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他乡·蛇年新春特别策划⑥ | 罗杰——家乡是让人内心温暖且念念不忘的地方

2025-02-02 22:29 大众·半岛新闻阅读 (176802) 扫描到手机

腊月二十九,除夕。青岛市城阳区荟城路上来往的车辆明显少了很多。早晨七点钟,御景尚都小区东门的理发店早早开了门,提前预约好的顾客陆续赶来,不一会儿,理发转椅被全部坐满,店里一片繁忙。“大家都希望能以一个崭新的形象迎接新春,所以除夕这天会格外忙,来店里的大都是老顾客,都非常信任我。”店老板罗杰一边娴熟地修剪着头发,一边和记者聊着。他留着一头时尚的短卷发,下颌处还有修剪精致的胡须,性格豪爽直率。

罗杰今年36岁,是甘肃定西人,初中毕业后便出来打拼。七年前,他和媳妇带着一岁的女儿在城阳安了家,也逐渐融入了这座城市。每到腊月是理发行业最忙的时候,一家人能回老家过年的次数屈指可数。

爱尚名剪形象设计工作室罗杰。

16岁离开家乡打拼 既傻乎乎也充满艰辛

罗杰的故事还得从他16岁说起。他的老家在甘肃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村子里零零散散住着七八十户人,四周环山,条件落后,年轻人大都进城务工。那一年,他刚刚初中毕业,同村的一个在北京开理发店的老板回老家招工,他的父亲想让他跟着学门手艺,出去见见世面,于是懵懵懂懂的他就这样跟着去了北京。“第一次进大城市,特别兴奋,看到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但是我普通话说得很不标准,别人说话我也听不太懂,饭也吃不习惯。”说起刚进北京时的情形,罗杰用“傻乎乎”来形容自己,老板让做啥就做啥,主打一个“实在”。在那边学徒四年,罗杰做得最多的是扫地、洗头,慢慢也学会了刮脸、修鼻毛和理发。

20岁那年,年轻气盛的罗杰自认为学成了手艺,可以脱离老板自己创业,于是带着前些年苦苦攒下的三四万元积蓄和另外俩人合伙,在甘肃酒泉开了一家理发店。但是好景不长,理发店只维持了半年便关掉了。“开店后我才发现,自己其实会的本事太少了,竞争那么激烈,生意并非想象的那么好干。”身上的钱“败光”了,罗杰再一次回到了北京,这一次他想好好学习本事。恰巧一个理发店招人,他认识了现在的合伙人,大家相处得不错,干得也颇为顺心,那颗漂泊不定的心也渐渐稳了下来,一干就是八年,这期间,他也结了婚生了娃。

雪后的家乡,银装素裹,分外美丽。

2017年底,罗杰与合伙人决定来青岛发展。考察完市场后,店面选址在荟城路御景尚都小区东门处,2018年初,他便拖家带口来到了城阳。“来之前,我对这个城市很陌生。来到这边后,发现这是一个很温暖且很有活力的城市,孩子今年8岁了,都上二年级了,对于孩子来说,这里就是她的家乡,而甘肃老家,那只不过是爸爸的老家,她甚至都没记着老家的名是啥。”罗杰说,七年的光阴,从陌生到熟悉,他已经爱上了这里。

安家青岛做事业 最牵挂家乡的老父亲

2023年,罗杰母亲去世,令他悲痛万分,总觉得这些年在外打拼,陪伴父母的时间少,心里面有太多的遗憾。2024年春节后,他心中冒出了一个念头,为养老院的老人义务理发。与妻子商量后的第二天,他便骑着电动车直奔周边的养老院,待他说明来意后,得到了工作人员的同意与欢迎。从那时起,他每个月都会固定地抽出几天,按照约定好的时间前去各养老院为老人们理发。

罗杰用心为每一位顾客服务,设计的发型总能让顾客满意。

临近过年,养老院的老人们都盼着理发,清清爽爽地过大年。因为店里很忙,罗杰按照约定好的时间,早晨六点钟就来到养老院。他动作娴熟,也知道老人家的需求,理的发型大家都很满意。“每次看到老人们理完发后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我就感到非常的满足。”养老院老人们的情况不尽相同,还有很多老人行动不便,而罗杰总会克服困难为他们理发,这也是他的初衷。一位老人摔伤了腿不能下床,他便站在床前为其理发。由于老人的床位靠近墙面,为理发带来了不少难度。每剪一下,他都小心翼翼地将头发拿下来,避免落到床上。“那位阿姨非常爱美,烫的卷发,第一次给她剪,总害怕我给她把卷剪没了。”罗杰笑着说道。考虑到既要方便打理,又要美观时尚,他耐心地为老人修剪了三遍。罗杰到养老院义务理发,老人们发自内心的高兴和感动。去年5月份,有一位老人还专门制作了一面锦旗送给了他。

除了挂念养老院的老人们,罗杰还陆续参加了周边好多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他比以前更忙了。在服务老人们的过程中,他感触很深,有时心里还会莫名地沉重。“人老了,需要很多的关怀与陪伴,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加入进来,给老人们带去帮助。”在他的影响下,经常会有顾客朋友联系他,希望和他一起去做公益,这让罗杰感到很开心。

罗杰时常参加周边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为老人们义务理发。

忙碌之余,罗杰最牵挂的就是老家的父亲。母亲去世后,他把父亲接来住了一段时间,但父亲始终挂念着老家的房子和那几块种着菜的田地,执意要回去。“那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对老一辈人来说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他们要坚守在那方土地,等着我们这些漂泊在外的孩子回家。”罗杰坦言,在外打拼的这些年,有了事业,也有了家庭,家乡是一个始终怀念却又很少能够回去的地方,最想念的还有家乡的老房子和各种美味的面食。而回去后却又发现,家乡似乎又有些陌生,从家门口路过的小孩,认不出是哪家的;曾经儿时的玩伴似乎也聊不到一块去……“铭于心,刻于骨,忘不了,回不去,这就是我们远方的家乡,一个让人内心温暖且念念不忘的地方。”

这是父亲的菜园子,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彤)