岗位需求43万个。

“家门口”就业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实施“社区微业”行动,积极打造“就享家”乐业服务站307个,组织“提技能就好业”社区公益课、技能夜校等200余场,累计培训1万人次,建设创业型特色街区59个。

企业用工保障有力有效。实施人社系统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8条举措,出台新一轮支持家政服务业发展促就业措施,发布全国首个《人社政企直连服务规范》,开展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用工保障“助企护航”行动,对1955家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提供用工保障服务。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政策,为29.9万家企业减负9.6亿元;为3.73万家企业返还失业保险费和一次性扩岗补助2.85亿元,稳定岗位92.9万个。

入选首批全国工伤康复重点联系城市,为全省唯一

全市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860.6万人、291.4万人、343.2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3.29万人、5.45万人、9.26万人。

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全市建立年金的企业近3000家,基金规模100亿元,个人养老金参与人数达到184万,超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的40%,共有1678家企业、17.02万人参加补充工伤保险。我市入选首批全国工伤康复重点联系城市,为全省唯一。

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按时、足额为全市114万名企业退休职工、112万名城乡居民待遇领取人员发放社保待遇,伤病残职工劳动能力鉴定达到1.2万人次。

经办服务持续优化。为企业群众帮办代办906项。进一步丰富扩大社保卡场景应用,全市实体卡持卡人数1000.96万人、发放电子社保卡699.27万张,分别覆盖常住人口96.78%、67.61%。

引进集聚首次来青青年人才17.05万人,创历年新高

今年以来,全市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获评“2024年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2024年全国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

青年人才引进取得新进展。推进实施青年人才集聚三年行动计划,出台新一轮高校毕业生住房补贴、青年人才一次性安家费、“金种子”人才培养经费等政策。引进集聚首次来青青年人才17.05万人,创历年新高。

专业技术人才工作不断加强。全市博士后平台数量、招收数量均居全省第一。持续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试点开展集成电路专业职称评审。

技能人才工作取得新成效。目前国家级、省级技能领军人才804名,位居全省第一。新增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企业37家,完成技能等级认定3.9万人次。全市规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营收达到255.5亿元、同比增长18%,高于全省平均增速6.3个百分点。

同时,全市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在全省首创“仲裁+工会”案前调解模式,四成以上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兆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