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足球百年史话㉔|三十年前老海牛选外援有哪些幕后故事?为何选了西德尼?
百年足球,青岛荣耀!上一期曾经提到,1992年10月,山东经贸委(青岛)足球队勇夺乙级联赛冠军,晋级甲级联赛。1993年12月31日,在这支球队基础上组建的青岛海牛足球俱乐部,正式挂牌。
由于1993年适逢第七届全运会周期调整,没有举行足球联赛。所以,崭新的青岛海牛,是伴随着1994年也就是职业元年的脚步,踏上了甲B联赛的征程。这一年,青岛海牛在本土名帅刘国江的带领下,以11胜6平3负的战绩获得甲B联赛冠军,晋升甲A联赛。
陈敬莘在非洲选外援
青岛海牛成立初期(1994年),主要由省经贸委负责运营,实行的是理事会制。不过,也是在这一年,当时的省经贸委发生了调整,青岛海牛也开始遇到集资困难等现实问题。后来,1995年初,青岛海牛交由青岛市政府管理。那么,在理事会制遇到问题的情形下,该怎么办呢?时任青岛市足协主席陈敬莘表示,那就只能改革了。
1996年底,陈敬莘提出参照当时济南泰山将军队的做法,引入企业冠名,将理事会制改为董事会制,经费筹集实行“三个一”,即市财政出一部分,不高于300万元;冠名企业拿一部分,当时定价650万元;然后,再通过市场(如票房等)开发一部分。
后来,这个建议被采纳,青岛市政府决定将青岛海牛足球俱乐部由理事会制改为董事会制,由颐中烟草集团任董事长单位。1997年1月1日,青岛颐中海牛足球俱乐部正式成立。从此,青岛海牛开始了全新的8年绿茵时光。
当然,就在酝酿改革期间,青岛海牛还遇到了更大的挑战。1995年,首次亮相甲A赛场的青岛海牛,在打平就可保级的情况下,最终在惨烈的“成都保卫战”中,2:3输给了四川全兴,悲壮地降回了甲B。那场比赛有多激烈呢?据说现场有4名球迷因过于激动而晕倒,被送到了医院。
陈敬莘在赞比亚谈判
青岛海牛降级的消息,几乎第一时间传到了当时正在赞比亚访问的时任市委书记那里,他当即向赞比亚副总统提出想引进外援,请赞方予以支持,当时赞比亚曾经获得过非洲杯第三名,在非洲可以说是一支强队。
后来,1996年初和1997年初,陈敬莘担任团长,与俱乐部和市外办负责人一起,两度飞赴赞比亚,成功引进了6名高性价比外援,为俱乐部和市财政节省了大量经费。这期间,肩负重任的陈敬莘,每天都给市领导写工作简报,并通过大使馆发回去。
其中,第一次去时,他们刚开始看好一名身高1米85,兼具速度、技术和力量的前锋,但声称在法甲效力的对方,张口就要上千万美元,最后只能放弃。另外,当时还看好几名不错的外援,但体检未能通过。后来,陈敬莘一行带回了卡兰迪、詹扎这“一高一快”组合,他们的月薪只有800美元。
西德尼
第二次,陈敬莘一行终于淘到了一位既物美价廉,又至今让青岛球迷津津乐道的外援,他就是赞比亚国脚、“后防铁闸”西德尼。陈敬莘回忆说,当时,他们在赞比亚国家保险公司俱乐部观看分组对抗训练,考察球员。结果发现场下有位身体条件很好的球员,在进行颠球、折返跑等热身。经了解,他正是刚入选国家队的西德尼。虽然大家都看好了西德尼,但他毕竟没有参加分组对抗,所以犹豫不决,担心引进后出问题。后来,作为团长的陈敬莘拍板决定,引进西德尼,理由是赞比亚国家队帮忙把关了,他又刚参加了非洲杯,能力肯定没问题。
西德尼与球迷告别
起初,俱乐部为西德尼报价200万美元转会费,但陈敬莘从中赞友谊的高度,经过多轮谈判硬是砍到了4万美元,再加上1500美元的月薪。最终,西德尼顺利来到中国,为青岛海牛效力了3个赛季。2023年,在青岛海牛举行的球队30周年最佳11人阵容评选中,西德尼成功入选。
西德尼与家人
在另一个时空维度中,青岛海牛仅用一年时间,就在1996年10月重返甲A联赛,并由此阔步向前,演绎出更加激情十足的绿茵时光。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志波 潘立超 褚乃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